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是比較的,是相對的。
為人父母,誰不希望子女孝順,家庭和睦幸福,與子女共享天倫。
但各種原因,現實生活總是差強人意,因為不孝順,不養老,多少家庭悲劇發生了,鬧上法庭有之,媒體爆光有之,口誅筆伐,人們唾棄這些人,那麼子女為何不孝順,又如何教養出孝順的兒女呢?
子女的孝與不孝,與以下因素有關:
01 養育方式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即所謂原罪,原生家庭的罪過或者錯誤。
嬌生慣養的孩子多半不孝順。
嬌生慣養助長了孩子的驕嬌之氣,讓他“唯我獨尊”“自私自利”,認為父母給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稍有不如意,就蠻橫起來。
在他們眼裡,父母就是自己的奴隸,就是為自己服務的,因為以愛的名義,父母可以綁架孩子,孩子也可以綁架父母。
因為,你愛我,你就應該對我好,你的一切都是我的,你就應該為我服務。
02 秉性使然
秉性就是天性,天性是什麼?
就是來自父母的遺傳。
性格也會遺傳,也會繼承,深究一下心理學範疇,他是來自於心理學三大鼻祖(弗洛伊德 榮格 阿德勒)之一的榮格的所謂“集體無意識”。
說得簡單點,就是孩子從祖輩哪兒繼承的所有基因。
當然,這些基因有好有壞。
自私自利也是其中之一。
03 父不慈子不孝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點,過分強調“子孝”而忽視了“父慈”。
即所謂“上行下孝”。
模仿父母,是孩子一生都在做的事。
人生的第一個樣本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為了處世、孝與不孝,孩子一直在效仿。
所以,一個家族,一個有著良好家風的家族,一定以“百善孝為先”為家訓。
父親包容、慈愛,子女才能溫良孝敬。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什麼瓜結什麼果”就是這個理兒。
對於不孝的子孫,父母又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為人父母者,要自省。
自省,就是檢討自己。
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意思就是父母也會犯錯,也會有缺點,人無完人嘛,只有父母改變自己的不良態度,子女才能有所改變。
其次,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利。
有的不孝子女,天生叛逆,為人不善,做父母的也拿他沒辦法,就可以告到法院,讓律師替自己維權。
最後,活好自己,不予理睬。
對於不孝的子孫,別去理他,養好自己的身體,不求助於他,也就沒什麼矛盾了。
父母手裡有錢,身體健康,有子女什麼事兒,子女在跟前晃悠多了,還嫌礙眼。
說實話,當今社會是個拼實力的社會,真正的想要子女孝順,家庭和睦,除了關愛子女,經濟上的幫襯也必不可少。
一個斤斤計較的父母,子女也會斤斤計較;一個索取無度的孩子,總是讓父母心越來越涼;一個不知足的父母,也會讓兒女越走越遠。
總之,一切都是相對的,就像凡事皆有因果報應一樣,是迴圈往復的。
良性的迴圈來自於家風純正的家族。
人力物力財力的付出才能換來和順的家庭關係,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父慈子孝”這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