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繼鳳
編輯 | 金璵璠
“電動車空調不加熱了,我在車裡帶上了羽絨服帽子,外加手套,甚至還蓋上了小毛毯。”
“電動爹不是蓋的,充滿電先掉100公里續航!這天氣開空調吧,擔心車開不到公司,不開空調又擔心人到不了公司。”
“不敢跑高速,生怕續航挺不住;不敢開暖風,就怕續航掉的猛。”
這些吐槽來自這樣一群人。他們或是看中了部分城市對電動汽車不限號、不限行等優惠政策,或是為了節能環保,或是單純地想體驗新科技,於是購買了電動車。
電動車遍佈天南海北,但一到寒冬臘月,氣溫在零下五攝氏度以下地區的車主就都要對電動車多幾分耐心。而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的車主尤其會明白,為什麼電動汽車會被調侃為“電動爹”——滿電的電動車,靜置一晚上能掉一半的電;續航里程打七折、八折甚至五折,不得不隔一天充一次電;為了省電,零下幾度的天氣不敢開空調——在冬日頻繁給純電車充電的行為,也叫做“伺候爹”。
要命的是,2021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最近幾日多地體感溫度普遍在-25℃以下,北京甚至創下了21世紀以來的最低溫紀錄。對於電動車車主來說,他們再次迎來了噩夢,也發揮著供養電動爹一族的智慧:根據是否開了空調、上了高速以及室外溫度等,掐算實際續航里程,提前規劃行程;即便是開空調,也要嚴格控制,比如風速最多開到幾檔、溫度控制到多少度……
冬天,續航還是“保命”,是個問題家住河北的小安,在這個寒冬過得有些崩潰,一切都源於她最近新買了一輛北汽EX360,她發現,養一隻電動爹,成了一場薛定諤式的數字遊戲。
小安每天通勤的往返路程是20公里,車是她的重要交通工具。選中北汽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價格便宜,售價8萬,二是掛著新能源牌照不限行不限號,使用方便。但這款便宜方便的車,也給她帶來了一系列麻煩。
官網上顯示這款車的等速續航里程是398公里,4S店店員表示實測是360公里。但小安發現,即便是充滿電,車載中控屏上的里程數最多達到320公里,從來沒有到達過360公里。
而到了冬天,低溫更是讓電動車續航里程大幅縮短。“現在的實際續航里程就是在260-280公里之間浮動,溫度越低續航越少,相當於冬天續航能力打了八折。而且行駛的里程越多,掉的電越多。夏天基本是跑10公里,掉10公里的續航,冬天就不止10公里了,相當於實際跑10公里,但電量上顯示消耗了15公里。”
為此,小安有著嚴重的里程焦慮症,這幾乎成了她每天的噩夢。“看著里程數字不斷減少我心就慌。所以買了快一年了,基本都是還剩100公里里程數的時候就馬上充電,低於100,我不敢出門。”
家住北京海淀的張鳴,也發現自己的吉利帝豪最近電量損耗過快,續航能力不斷縮水。買電動車為了通勤的他算過一筆賬:從五道口的家到望京上班不過17公里的路程,夏天基本上只消耗14公里里程數,一週最多充兩次電;但到了冬天,同樣是17公里,電動車顯示消耗的里程數變成了30公里,而且電量掉得飛快,隔一天就得充一次電。
一天夜間,北京氣溫降至零下13攝氏度,張鳴把車充滿了電,第二天一早車還沒出發,里程數就從300km一口氣掉到了220km。“接近100km的電量就這麼不見了。”
事實上,車主們都很清楚,電動車車載中控屏上顯示的里程資訊是按每10km或100km的電耗預估的剩餘續駛里程,這種計算方式更接近勻速直線運動的理想狀態,對實際駕駛並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而到了冬天,中控屏上的里程資訊就更加不準確了,車主們必須得依靠自身經驗,比如是否開了空調、是否上了高速以及室外溫度等因素,“掐算”出實際續航里程。
2017年買了一輛電動車的王麗,在駕駛第四年的時候明顯感受到電池的老化,續駛里程急速下滑。“我一般都會預估續航里程,基本上是顯示的里程數再打個七八折,至少要給自己多留出20公里的續航里程。”
家住天津的陳銘面因為新買的300公里續航里程的比亞迪元EV360,過著精打細算的出行生活: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是給電動車充電;每天出門前要規劃行程,根據行程遠近確定要不要開空調;即便是開空調,他也有明確的限制,風速最多開到三檔,溫度控制在26度左右;行程超過100公里,或者需要跑高速的情況,首選油車,基本不考慮電動車。
另一個供養電動車的群體是網約車司機,他們面對冬季續航縮水是苦不堪言,想充電更是難上加難。一位網約車加盟商的負責人坦言:“現在想充滿電,太難了,原先快充一個小時差不多就能充滿,現在需要兩個小時,而且很難充滿,基本上只能衝到80%。”
