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
《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因為我是亦舒的小說迷,所以來追劇。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香港,也就是作者亦舒生活的地方,小說《流金歲月》真實反映了香港迴歸前香港人的生活現狀和情感態度。
當時的香港是繁榮的大都市,同時香港人的生存危機感也特別強烈,因為這種危機感而導致的有些人畸形的價值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係。
而在這部由劉詩詩和倪妮主演的電視劇中,導演將故事的發生地安排在了內地繁華的大都市上海,對人物的職業也進行了調整,這讓該劇更落地。
《流金歲月》顧名思義:過去的時光,如金子一般珍貴,有一種懷念的情懷。而小說中的這段姐妹情是作者給予小說主人公在這個冷酷無情的現實世界的一抹溫情。
雖然在電視劇中,故事情節有些許調整,但是改編過的電視劇遵循了小說原著作者的終極觀點:作品本身在於探討女性的生存之路。
在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沒有厚實的物質基礎,遭受家人重男輕女的嫌棄,愛情婚姻也不是唯愛是尊的現狀下,無論未成年的,未婚的,已婚的,已離異的······新時代女性的出路在哪裡?
01
原生家庭不是你的宿命
有人說:“一個女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女人的宿命。”
我們可以稍作修改:“一個女人的原生家庭是一個女人前半生的宿命,但一個女人後半生的生活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女性自我重塑也不是不可實現的,雖然過程漫長而疼痛,但是如果能堅持下來,我們同樣會收穫更好的自己。
朱鎖鎖的原生家庭裡,她就捏著一把爛牌,父母離異,母親棄她不顧,父親在國外跑船忙於生計。她從小被寄養在舅舅、舅媽家裡,飽受寄人籬下,遭人嫌棄之苦。
舅舅和舅媽也是組合家庭,舅媽心疼兒子如命,家裡任何髒活累活,都委派朱鎖鎖來幹。朱鎖鎖無人依傍,凡事都要靠自己。她從小養成了獨立、主動、善於交際的性格。相反,她的表哥,也就是舅媽的兒子就養成了懦弱、依賴、沒有主見的媽寶男性格。
朱鎖鎖除了能收到父親寄來的錢外,她沒有收到父親任何關懷的問候。從小寄養在舅舅家裡,她渴望有個自己的家,再不用去討好舅舅、舅媽以及表哥,不用再隱藏著自己的真實感受討好別人。
她格外珍視和南孫的友情,她對父母的感情需要就轉移到了朋友南孫身上,而好的朋友要去爭取,這就註定了她的性格比較外向。
朱鎖鎖的好閨蜜蔣南孫的原生家庭和朱鎖鎖形成了鮮明對比:物質豐沛,是父母唯一的女兒。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父親對蔣南孫的安排,奶奶嫌她不是個兒子。
父親從小讓蔣南孫接受最好的教育,給她開最好的眼界,讓她去拉小提琴,就連剪頭髮都去名貴的店裡,父親一心要將她培養成名媛,讓她日後能嫁個好人家,生活有保障。
這原本是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深遠的事,但南孫卻感受到的是父親對她真實感受的忽視。
蔣南孫看似完美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空殼子。奶奶在家裡掌管著錢財,維持著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爸爸一心投資股票,媽媽怎麼勸也勸不了,只好沉迷於打麻將。媽媽過得很壓抑,但是為了南孫她也忍氣吞聲,和蔣南孫的爸爸維持著名存實亡的夫妻關係。
在外人看來,蔣南孫是家庭殷實的富家小姐,生活就很幸福。就連蔣南孫的男朋友章安仁也這麼認為,在蔣南孫面前,他總認為自己不容易,什麼都是自己打拼得來的,不像蔣南孫,生下來嘴裡就含著金鑰匙。
後來,蔣南孫的家庭也發生了變故,父親股票投資失敗後跳樓自殺,母親也受夠了奶奶和父親的壓抑,在南孫小姨的幫助下,她終於決定結束自己委屈求全的生活,去了義大利重親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
