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蘇丹,我將有三個妻子。”蘇聯喜劇電影男主角這樣唱道。
在中亞,一夫多妻問題不僅在舞臺上討論,而且頻頻在司法場合被提及。日前,在烏茲別克布哈拉州,一位組建了兩個家庭的男子被判處限制自由一年。他在婚姻登記處與首個妻子締結了正式關係,還與另一位妻子舉行了宗教結婚儀式。(相關連結:烏國男子因兩個老婆被判刑,“一夫多妻”為何在中亞盛行?)
一包半的錢
有關此類訴訟的資訊很少會進入媒體視線。但眾所周知,一些烏茲別克官員就是因為一夫多妻受罰。例如,蘇爾漢河州某區國民教育部負責人因此被判處3年勞改。判決生效後,該負責人被免職,同時失去了擔任某些政府職位的權利。古利斯坦市內務分局一負責人也因一夫多妻被解職。根據烏茲別克法律,一夫多妻將處50-100倍最低工資(約合1115-2230萬蘇姆)的罰款或3年以下的限制自由。2017年,烏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禁止伊瑪目(伊瑪目,領拜人,這一名稱最早源自對穆斯林祈禱主持人的尊稱)對未提供登記處證明的夫婦舉行宗教儀式。
烏茲別克的婚禮
米爾濟約耶夫稱:“每位無證舉行儀式的毛拉(毛拉,是伊斯蘭國家或地區中對人的一種敬稱)都將受到懲罰。”但是,在一些清真寺花“一包半的錢”就能繞開總統法令。根據官方資料,烏茲別克有1.2萬對未登記結婚的夫妻。而非官方資料顯示,一夫多妻者數量更多。僅在撒馬爾罕州就有5000名擁有姘居妻子的男性,該州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因此可以計算得出,該國一夫多妻者人數約有5萬。
如果我是一個移民
烏茲別克存在一夫多妻現象至少有3個原因。首先是勞務移民成家。烏茲別克人最常去哈薩克和俄羅斯打工。到新的地方,他們開始吃不一樣的飯、穿不一樣的衣服,言行舉止也發生改變。在故鄉,尤其是在小村子裡,傳統道德和周圍人的看法凌駕於個人之上。而在國外城市,這些因素是不存在的。例如,在這裡成立第二個家庭不會成為話柄,很可能根本就沒有人在意。
移民結構加劇了這種情況。約有200萬烏茲別克公民常駐俄羅斯,其中85%為男性,大部分是喜歡和女性交際的18-35歲的年輕人。花拉子模州人阿利舍爾從2004年開始在俄羅斯上班。他有2個妻子,互相都知道丈夫的另一個家庭。“我賺得多,租了個一居室,可以往老家打錢,同時在這邊養家。”這位50歲的男子說。
據他介紹,起初他想把大老婆接來俄羅斯。“她到這邊和我住了幾個月。我們去聽烏茲別克音樂家的音樂會,在公園裡散步。但是她還是不喜歡這兒,她不會俄語,害怕大城市。我對她說我要再找一個老婆,她同意了。”馬梅德在交友網站上認識了他的第二位妻子。她也來自烏茲別克,住在莫斯科,是一名廚師。馬梅德和這位比自己小13歲的妻子按照伊斯蘭教規結了婚。現在,馬梅德有2個家庭、4個孩子:大老婆生了3個,二老婆生了1個。
“我在建築工地幹了很久,賺了些錢,甚至在莫斯科買了輛車。而且我能養活2個家,給大老婆買了一套公寓,給二老婆在老家蓋了房。很少有分歧。但如果不這樣,我就會有很多問題。”馬梅德說。
伊斯蘭教與貧窮
一夫多妻的傳播也有助於鞏固伊斯蘭教的作用。在蘇聯時期,宗教處於公眾意識邊緣。多年來,布林什維克一直進行積極的宣傳工作。例如,1927年,導演米哈伊爾·多羅寧在塔什干導演了中亞地區首部默片《第二個妻子》。影片主要講述富商塔吉巴依帶二老婆回家,結果二老婆遭到丈夫和大老婆虐待的故事。
電影《第二個妻子》
另一部電影拍攝於1969年,這部名為《過去的日子》的電影已成為烏國電影院的經典作品。影片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男主角阿塔別克與女孩庫姆施因愛成婚。但當地傳統和宗教習俗迫使他娶了第二位妻子,使庫姆施的生活難以忍受。獨立後,蘇聯意識形態逐漸被淡忘,其在生活的某些領域已被宗教取代。古蘭經不譴責一夫多妻,反而把妻子的數量限制為4人,並要求男性公平對待她們。神職人員擁護一夫多妻,儘管他們也建議和長期不在一起生活的配偶離婚。出現“後宮”的另一個原因是社會明顯分層。社會經濟形勢將人分為非常富裕和非常貧窮。根據官方資料,烏茲別克13%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首都塔什干的平均月薪為180-200美元。許多年輕男性出國打工,女性既找不到配偶,也沒有錢。
與此同時,官員和大老闆生活富裕,正是這批人準備組建新的家庭。據當地記者報道,一夫多妻者的普遍現象如下:40多歲的男性,有工作、有房有車,幾乎沒有物質問題,認為自己可以同時擁有合法妻子和新婚妻子。
“自己想想,如果我能在經濟上保障2個女人的生活,為什麼不呢?的確,我的合法妻子不知道我有2個家。”在安集延和塔什干各有一個家庭的國家運輸公司職工薩比爾江說。
一夫多妻下的隱患
烏國社會對一夫多妻沒有明確的看法。一方面,甚至有些女性也支援一夫多妻制。國民往往用戒備的眼光看待單身母親。人們認為,女人應該始終與男人在一塊,無論是當大老婆還是二老婆。因此,哪怕當不了合法妻子,離異女性也都往往同意當二老婆。
另一方面,一夫多妻會引起女權保護問題。宗教婚姻可能對信徒有重要意義。但它不被國家機關認可,不存在法律效力。實際上不屬於婚姻,只是一種同居形式。在此類夫妻關係中出生的小孩,身份檔案中 “父親”一欄為空白,在法律上來講也拿不到贍養費。而大老婆可以在婚姻糾紛中求助執法部門或有權勢的親屬。合法婚姻的孩子成人後可以嘗試從其他異母兄弟姐妹手中奪取父親留下的財產。
穿民族服飾的烏茲別克女孩
一夫多妻也是家庭醜聞和家暴的主因之一。今年春,撒馬爾罕州就發生了此類事件。一男子在婚後2周用拳頭和煤氣罐將妻子毆打至重傷,女子顱腦損傷,多處瘀傷。這對夫妻沒有登記婚姻關係,僅在清真寺舉行了宗教儀式——新郎當時與另一名女性為合法夫妻。莫斯科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家庭社會學和人口學系教授亞歷山大·西內爾尼科夫說,中亞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傳統的。“在這些國家,丈夫應該養家、給女性的生活提供保障。順便一提的是,‘彩禮’習俗也與此有關。新郎通過彩禮證明自己的經濟條件,證明自己的養家能力。很明顯,有些人一筆彩禮都負擔不起,而有些人願意為2名、3名、4名女性掏這筆錢。”他補充說,如果社會完全拒絕“後宮”這一理念,真正成功地反對一夫多妻是有可能的。但在烏茲別克,情況顯然有所不同。
編譯:劉若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