今天,繼續解讀《深度思考》這本書,第二部分內容:深度思考,如何做到去粗取精?
昨天我們學習了在進行深度思考時,要對海量的資訊進行一個判斷,分清其真偽,做到去偽存真。在世界上存在的海量資訊中,魚龍混雜,有80%都是虛假資訊,需要剔除。
那麼,是不是透過剩下的20%的真資訊,我們就可以自動看到事情的真相了呢?
事情並不是這樣,即使只剩下20%的資訊,其數量仍然是龐大的。我們仍需要從這些資訊中,進行一個去粗取精的工作,找出我們所需要的資訊。
我們該怎樣進行去粗取精的工作呢?就讓我們從《深度思維》這本書中去尋找答案吧。
1.學會辨別作者認為,去粗取精,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學會辨別各種資訊和觀點。
我們的大腦中,有許多“理所當然”的觀點。這些觀點,很容易讓人犯錯誤,讓我們陷入困頓而不能自拔,這就需要去做好辨別工作。
莫爾菲爾德的故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莫爾菲爾德是一個建築設計師,可最近他失業了,已經連續十五個月沒有收入了,他該怎麼辦呢?
失業製造了很多問題,但也埋藏著無限機遇。但是我們大部分人,往往都停留在失業製造的問題上,看不到裡面的機遇。
明智的人,卻能借此機會發現自己更好的才能,莫爾菲爾德就是這樣的人。
他決定像設計房子一樣重新設計自己的未來。他把辦公地點改到馬路邊,在自己的身旁放了一輛自制的推車,上面寫著:“5美分建築設計”。
莫爾菲爾德回答人們關於建築設計的任何問題,對每一個詢問的人都報以微笑,並友好地交談。
他這樣做,讓其他的建築師根本沒法接受,因為這讓建築師的“尊貴身份”很掉價。
莫爾菲爾德卻認為:自己這樣做是理性的,可以讓自己解決就業問題。
如果莫爾菲爾德固守原來沉積已久的習慣,而不做任何改變,有可能就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因此,我們需要費點心思想想,跟上時代的需要。
我們需要像莫爾菲爾德一樣,進行深度思考,去辨別資訊,發現最本質的問題。
那麼,我們該如何向他學習,對資訊進行辨別呢?
學會辨別,要分解與剔除無關的資訊,釐清問題的主線。我們要繞開障礙,才能直奔核心;學會辨別,就要尋找最有效的方法,建立一條最直接的路徑。簡單直接地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找到最省力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把大腦中教條式的思維去除,以提高我們的思考效率。
我們辨別出不同資訊後,要把無用的資訊剔除,清理出思考的通道。
2.抽離,清除思考的障礙人的大腦中,無關資訊越多,障礙越大,思維的路徑就越擁擠。
大腦裡沒有紅綠燈,也沒有交警,沒有辦法自主判斷,哪些資訊是違章的,哪些有優先通行權。既然無法更換大腦,我們只能抽離資訊,打破障礙,對大腦進行定期清掃,從而建立新的路徑。
人們總認為幸福感就是吃、穿、住、行、收入、健康、人脈質量等因素的相加。結果,等奮鬥之後實實在在地擁有了這些東西時,卻感覺不到自己是幸福的。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人們為“幸福感”這個目標新增的必要條件太多了,它們逐漸喧賓奪主,悄然替代了你的人生目標,成為你每天的追求。可見,判斷和評估一個問題之前,要先把和它有關的條件、線索、資訊全部打破,把最核心的抽出來,才能防止思維的混亂。
抽離無關資訊,才能迴歸思考的原始目的。抽離無關資訊,專心思考,是科學家們信奉的簡單樸素的真理,它也是推動人的思維成長最有力的法則。把無關的資訊清理出去,才能集中力量,突破障礙,獲得思想的昇華。
3.學會篩選人們每天都在接收新資訊、吸納新知識。這些既是思考的素材,又是思考的結果。我們要學會取捨,在這之中,區分開無用的90%與高價值的10%的資訊。
比如寫一封求職信,如何寫?選取哪些資訊呢?顯然,簡歷上資訊的取捨、主次的排列這兩件事,比學歷、資歷更能決定求職的結果。
好的簡歷,需要把高價值資訊用最短的篇幅和最精簡的語言寫出來:我擅長什麼;我為什麼擅長;我想應聘哪個崗位;我對薪水的要求。
寫簡歷需要篩選,其實生活中做很多決定,都需要選擇對自己有用的高價值知識和資訊。
我們可以運用“知識四象限”法,來幫助我們篩選。一般地來說,我們可以把資訊分為四類:一是有價值,且對你有用的知識和資訊;二是有價值,但對你沒用的知識和資訊;三是沒有價值,對你也沒用的知識和資訊;四是沒有價值,但對你有用的知識和資訊。
對待這些不同的資訊,我們要採用不同的方法。
我們要把時間和精力,優先用於那些“有價值且對你有用的知識和資訊”上;暫時忽略掉那些“有價值但對你沒用的知識和資訊”;直接遮蔽掉那些“沒有價值對你也沒用的知識和資訊”;還要儲存好那些“沒有價值但對你有用的知識和資訊”。
資訊這麼多,我們要有勇氣,放棄“二者兼得”的奢望。只有捨棄垃圾資訊和無用資訊,只攝取有價值並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才能掌控自己的思維。
我們要為自己的思考範圍進行限定,讓思考更加專注,更有穿透力。我們要清除思維雜念,為自己搭建一個相對安靜的思考空間,防止思考成果受到汙染,使前面的準備功虧一簣。
正像心理學家叔本華所說:“一位偉人在他的精力被分散後,也將變得非常平庸。”
平凡與偉大的思維,其實只隔了一步,是否進行了資訊篩選。只有透過篩選,搭建起有效的思考空間,才能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深入。
好了,我們來總結一下。我們重點學習了“去粗取精”的思維方法,要學會辨別、抽離和篩選。就好像去採沙,必須開著船到達有沙的河段,這就好像思維中的辨別。然後我們開動機器挖沙,就好像抽離這一步。運到沙場後,我們要對原料過篩,分出細沙、粗沙和石頭,這就好像篩選。
但是,我們做完了這些工作,離建成思維的大廈還有很長的路。如何砌起牆?蓋好房子?我們還需要做大量艱苦的工作。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三部分內容:深度思考,如何做到由表及裡?都有哪些好方法呢?明天我們一起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