供養電動爹的遠遠不止是售價在20萬以內的電動車車主,即便你買了中高階電動車,也一樣要面對低溫里程衰減的難題。
一位既有威馬EX5、又有小鵬G3的車主無奈地發現,兩輛車如今的續航里程下降到了100公里出頭。一位蔚來ES8車主也坦言,在冬天開空調的情況下,續航里程基本要打6折,但蔚來有換電服務,所以體驗還算舒心。
往年冬天,天氣沒這麼冷,車主們都相約不開空調。但今年不同,天氣預報顯示,我國中東部部分地區迎來本世紀最低溫。在零下十幾度的寒冬中不開空調出行,絕對是一項極限運動。“今年實在是太冷,開空調續航里程就打五折,不開空調還能保留七成。續航還是‘保命’,是個問題。”張鳴說道。
為了省電,一位網約車司機琢磨出了一些技巧:車內不是特別冷的時候,一般暖風開一檔,溫度可以先調得比較高,等到內室暖和以後,再把溫度固定到26度左右。
里程“殺手”究竟是誰?沒有一輛電動車能逃過冬天續航里程驟減的宿命。
上述網約車加盟商負責人在天津,他觀察了三四年電動車續航衰減現象後,發現這樣一條規律:在北方,續航里程500公里以上的,也就是所謂的大續航車型,一般到了冬天,當氣溫低於零下5攝氏度,就會掉200公里的電,還剩大概300公里的續航里程;而續航里程在350公里以下的,算是小續航電動車,冬季的電量損耗基本上是在150公里左右,相當於只剩200公里左右的電量。
溫度不同,電量損耗的程度也不同。
這就意味著,秦嶺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北方地區,入冬之後,電動車基本難逃續航里程驟減的宿命,南方地區的情況要好一些。
“再加上如果存在原地吹暖風(例如堵車、原地等候這類場景)、頻繁加速減速、長時間在極低溫度下存放車輛等等情況,續航里程縮水的現象會更加嚴重。”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即使晚上將電動車充滿電,電動車靜置一晚上後,第二天一早依舊會掉一半續航里程。
但是為什麼低溫會成為續航里程殺手?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問題主要出在電池上。
王誠也認同這一觀點,“電動車冬季續航里程下降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引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動力電池在低溫條件下效能衰減。”
很多原因都會導致鋰電池在低溫下出現效能下降,他舉例稱,比如,低溫下電解液的濃度會增大,擴散係數降低,電池內部的電荷轉移阻抗(Rct)會顯著增大;再比如,低溫環境下鋰電池的負極析理現象會變嚴重,且析出的金屬鋰與電解液反應,其產物會沉積,導致固態電解質介面(SEI)厚度增加。
而電極材料、電解液材料對於電池的低溫效能有較大影響,因此也會進而影響電動車的冬季續航里程。
目前電動車動力電池主要為鋰電池,分為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也就是三元鋰、鈷酸鋰等。其中三元鋰電池因綜合了三元材料的許多優點,同時鎳元素的新增大幅提高了電池容量及電池的能量密度,近幾年迅速佔領市場;磷酸鐵鋰起步較早,技術發展較為成熟,安全效能突出;其餘兩種材料應用範圍不及前兩者;除此之外,比亞迪還研究推出了刀片電池。
就最近的實際情況來看,刀片電池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最近,一位山西網友爆料稱,自己開了一個半月的超長續航版比亞迪漢EV,在冬季多次試驗後,發現其充一次電後實際續航里程僅為230公里,而官方宣傳的測試里程為600公里,續航里程縮水了三分之二。
不過磷酸鐵鋰電池相對而言造價比較便宜,不少車企依舊選擇其作為動力電池。以特斯拉為例,2020年10月1日,特斯拉官宣國產Model 3價格下調,價格下調的重要原因是,標準續航版的動力電池從三元鋰變為磷酸鐵鋰。
一位北京的磷酸鐵鋰版Model 3車主已經意識到了這兩者的差別:一到冬天,自家的電動車實際續航里程從468公里下降至220公里,基本上打了五折;而他購買了三元鋰版本Model 3的朋友,其電動車冬日續航里程只打了八折。
電池之外,開暖空調也是耗電的重要元兇之一。
“冬天,燃油車的熱源來自發動機的預熱。發動機的轉化效率到動力上只有40%,剩下的60%熱量的轉換足以滿足我們乘員取暖的需求。但是電動車沒有了發動機的預熱,所有的加熱需要能量源。”北汽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代康偉曾對媒體表達過這一點。說白了,電動車車主們在冬天開暖空調,就得多耗電。
