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北京市海淀區土生土長的丁連勝老師是六八屆高中畢業生,曾經在陝北地區插隊落戶三年多,後來被推薦上了大學,才離開了他插隊落戶的第二故鄉。時間過去了這麼多年,每當說起在陝北插隊落戶的那段生活經歷,丁連勝老師說那段青蔥歲月就像鐫刻在了他的記憶裡,時時會浮現在他的眼前。

1969年3月19日下午,丁連勝和幾十名北京知青在陝西省銅川市坐上了一輛敞篷卡車,經過一天多的長途跋涉,後又換乘毛驢車,於3月21日下午到達了陝北的喬家莊大隊。丁連勝和九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到喬家莊三隊插隊落戶,他們住在了三隊隊部的兩孔土窯裡。

丁連勝他們一行十人五男五女,都來自北京海淀區,只有他和一名叫李小軍的男知青是高中畢業生,其他知青都是初中畢業生。負責接待他們的是一隊隊長喬秋生和大隊書記喬東明(喬書記也是三隊社員),喬書記和喬隊長親自給知青們往土窯裡搬行李,還為知青們端上了熱水。

知青們的行李都搬到土窯裡後,喬隊長安排兩名社員把兩孔土窯裡的土炕都燒熱,讓知青們用溫熱水洗了洗臉,就到了吃晚飯的時間。知青們居住的地方雖然有鍋灶,可還不具備做飯的條件,第一頓晚餐是喬書記家為知青們準備的。

喬書記家有三孔土窯,喬書記和他婆姨住中間那孔土窯,東邊那孔土窯他的大女子和二女子一起居住,西邊這孔土窯算是會客廳,但靠窯裡一半面積也搭建了土炕,沒搭建土炕的地方有一張大八仙桌子,還有四個長條板凳。為知青們接風的晚餐就擺在了這孔土窯裡,來幫忙的社員們把飯菜擺上桌,就各自回家去了。

說到這裡,喬書記家的這兩個女子不得不說一下。喬書記就兩個女子,他這兩個女子長得如花似玉,就跟畫裡的嫦娥一樣漂亮,大女子叫喬春桃,二女子叫喬春花。特別是喬書記家的大女子,剛滿十九歲,小學文化,還是大隊的赤腳醫生,個頭高挑,模樣俊秀,那白皙的面板根本就不像生長在黃土高原上的女子,反倒像江南水鄉的女人。

這頓接風晚餐很簡單,一大碗幹茄子片燉豆腐,一大碗酸菜燉豆腐,一大碗蘿蔔塊燉雞肉,一大碗油拌鹹菜絲,還有兩小碟辣椒醬。主食是玉米麵窩窩頭(說是窩窩頭實際上就是玉米麵糰子,不是中空而是實心的,也有叫玉米麵饃的),外加一盆小米粥。這頓接風晚餐雖算不上豐盛,可當時陝北農村的生活條件都不好,喬書記為了能讓知青們吃點好的,他把自己家那隻打鳴的大公雞給殺了。喬書記原本要買兩斤羊肉的,可當時周邊村裡沒有殺羊的。

吃罷晚飯,喬書記說:“你們北京娃娃來到了咱喬家莊大隊插隊落戶,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我是喬家莊的書記,也是你們的家長,以後你們有什麼愁腸事就跟我和秋生(一隊隊長)說,咱們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咱們喬家莊雖然貧窮一點,只要有我和秋生一口吃的,就不會讓您們北京娃娃餓肚子。我跟秋生分了一下工,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由秋生負責,政治學習方面的問題我來負責。希望咱們大家都能積極參加生產勞動,都積極參加政治學習,為咱們的糧食生產和農業生產多出力流汗。”

第二天的早飯知青們是在喬隊長家吃的,半盆燉土豆,一碗鹹菜絲,主食是玉米麵窩窩頭和玉米糊糊。等知青們吃完飯,喬隊長一家人才開始吃飯。丁連勝無意中發現,喬隊長一家人竟然吃的是菜糰子,只有喬隊長生病的母親吃的是淨面玉米麵窩窩頭。

到了第三天,知青們的口糧從公社糧站領了回來,喬隊長套上隊裡那頭乾瘦的毛驢給知青們磨了一下午的玉米麵和高粱面,把那幾斤麥子也磨成了麵粉,喬隊長婆姨也跟著忙活了一下午,用細籮把玉米皮和麥麩子都蘿了出來。有了口糧,有現成的鍋灶,知青們就可以在居住的窯洞裡做飯了。

