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如今距離楊利偉第一次進入太空已經有了17個年頭,現在全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登場,在20年5月5日的時候全新一代載人飛船首次試射,擔當此次任務的火箭也是全新的長征5B火箭,該火箭的起飛重量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22噸。

新一代飛船返還倉

上一代返回艙

新一代的載人飛船長8.8米,重21.6噸。而以前用的神州飛船長度為7.25米,重量僅為7.8噸。相比於上一代的載人飛船現在的差不多重了有3倍。尤其是返回艙相對於上一代大了一圈。

新一代飛船 2倉結構

現在新一代的載人飛船每次可搭載6—7人,以前最多隻能搭載3位航天員,並且該飛船還具有貨運功能,以後空間站的建設肯定少不了它的身影,首次飛行試驗主要用做驗證一些關鍵技術,氣動熱防護,再入控制和群傘減速回收。

聯盟號飛船

而俄羅斯著名(現在美國人去國際空間站都要坐)的聯盟號飛船每次最多也就乘坐3人,總重量才6.5噸,

此次一共飛行56個小時,並且所有設計均沒有問題。首戰告捷,為以後的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鋪平了道路。

新一代空間站的核心艙也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進步,首先就是體量要大不少,長18.1米,直徑4.2米,重20噸以上。光一個核心艙就比整個天宮二號還要大,比一個高鐵車廂的內部空間還要大。

新一代空間站

空間站主要由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組成,並且還有兩個對介面,一個用來對接貨運飛船,另一個用來對接載人的航天員,總重量將達到90噸,長期規劃180噸,(現在的國際空間站為420噸,預計到2024年退役,到時我國將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可長期供3名宇航員工作半年,軌道高度340—450公里,今年春季準備首先發射,隨後發射貨運艙,載人飛船,預計2年後就將建造完畢,設計使用10年。

空間站核心艙

最新黑科技

1:採用最新的離子發動機提高燃料效率,可用於空間站的姿態調整,相比於傳統火箭發動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並且力的大小可調節,從而提升了不少精度。:

2:核心艙內部安裝16個科研櫃,可以適應多種不同的科學研究,並且還有預留。空間的利用率比當前的國際空間站還要高。

目前我國已有11位航天員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這十一位航天員分別是楊利偉、費俊龍、翟志剛、劉伯明、聶海勝、景海鵬、劉旺、張曉光、陳冬、劉洋(女)、王亞平(女)。

現在世界上一共有500多名宇航員到過太空,死亡22個,1961年前蘇聯的尤里—加加林第一個進入太空,我國的楊利偉是第413個。

不過這次的規則由我們制定!

28
  • 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背後的故事與挑戰
  • 人類工程的奇蹟第七期:全球9大超重型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