目前市面上的純電動汽車空調有兩種,一種是PTC電阻絲空調,另一種是熱泵空調。一位業內人士稱,前者因為價格優勢被廣泛使用,但後者的效能係數是傳統電阻加熱器的2-3倍,也更加省電。在市場目前在售的車型中,僅有部分高階車型配備了後者,比如蔚來ES6、寶馬iX3等高階車,以及最近拼命降價的Model Y也安裝了熱泵空調。
而在極端低溫環境下,車載的電力電子器件、電動機等裝置的效率也可能下降。
總而言之,冬天,北方地區的電動車續航里程不如南方;從車型上來說,SUV、MPV等車型因為迎風面積更大、車身更重的原因,在裝備同樣容量的電池時,續航里程一般不如轎車。此外,搭載三元鋰電池的電動車冬季續航縮水的情況稍好一些。
想充電,有車位嗎?能搶到充電樁嗎?一到冬日,續航里程動不動就打七折八折,甚至五折,充電次數被迫增多,不得不隔一天就充一次電,不少車主每天都要為此奔波。
但問題是,充電很難。一般來說,電動車充電分為快充和慢充,頻繁快充會讓電池壽命急速縮短。如今大家普遍的共識是,“慢充為主,快充為輔”,但慢充需要固定的充電樁。
一個現實情況是,有些人買了車,但沒有車位,也就很難有專屬的私人充電樁。北汽新能源新聞發言人連慶鋒就對媒體披露過一組調研資料:中國大約有70%的汽車使用者沒有固定停車位,只有40%至50%的新能源汽車使用者能夠裝上專屬充電樁。
沒有私人充電樁,留給車主的選擇就不多了。杭州的瑤瑤就面臨這樣的困境,因為車位太貴,她只能選擇租車位,她最初的計劃是在租的車位上安裝一個可拆卸的充電樁,但畢竟是租的車位,電費不知道算誰的,最後只能作罷。“我現在每天蹭鄰居的充電樁充電,或者揹著充電樁四處跑。”瑤瑤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不少人為了給電動爹充電,選擇鋌而走險,陳銘家住一樓,他選擇把充電線從屋內順到地面上充電。
即便是選擇快充,搶公共充電樁也沒那麼容易。
孫一航在北京金融街上班,附近是購物中心,只有六個充電樁,他經常搶不到充電樁。“現在電動車越來越多,充電樁明顯不夠用,經常要排隊,我最長的一次等充電樁就等了40分鐘,再加上冬天充電慢,一般充滿需要一個小時。”這樣充一次電就要消耗近兩個小時,充電現在是孫一航最頭疼的事。
電費貴,則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開了一年電動車的小安,從來沒有在外面衝過一次電,因為覺得電費太貴。“公共充電樁既要收電費還要收服務費,而且電費是1.2元/度起。而家用的不過5毛錢一度。對於一個普通打工者來說,我只能選擇省著電少開空調。”
“電動爹”這麼難伺候,為什麼還得養?
如果你問出這個問題,一部分電動車主都會發出一聲苦笑。這些需要面對電動車冬季困境的人,標籤基本上是這樣的:為了綠牌以及不限行不限號,於是依靠電動車通勤出行,沒有足夠餘錢更換長續航電動車,也沒有固定充電樁。
事實上,隨著技術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續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車型,但是續駛里程和車輛成本是成正比的,續駛里程越長,價格勢必越高。而買得起高續航配置的電動車車主們,大多也有自己獨立的充電樁,甚至購買電動車更多是嚐鮮,電動車外還擁有燃油車。
但對於真正需要電動車代步的大多數使用者而言,三四十萬的蔚來、二十多萬的特斯拉,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他們對車的消費能力大多在20萬以下。“蔚來、特斯拉對我來說是天價。作為剛畢業的打工人,只是想買個電動車代步,沒想到會遇到這麼多麻煩。”小安苦笑。
好在,國家正在進行相關的基礎建設。2020年4月,國家電網啟動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專案分佈在北京、天津等24個省(市),涵蓋公共、專用、物流、環衛、社群以及港口岸電等多種型別。
技術也在逐步突破。王誠稱,為了解決低溫環境下動力電池效能下降的問題,多項研究已經在進行中,如研發能夠適應低溫環境的電解液、電極材料、電極結構,以及熱泵空調技術等。
王誠也在推廣氫電池理念,他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未來會是北方地區更好的選擇,在低溫環境下不會出現明顯的續航里程縮水現象。“燃料電池汽車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基本都能實現零下三十度條件下的冷啟動,而且燃料電池目前一般工作於70攝氏度左右,是個熱源,因此冬季無需額外耗電就能為駕駛艙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