按理說,南孫奶奶最嫌棄的是孫女,南孫也應該和母親一起離開,去尋找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她沒有,她選擇了留下來照顧奶奶。
一場變故,讓南孫也變成了一無所有的人,沒有了錢,沒有了家,還拖著一個嫌棄了她半生的奶奶一起生活。
原生家庭到底是不是一個女人的宿命,在《被嫌棄的松子》一書中,大家都覺得松子悲劇的一生是因為父親對她的情感忽視,但是松子如果一出生就有一個好的家庭,遇到一個愛她的人,那她是否就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這個很難說,艾裡克森在他的經典心理學發展理論中提出:“個體的發展過程是自我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和不斷整合的作用。”
完成自我成長,才能擺脫現實的挫敗感,治癒自我。我想說的是,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是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正如蔣南孫和朱鎖鎖兩個同病相憐的姐妹一致認同的觀念:既然父母沒有給我什麼,一切都要看自己的了,不闖它一闖,豈非白活一場。
02
愛情不是你生活的救生圈
南孫從小家境優渥,她沒有為錢犯過愁,沒有體驗過生活的艱辛。在這樣物質生活滿足的環境裡,她沒有外界環境的壓力,有的只是和父親的對抗。
父親總是喜歡安排她的人生,父親苦心把她培養成一個女博士,讓她學習拉小提琴,培養她的眼界,目的是讓她結識各種高精尖的男士。可是父親越是安排,南孫越是逆反。他反感父親對炒股像賭博一樣的執念,他反感父親對她人生的操控。她不惜毀了幾十萬的小提琴,搬離自己的家。
南孫討厭父親,討厭家人之間虛假的和諧和真實的冷漠,討厭奶奶對她是個女兒身的嫌棄。
她渴望逃離父親的安排,奶奶的嫌棄,渴望擁有溫馨有愛的家庭。
在戀愛這件事上,她選擇了窮小子章安仁,她覺得章安仁體貼穩重,沒有父親身上的盲目優越感,他會寵她如公主,什麼事情都依著她,尊重她,他一定不會像父親壓抑母親一樣壓抑她。
用朱鎖鎖的話說,只要是沒有南孫父親身上特徵的男人,南孫都覺得可愛。
南孫也時常疑惑,只要和家庭對著幹,她就很開心。
舅媽和舅舅是組合家庭,表哥喜歡朱鎖鎖,舅媽想讓朱鎖鎖嫁給表哥。舅媽時常給朱鎖鎖灌輸的思想是:像朱鎖鎖這樣條件的人,能嫁給自己的兒子,是多麼大的福氣。
舅媽越是如此說,朱鎖鎖就越是不服氣,朱鎖鎖對自己的另一半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物質方面。
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從舅舅家裡搬出去。為此,她很珍視每一個機會。
用南孫的話說:“你太心急了,容易被壞人利用。”
偶然的機會,讓朱鎖鎖結識了謹言公司的馬總,這位所謂的馬總不嫌棄朱鎖鎖家住在弄堂裡,開著寶馬帶朱鎖鎖出入各種高階場所,帶她去買名牌包包,還要帶朱鎖鎖逃離寄養的舅舅家。帶著她逃離寄養了這麼多年的家,對於朱鎖鎖來說正中要害。朱鎖鎖已經感動到恨不得立刻馬上隨他遠走高飛。
這似乎像極了童話故事中遇難的公主,會有王子騎著高頭大白馬來救她於危難的情節。
同時也像極了很多情竇初開的女孩子,想透過戀愛和婚姻這條路,逃離苦海。
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當愛情和婚姻不在的時候,她發現擋在眼前的是對生活的迷茫。《喜寶》中的姜喜寶,為了生活她放棄了愛情,成為了被有錢人豢養的金絲雀,後來當她坐擁一大筆財富時,她才發現自己卻喪失了愛的能力。
薩提亞女士說:“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更不能推動另外一個人,每個人只能推動的只有自己,所以應當給別人一些空間。”
這就意味著,你無法把自己的夢想、希望、恐懼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生命都是以獨立的形式存在的。
而愛情只能為你的生活錦上添花,婚姻更不是生活的救生圈,別人更不可能成為你的救世主。
03
新時代女性真正的出路在哪裡?
