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於紐約去世,享年92歲。

沃爾克在1979至1987年在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中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對20世紀80年代重振美國經濟起過關鍵性作用。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保羅·沃爾克擔任美國總統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提出了著名的“沃爾克法則”。被譽為“最偉大的美聯儲主席”。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說:保羅·沃爾克是“美國經濟活力之父”。

另一位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評價他稱,保羅·沃爾克打下了美國幾十年經濟增長和穩定發展的基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希勒認為,從保羅·沃爾克身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和意志對經濟歷史所發揮的根本性作用。

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評價他稱,保羅·沃爾克是美國英雄,在過去的50年裡,他在塑造世界經濟方面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比任何人都多。

沃爾克確實是一個個人意志很強的人。

美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通脹,即便在周圍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提高利率,控制通脹。當時事態已經嚴重到聯儲要求他接受“個人安全護送”。

在沃爾克的傳記中,有提到這樣一個情節,沃爾克在孩童時期⾮常安靜,他和同伴玩耍時⼏⼩時也不說⼀句話。在他的第⼀張幼⼉園反饋卡上,⽼師寫道:“保羅不參與集體討論。”

沃爾克後來說:“直到今天,這仍是我的⼀個“頑疾”。雖然我很擅長主持⼀項會議,但在任何爭相引⼈關注的⼩組中(不論⼩組成員是我的姐姐們還是總統顧問),我都會覺得不安。”

鐵血手腕控制通脹

1979年,美國正陷入持續上漲、看似棘⼿的⾼通貨膨脹。冷戰、美蘇爭霸、日本崛起、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滯漲,經濟壓力撲面而來。

時任美國總統的吉⽶·卡特陷⼊了困境,物價指數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汽油短缺,⼈們不得不排起長隊,接受限量供應……

當時的財政部長辭職,深得卡特賞識的美聯儲主席威廉·⽶勒成了財政部長。於是,美聯儲主席職位出現了空缺。

正式在這個時候,沃爾克臨危受命,接到了威廉·⽶勒打來的電話,去華盛頓見了總統。第二天一早,他接到了總統的電話,擔任了美聯儲主席。

沃爾克上任後面臨的是極度糟糕的經濟環境。在他任職⼗天后,距上次提升貼現率還不到⼀個⽉,理事會又將貼現率提⾼了0.5個百分點,創下10.5%的新紀錄。

按歷史標準來看,當時的市場利率已經很⾼,但通貨膨脹率更⾼,年增長率接近15%,達到美國在和平時期的最⾼增速。

美聯儲⼯作⼈員通過模型 和“迴歸”得出結論,認為很可能出現經濟衰退,⽽且很快就會出現。

而糟糕的是,美聯儲漸漸失去了公信⼒,長期以來⼩幅調整短期市場利率的模式——⽆論是改變貼現率還是直接⼲預政府證券市場——都收效甚微,週期太長,⽆法影響預期。

沃爾克知道,這時候需要新的貨幣政策的出臺。他開始控制貨幣的數量(貨幣供應)⽽不是貨幣的價格(利率)。

沃爾克後來說:“價格穩定是美聯儲的最終責任——我認為這應是所有央⾏的最終責任。”

當時,沃爾克他們動⽤了美聯儲針對市場的所有“彈藥”:將貼現率提⾼⼀個百分點⾄ 12%、要求銀⾏增加存款準備⾦、呼籲停⽌向“投機”活動貸款,以及最核⼼的——不管對利率有什麼影響,承諾抑制貨幣供應量增長。

他說:“我們——⾄少是我——希望長期利率不會上升, 這將反映我們成功地降低通貨膨脹的市場預期。”

但是好運並未降臨。長期利率反映了短期利率的上漲。短期利率很快就達到了上限但沃爾克,我們沒有進⾏⼲預。

之後每次會議上設定的上限被突破時,都沒有進⾏⼲預。三個⽉期美國國債利率最終超過了17%,商業銀⾏優惠貸款利率最⾼達到了21.5%,對市場反應最靈敏的抵押貸款利率超過了18%。美國⾦融史上從未出現過如此⾼的利率。

