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1906年即位,史稱“宣統”帝。只當了不到三年皇帝,就被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逃亡到東北滿洲當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他即位後也依清鑄錢法,鑄有“宣統通寶”錢。但自“順治”起先後總共成立的最多45個鑄錢局到了他這一代,因外有帝國主義侵略,內有軍閥混戰,地方割據,皇宇將傾,所剩無幾。

當時在北京的戶部,工部局的寶泉局寶源局,也因早在光緒三十一年九月就裁撤了寶源局而僅剩寶泉局南、北兩個鑄幣廠鑄造方孔錢,除鑄有極少量的“宣統通寶”方孔錢外,遠在新疆邊遠地區個別局也鑄一些。其他就是廣東的寶廣局福建寶福局、浙江寶浙局開啟用機器衝壓成型,製造機制幣。

所以,大清從1644年入關稱帝到末代皇帝溥儀1911年下臺,二百多年中鑄方孔錢最少的就是宣統錢了,存世量當然也最少。自然,“宣統通寶”錢的母錢,雕母錢存世就更為稀罕!

筆者收藏有一枚寶泉局鑄的“宣統通寶”雕母大樣(見下圖)。

實測直徑57.5mm,厚5.2mm,闊穿14.5mm,穿廓1.8mm,外緣6.8mm,字高2.2mm,重67.42克。

該藏品“宣統通寶”漢文面與背滿文“寶泉”背逆180°(特別)。幣文書體規範,“爾”寶,單點短走“通”。滿文“寶”未出頭,“泉”字底部斜筆加橫筆無豎筆閉合(特別)。

材質為精製青銅,表面鎏金。藏品刀刻特徵明顯,字形筆畫深峻,如浮雕樣跋高於地章達2.2mm,尤其是“點”狀筆畫,像立柱一樣的小釘。

闊穿,口方正,內廓精修。地章平坦整潔,外緣及邊道有環狀打磨修整痕跡。估計是已借用光緒年間已存在的機械或半機械打磨修整工具修整的結果。

查目前存世的宣統年間寶泉局鑄“宣統通寶”大小樣錢,按其“通”字區別,可分為“單通”和“雙點通”兩類錢,這兩類錢即是兩廠的不同產品。今所見“宣統通寶”有大、小樣之分,小樣者稍多,而大樣者較少。

大樣宣統錢版別較少,錢文變化不大,不象小樣錢那樣版式多樣,雙點通錢版式單一,面文“通”字走之末筆呈拱形;錢背滿文“寶”出頭。單點通版式稍多,其一,粗字,面文“宣統”二字較小,“通”字寫法同雙點通;錢背滿文“寶”不出頭。其二,細字,面文“寶”字腳為兩短橫, 背滿文“泉”有斷筆。其三,面文“寶”字腳為一短橫,一斜橫, 背滿文“泉”字無斷筆現象。其四,面文“寶”字小八字腳。

但上述這些特徵均與此藏品有別。所以,我一直難以辨識此藏品是為何所鑄?是呈上稽核之幣樣,還是其他用途,實在值得深究。

2020年元月8日撰稿於成都

22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都挺好》揭露的一個真相:最後嫁得好的,都是“物質”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