蔣南孫的小姨,在經歷了婚姻的失敗,另一半的傷害後,選擇了一個人和一隻狗生活一生。
蔣南孫的母親,在被父親和奶奶壓抑的婚姻裡,忍氣吞聲了二十多年後,終於在父親死後,得到了解脫,和南孫的小姨遠走他鄉,追求真正的自我。
蔣南孫和章安仁的戀愛也在家庭遇到變故後,在章安仁的冷酷和自私中,以失敗而告終。
為了養活奶奶,為了生活,蔣南孫開始努力工作,拼命成為了女強人。雖然蔣南孫最後和王永正結婚,但是他們的愛情也不是童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的愛情,也會因為柴米油鹽的事吵架。但是她已經懂得可以在這段婚姻裡求同存異,各自成長,而不是把對方當成自己的救世主。
她懂得了婚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她不是一個女人一生的結局,她是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開始。
朱鎖鎖得知那位所謂的馬總是謹言公司的司機馬師傅,並挪用公款帶她出入那些高階場所,給她買名牌包包,企圖欺騙她的感情史。朱鎖鎖果斷地結束了這段關係。
在馬師傅企圖求和,並附上一些傷情的話語,朱鎖鎖已心灰意冷不為之動容,並撂下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事,你吃一頓飽餐尚且只能維持兩三個小時不餓。”
可見朱鎖鎖對於感情是很理智的,她對於另一半也是有要求的。她說過,如果早知道馬師傅是司機,她一定不會跟他發展下去,況且三觀還這麼不正。
在經歷過這段感情後,朱鎖鎖開始拼命工作,她再不會把自己對“家”的渴望建立在一個男人身上。當她努力工作有一定經濟收入後,她也租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還幫好友蔣南孫渡過了難關。
租好房子後,她一個人靜靜地躺在憑藉自己的能力,給自己安置的家裡的床上,她是那麼的安心。她終於再也不用刻意討好,再也不用看人臉色,再也不用擔驚受怕。
現實生活中,很多女人總是抱怨:女人一旦嫁給一個男人,就沒有了家,在孃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女性真正的出路到底是什麼,是孃家做堅強的後盾,還是在婆家被寵成皇后。
薩提亞說:“我就是我自己,我擁有幻想、夢想、希望和害怕,擁有所有的勝利與成功,失敗與錯誤,我擁有我自己,並且能夠駕馭我自己,我有方法使自己活得有意義。”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自我價值的接納。
如毛姆的《面紗》中的凱蒂,為了掙脫來自家庭和外界物慾的壓力,她嫁給了只有金錢,缺少了解的瓦爾特,婚後她興奮地隨她去了香港,她以為她可以逃離社會和家庭帶給她的折磨,但是後來她發現丈夫的冷漠無情後,她又通過出軌查爾斯來尋求解脫,但是查爾斯也背叛了她的愛情。最後她去修道院做事,去幫助那些苦難的人們。接觸了新的生活,新的觀念,她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價值。
在經歷了家庭的冷漠無情,婚姻的失敗結局,愛情的無疾而終,生活的百般磨練後,她終於意識到,能主宰自己生活的只有自己。
正如蔣南孫和朱鎖鎖,在經歷了生活的磨難,愛情的挫敗後,她們才終於明白:沒有人愛我也不要緊,我愛自己。我一切所有,全靠自己雙手賺來,就沒有人能拿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