更讓⼈吃驚的是:新年到來之前,經濟沒有衰退。

美聯儲總部被包圍

如此高的利率讓沃爾克飽受質疑,⼈們怨聲載道。農民⽤拖拉機包圍了美聯儲在華盛頓的⼤樓。被迫停⼯的住宅建築⼯⼈,在2英⼨×4英⼨的⽊板上寫上資訊給委員會看。

經濟學家更是爭論不休。⽶爾頓·弗⾥德曼領軍的貨幣學派,不僅沒有宣稱美聯儲最終採⽤了⼀種更加貨幣主義的做法,反⽽堅持認為他們採取的措施不正確,⽽應該採取更容易消除經濟增長負⾯影響的做法。

主流經濟學家正好相反:質疑沃爾克是否充分考慮到了失業率上升帶來的風險。

但事實上,⼏個⽉來失業率並沒有上升。

社群團體不⽌⼀次地在聯儲總部抗議。1980年4⽉,全國⼈民⾏動⼩組的蓋爾·欽科塔帶領約500⼈在我們的⼤樓外遊⾏,並要求與沃爾克會⾯。

到了1980年12⽉,情況愈發不妙,美聯儲甚至堅持要沃爾克同意接受“個⼈安全護送”。

⼀年後,有⼀次⼀名武裝分⼦不知怎麼就進⼊了美聯儲,威脅要挾持理事會成員。而沃爾克的演講偶爾還會被尖叫的抗議者打斷,有⼀次聽眾席中還被放⼊了⽼⿏。

如果有人告訴我,我會把利率提到20%我肯定會鑿個洞鑽進去大哭一場

沃爾克的堅持最終取得了好的結果。

1982年1⽉,他應邀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全國住宅建築商協會年會上發表講話。在去開會的路上,碰巧遇到了⼀位脾⽓很壞、不太友好的參議員,他說:“你在這⼉⼲什麼?住宅建築商會殺了你。”

沃爾克自己也有些擔心,所以在年會上講話時,他表現得⽐平常更為雄辯。他告訴住宅建築商,知道他們的⽇⼦不好過,但如果在抗擊通貨膨脹時有所放鬆,那麼所有的痛苦就都⽩受了。

沃爾克演講的結束語是,“和我們⼀起堅持下去。通貨膨脹和利率將會下降。我們還有很多房⼦要建”。

全體起⽴⿎掌!

其實1982年春天,沃爾克自己也充滿了焦躁的情緒。失業率達到了戰後最⾼點。雖然通脹率下降了,但貨幣供應量仍遠遠⾼於預期⽬標。

他開始想:“利率都到15%了,貨幣供應量為何還這麼⾼?”

但沃爾克也很清楚,不能公開鬆動政策,必須堅持原計劃。

沃克爾後來在一次訪談中說,“如果1979年以前有人告訴我,我會當上美聯儲主席並且把利率提升到20%,我肯定會鑿個洞鑽進去大哭一場。”

堅持的結果是幸運的,終於,1982年夏天,通貨膨脹率⼤幅下降到⼀位數。先⾏指標開始好轉,貨幣供應量也有增長放緩的跡象。

到了7⽉,他們開始放鬆政策,四周內連續三次降低貼現率。

8⽉中旬,沃克爾的老朋友,⼈稱華爾街“末⽇博⼠”的亨利·考夫曼通報了這⼀轉變,預⽰著最糟的時刻已經過去。市場⼀飛沖天。 到年底,通貨膨脹率⼀路降到4%。短期利率降到了峰值時的⼀半。儘管失業率仍接近10%,但復甦程序已經明顯開始。

戰勝通脹顯而易見,在去華盛頓⼀次盛⼤晚宴發⾔的路上,沃爾克在司機旁邊的座位上看到⼀本書,書名是《如何應對通貨膨脹》。

而司機解釋說,他之所以買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的價格從10.95美元降到了1.98美元。

堅持央行的獨立性

沃爾克⼀貫強硬地捍衛美聯儲的獨⽴性。在他看來,對貨幣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經濟增長的根本。維持貨幣穩定的預期和信⼼,是貨幣政策的⼀項基本責任,但前提是確保美聯儲的獨⽴性。