頭幾天做飯都是喬隊長的婆姨和喬支書家的大女子幫忙做的,她們是義務幫工,隊裡不給記工分。知青們也不好意思長時間麻煩人家,就都爭先恐後搶著學習做飯,也就四五天的時間知青們就能獨立做飯了。丁連勝在家時就會蒸饅頭,在知青點,他做飯水平最高,知青們都戲稱他是火頭軍。

那天吃罷晚飯,喬書記到知青點來串門,他挨著摸了摸知青的鋪蓋,發現李小軍只有一床被子,鋪一半蓋一半,那床被子還很薄。第三天傍晚,喬書記給李小軍送來了一個用舊被單縫製的草包(用舊被單縫成口袋狀,裡面裝了壓扁的麥秸),草包上下面的被單都打了補丁,但很乾淨。當晚睡在那個軟綿綿的草包上,李小軍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和感動,一向堅強的李小軍那晚流淚了,久違的淚水打溼了枕頭。

經歷了一季春耕春播和秋收秋種的勞動鍛鍊,在喬隊長和喬書記的幫教下,丁連勝他們漸漸適應了陝北農村艱苦的生活環境,也基本學會了幹各種農活,他們的身體也比剛開始強壯了。特別是那五名女知青,別看她們都曬黑了,可她們都有力氣了,挑百斤重的擔子走起路來穩穩當當的,她們還學會了換肩。

秋收結束後,種完了冬小麥,喬隊長安排幾個會使喚生靈的老社員犁地耙地,又安排幾個社員跟著刨挖牲口犁不到的地邊地頭,其他社員也就沒什麼可乾的農活了。在喬家莊生活了大半年,丁連勝他們對喬家莊的地形地貌都有了清楚的瞭解,特別是雨季山洪爆發沖毀川地莊稼的那一幕,他牢牢記在了心裡。因為那場暴雨,川地裡幾十畝玉米基本絕收。

喬家莊大隊村子東邊是牛頭山,每逢雨季山洪爆發時,兩條山谷的山洪都會流經喬家莊村前的那片川地。平時的雨季不會對那片片川地造成危害,萬一趕上暴雨,那片川地就會遭受破壞甚至顆粒無收。

一天晚飯後,丁連勝正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看書學習,喬書記又來串門了。看丁連勝正在看書學習,喬書記坐在炕欄石上抽完一根捲菸,站起來笑著說:“就不耽擱你們學習了,我回去睡覺。”“喬書記,你等一下,我想跟你說個事情。”看喬書記要走,丁連勝也站起來,笑著說。

喬書記把煙把子扔在腳地上,用腳碾滅說:“什麼事情,你說嘛。”“喬書記,今年那場大雨咱川地裡的莊稼基本絕收,川地也被衝出了一道溝。我們幾個人去牛頭山看過幾次,北邊山谷流下的山洪要是讓它流到李家溝大隊的那條洩洪溝裡,山洪就不會沖毀川地裡的莊稼。南邊的山谷不太寬,山谷狹長,咱修建一道堤壩,雨季把山洪攔在山谷裡,防止山洪爆發破壞土地和莊稼。到了春季和秋季乾旱時節,蓄在山谷裡的洪水還能派上用場。”丁連勝說出了他的想法,其實也是知青們的想法。

喬書記又點上一支捲菸,說:“啊呀,咱倆想到一個地方去了,我也有這個想法,就怕社員們不支援,一直也沒跟大傢伙說這個事情。趕明咱再去牛頭山那邊看一下,現在正是農閒,利用這個冬季,咱們搞一下農田水利建設,上級正提倡搞這個事情。”

那天喬書記和知青們拉談到很晚,第二天一早,喬書記就叫上喬隊長和知青們一起去了村東的牛頭山,在那步量了好久,知青們還一一記錄下來。沒過幾天,一場轟轟烈烈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會戰就在牛頭山下開始了,整個大隊的社員們全都參加,三個生產隊的三十二名北京知青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公社還派來了兩輛拖拉機和水利建設方面的技術員支援喬家莊大隊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臘月二十三那天上午,丁連勝在往攔水壩上拉土時,不慎被山上滾下的一塊石頭砸傷了左腳和小腿,腳面子和腳脖子都有皮外傷,鮮血浸溼了襪子,疼的丁連勝只咧嘴,左腳根本不敢踩地,只能用一隻腳跳著走。

