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四大文明古國,今有新興市場金磚五國,印度和中國都在其列。古有唐僧三藏西天取經抵達天竺。今有小米電子產品紅透印度市場。
沒去過印度時,只有寶萊塢電影、咖哩味道等刻板印象。然而十次旅行之後,我生成些新認識。
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將近兩百年,留下了全套法律條規,以及文官體系來實施法律。直到今天,印度政府和社會依舊尊重法制精神,有時也不免刻板盲目,終於鬧出笑話來,須得靠民間智慧解決。
為減少酒駕,政府通過法律,規定高速路旁兩百米內不得出售酒精。好巧不巧,孟買多家五星級酒店,都緊靠機場高速。如果嚴格執行,餐廳裡酒吧都要歇業。
印度人很聰明,找到了變通辦法。酒店將原通往高速路大門關閉,改從另一端進出,註冊地址也相應更改。如此一來,法理上酒店離高速路就不止兩百米了。酒吧不用挪位置,業務照常進行,皆大歡喜。
要觀察印度官僚體系低效運作,最好是在國內機場。安檢通道上,有人檢查機票,有人檢查行李,有人往登機牌上蓋章,有人往隨身行李掛牌上蓋章,各司其職,充分就業。旅客們毫無怨言,耐心等候。
突然,有個年輕人身形矯健,一路走到最前沿,工作人員揮手放行。我身旁荷蘭人大聲呼喊“插隊!插隊!”其他人則善意提醒,這是一位著名板球選手,正在享受特權。
原來,英國人十八世紀來印度時,還帶來了沉悶的板球運動,和為熬過板球比賽喝下午茶的習慣。板球現在是印度第一體育,板球明星也是民眾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我也插過隊。印度人是好客民族,對外國人不止友好,還會給特權。我在一間印度廟前排長隊等待。有個工作人員走近,端詳我的中國面孔,然後問是否帶了護照。我確認後,他帶我前往貴客通道快速通過。
我在公司複述這個故事,引起一位英國籍印度裔同事無限憤懣。他曾經也要求享受外國人特權,卻忘了帶護照,工作人員看看他與本地人無異的面孔,輕蔑地說,別以為你英語說得好就能矇混過關。
事有兩面。外國人在印度也常常花費比本地人更高。甚至上洗手間,印度人付10盧比的話,外國人要付100盧比。我和管理員軟磨硬泡,說明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最後付了20盧比。
十五年前我首次到印度時,當地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歷史中,會說出“上海比不上孟買”之類的話。現在當然不同了,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印度則奮起直追。這就是經濟界津津樂道的“龍象之爭”。
印度人是樂天的民族,比較凡事都看積極面。他們喜歡說,過去五年印度經濟成長速度比中國快,卻不提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是印度的五倍。他們喜歡說,印度人口總數即將超過中國(要不了十年),卻不提只有3%的國民認為自己很幸福(中國是21%)。
印度有一項遙遙領先,卻絕口不談,那就是世界前十個汙染最嚴重城市中,印度獨佔八個(中國只有一個)。空氣中塵埃顆粒造成能見度低,北京人管它叫“霧霾天氣”,勒克瑙人管它叫“星期二”。
種姓在印度是繞不開的話題。我在中學歷史課本里學到了四個,實際有上千個,且不僅限於印度教徒,在穆斯林甚至基督徒中也有類似的構造。換句話說,印度人將鄙視鏈實況呈現。
問起當地人,種姓制度是否依舊,有人說在民主社會這已經成為歷史概念,有人說長期的文化傳統不曾輕易改變。不難猜出,前者是急於抹平差別的低種姓人士,後者則是樂於提示差別的高種姓人士。正如生活中那些強調氣質和品格比容貌更重要的人,通常……呃……氣質和品格很好。
種姓與職業掛鉤,造成人無法從事自己天賦適合的工作,是一種極大的勞動力浪費。幸好羅摩大神時代並沒有電腦,於是任何種姓都可以寫程式碼程式設計序,讓印度的資訊科技行業人才輩出,碩果累累,湧現出不少世界級的優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