在他所著的書籍中,獨立這兩個字被反覆提到。

他也曾遭遇過施壓,1984年夏天,他被召集到⽩宮⾯見⾥根總統。奇怪的是,這次會⾯地點不在橢圓形辦公室,⽽是在圖書館。

當他到達時,總統與辦公廳主任詹姆斯·貝克坐在⼀起。貝克告訴沃爾克:“總統命令你在選舉前不要提⾼利率。”

沃爾克一句話也沒說,走了出去。

沃爾克後來說,他瞬間驚呆了——不僅僅是因為總統超越了他的許可權,明確地向美聯儲下達命令。⽽且讓他想不通的是,他當時並沒有計劃收緊貨幣政策。

這位出生於1927年“大蕭條”前夜的美聯儲主席,看到了貨幣混亂在各國的蔓延,破壞了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甚⾄國際信仰的根基。看到失業和不幸。

目睹了這一切的他,最終成功重振了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經濟,避免了又一次的蕭條,在離世後,依然給後人留下了他的經濟思想和堅定信仰。

文末附上沃爾克那些年的一些金句:

1,對貨幣的信任,是良好的政府和經濟增長的根本。

2,我們隱約地認為,我們貨幣的穩定性是理所當然的,或者是應該的,我們的貨幣可以在今天、明天,甚⾄在未來買到雜貨、房⼦,甚⾄是承諾在未來⽀付⼀定數額美元的債券。維持這種預期和信⼼,是貨幣政策的⼀項基本責任。⼀旦喪失,後果就會很嚴重,穩定性也很難恢復。

3,已故的⽐爾·馬丁以其央⾏的⼯作就是“在聚會漸⼊佳境時收⾛⼤酒杯”的名⾔⽽聞名。現實⽣活中⼀個殘酷的事實是,很少有主⼈願意過早地結束聚會——他們等待的時間太長,所以當風險變得明顯時,真正的損害其實已經造成。

4,央⾏⾏長是“經濟聚會”的主⼈。很多時候,貨幣限制——從來都不受歡迎 ——被拖延得太久。通貨膨脹的過程開始後,挑戰變得更加嚴峻。

5,認識到需要監管通脹後,包括美聯儲在內,現代的中央銀⾏已經達成了驚⼈的共識,即設定⼀個新的通貨膨脹率政策“紅線”:在精⼼設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中,2%的增長率是可以接受的,甚⾄是可取的,但同時也是極限。我對其原理感到困惑。多年前,在我的教科書⾥沒有2%的⽬標或者限制。 我不知道這有什麼理論依據。

6,同時作為⽬標與限制是很困難的。如果通脹率成功地保持在2%,就意味著價格⽔平將在⼀代⼈多⼀點的時間內翻⼀番。 我確實知道⼀些實際情況。沒有任何⼀個價格指數能夠精確地反映只有 1/10或1/4個百分點的消費價格的實際變化。

7,官⽅價格指數往往誇⼤了價格的上漲,因為沒有考慮到商品和服務品質會隨著時間⽽改善。

8,同樣真實的是,危險的種⼦就此埋下。這種看似精確的數字表明,隨著情況的變化,可以通過更靈活的⽬標來微調財政政策。如果經濟增長過於疲軟,也許可以提⾼到3%來提供⼀點⼉刺激?如果3%還不夠,那為什麼不能提⾼到4%呢?

9,屈服於“試⽔”的誘惑只會削弱對穩定的承諾,⽽這正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所需要的。

10,通貨緊縮是⾦融體系嚴重崩潰時帶來的威脅。在沒有系統性⾦融動盪的情況下,即便是1975年和1982年的⼤衰退,緩慢的增長和週期性的衰退也沒有帶來這樣的風險。

11,真正的危險,是來⾃⿎勵或⽆意中容忍不斷上升的通脹,以及極端投機和冒險的“近親”,即在泡沫和過度⾏為威脅⾦融市場時袖⼿旁觀。

12,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努⼒實現“輕微通脹”的“寬鬆貨幣”,作為⼀種防⽌通貨緊縮的⼿段,反過來最終可能導致通貨緊縮。

延伸閱讀: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機上有38人!“大力神”魂斷南極之謎:最大“凶手”可能是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