喬書記趕緊安排兩名社員用架子車把丁連勝拉到公社衛生院,他還安排他家大女子春桃提了藥箱,也跟著去了公社衛生院。經過X光檢查,丁連勝的小腿骨骨裂,兩處皮外傷倒沒啥大問題。醫院的大夫給開了一些藥,讓回去好好休息,兩三天處置一下皮外傷,防止感染。

不能到水利工地勞動了,丁連勝也很著急,可著急也沒用,傷筋動骨一百天,只能慢慢療養。每隔三天,喬春桃就到知青點給丁連勝處置一下外傷,換換藥再包紮一下。對於喬春桃的細心呵護,丁連勝心裡充滿了感激和溫暖,他從心裡喜歡上了這個淳樸善良又漂亮的陝北女子。

轉眼到了1972年的春天,經過三個冬春的會戰,喬家莊村東牛頭山下的那條攔水壩竣工了,兩個排水涵洞和閘門也修建好了。北邊山谷的洪水也改道流進了李家溝大隊的那條洩洪溝裡。當年夏天連續兩次暴雨,喬家溝村前的那片川地沒受任何影響,牛頭山南邊山谷裡也蓄滿了山洪,那條攔水壩修建的特別牢固,也沒有漏水滲水現象。

山谷成功蓄水,山洪改道避免了暴雨造成的災害,喬家莊的農業生產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喬書記把功勞都歸功於北京知青。知青們不貪功,他們說這個功勞有喬書記的一半。

經過三年的朝夕相處,丁連勝和喬春桃彼此都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立秋那天,丁連勝拜託喬隊長到喬書記家去說媒,他說想娶春桃做婆姨,他還說做喬書記家的上門女婿也可以。喬隊長高高興興到喬書記家去提親,卻吃了閉門羹,喬書記說他倆不合適,他不同意這門親事。

喬書記的婆姨很喜歡丁連勝,春桃也愛戀丁連勝,喬書記卻不同意,喬書記的婆姨很生氣,她好幾天都不搭理喬書記。喬春桃也不理解,從心裡恨她爸。

又過了幾天,丁連勝在路上遇到了喬書記,他竟大著膽子當面向喬書記給自己提親,他說願意做喬書記家的上門女婿。沒料想喬書記斷然拒絕,他說這個事情沒商量,以後不要再提這個事情。一向敬重喬書記的丁連勝當著喬書記的面竟然說了一句難聽的話:“你就是個大隊書記,又不是縣太爺,有什麼了不起,我哪配不上你家春桃?你為啥就看不上我?”喬書記沒生氣也沒再說什麼,苦笑著搖搖頭離開了。從那天起,丁連勝看到喬書記就躲,他從心裡記恨喬書記。

秋收的前幾天,喬書記來到知青點,把丁連勝叫到土窯外說:“上面給咱喬家莊大隊一個推薦上大學的名額,我和三個隊長商量了一下,決定推薦你去上大學。你好好準備一下,上級還要考核審查。”喬書記說完,黑著臉離開了。

丁連勝順利通過了考核和政審,他成了第一個離開喬家莊大隊的北京知青。丁連勝離開喬家莊大隊那天,喬書記和喬隊長趕著毛驢車把他送到了公社汽車站,臨上車時,喬書記拍了拍丁連勝的肩膀說:“到了大學好好學習,你以後就成了端公家飯碗的幹部了,咱喬家莊留不住你。我為什麼不答應你和春桃的婚事,你該明白了。”那一刻,丁連勝淚流滿面,他都不知道該跟喬書記說什麼好了。

丁連勝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北京,後來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那年他和李小軍回喬家莊看望鄉親們,看望喬書記和喬隊長,喬春桃看到丁連勝的那一刻,淚水像決堤的洪水,噴湧不止。

半個世紀的時間就如白駒過隙一半轉瞬即逝了,可每當回想起在陝北插隊落戶的那段生活經歷,丁連勝心裡就有說不出的溫暖和感動,他說永遠也不會忘記喬書記和鄉親們的關心和愛護,他當初誤解了老支書的一片愛心,老支書可是自己的親人啊。

4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突發:特朗普鐵粉大鬧國會山,美國開始加速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