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如果仔細對比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巴西和印度非常的像,政府就像個甩手掌櫃,社會也撕裂的非常明顯。

巴西的富人特別富,1%的巴西富人掌握了50%以上的GDP,他們住在高檔社群,從事礦產、石油、水利、政府等高收益事業,享受全天24小時的私人武裝保護,日常生活和紐約曼哈頓的無異。

而巴西的赤貧人口超過了5000萬,他們住在木板搭建的貧民窟裡,孩子們成長在黑幫和毒販的槍林彈雨中,日常就是踢球和偷盜,長大後如果沒有成為職業球員,那就極有可能加入黑幫或毒販的組織。

里約熱內盧有座基督山,山上豎著一座高達38米的耶穌像,耶穌張開雙臂,正面對著的是巴西的富人區,而背後則是巴西的貧民窟,藝術的表現了巴西人的生活狀態。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巴西,那個曾經的“金磚四國”和巴西奇蹟,看看家裡有礦的巴西是怎麼把自己折騰進坑裡的。

01

16世紀葡萄牙人到達南美大陸的時候,看到這裡盛產一種名叫“巴西木”的喬木,於是就管這個地方叫巴西。

當時的巴西還是印第安土著的地盤,隨後葡萄牙人就對這群土著展開了武力再教育,讓印第安人挖礦、種甘蔗,後來覺得人手不夠,又從非洲引進勞動力,逐步建立起一個由葡萄牙王室統治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巴西帝國。

到了1889年,帝國崩盤,巴西也由君主立憲制國家轉變為共和國,原先帝國的貴族、大地主和商人也換了個馬甲,以國家的名義壟斷了大部分社會財富,然後這些人逐漸滲透到政府系統,透過收買權力保護自己的財富,並且一直世襲下去。

這和日本的情況有點類似,現在的日本財團和內閣,多數都是從明治時期世襲下來的,集團內部相互通婚,早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團體,所以整個日本的上升通道被堵死,年輕人要不啃老,要不就只能安心做個螺絲釘,社會穩定的死氣沉沉。

巴西也這個德行,最富有的1%的人口,坐擁國家50%以上的GDP。而且巴西沒有經歷過獨立戰爭的洗禮,也沒有像新中國一樣進行深入骨髓的改革,稀裡糊塗就混到了現代國家,畫風和印度一樣。

二戰期間,整個歐亞大陸打的非常慘烈,巴西不僅沒有遭受戰火創傷,還藉此機會完成了經濟轉型。

當時的巴西總統名叫瓦爾加斯,這哥們即獨裁又民粹,私底下和德國納粹關係不錯,這也是為什麼戰後很多納粹高官跑到巴西龜縮的主要原因。

獨裁加民粹也是那個時代的特色,瓦爾達加斯執政的18年間,對巴西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化改造。

一、土改,把大地主的地給分了,這樣才好鋪路,建工廠;

二、普及大眾教育,這樣工人進廠才能讀懂說明書;

三、國家帶頭髮展工業。

1940年,瓦加爾斯還搞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政府開始全面指導國內的經濟生活,同時也建起兩家國有鋼鐵公司。大家是不是看著眼熟,實際上瓦爾加斯學習的正是蘇聯模式,這也是很多後發國家常用的套路。

瓦爾加斯政府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短短几年,巴西的工業產值增加了40%以上。

如果按照這個劇本往下演,巴西將會是個妥妥的工業強國,不過很遺憾,到了1954年,瓦加爾斯被軍方逼死,捷克裔的總統庫比契克上臺。

庫比契克延續了瓦爾加斯的工業化路線,在他執政的五年裡,巴西工業總產值增長了80%,鋼鐵產量翻了一番,電力和通訊業暴力增長了380%,道路交通更是增漲了6倍。

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巴西的黃金年代,但實際上這種增長更像是特殊時代的產物。二戰結束後,全球物資短缺,巴西也因此暴力輸出了一波工業產品,但隨著各國恢復生產,巴西的經濟就出現了問題。

從瓦爾加斯時代開始,巴西一直搞的是國有經濟,初期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市場好的時候很多弊端都被掩蓋了,比如效率低和成本高一直都是國有企業的特色。

等到美國這樣的工業狂魔恢復元氣,大量的廉價工業品出現的時候,巴西的出口就遭到了暴擊,同時巴西人驚喜地發現,進口產品質量又好又便宜,那為啥還要買國產貨呢?

美國產品進入巴西市場後,不光是對巴西鋼鐵等重工業造成衝擊,就連鞋服等輕工業,也被美國貨按在地上摩擦。

這裡面咱們多說一句,十年前,歐美天天罵咱們貿易保護,現在卻反過來了,貿易保護最積極的換成了美國,而咱們卻一直喊著要開放市場。道理再明顯不過,當一個國家的產業還不足以和別國競爭的時候,當然需要保護起來,要不然就跟一個孩子站在擂臺上和職業拳手對打一樣,對方只要一拳過來,那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當年美國、德國、日本等後發國家都是玩過貿易保護,前期用高關稅或者各種條款保護本國企業,等到這些企業發育好了,產品形成競爭力了,他們就滿世界敲門,讓對方開放市場。

巴西當年很隨意,貿易門檻基本沒有,大門一開,就把洪水猛獸放了進來,隨後整個國家經濟就陷入滯脹,貿易逆差越來越大。1964軍政府上臺,當時的貿易逆差已經非常嚴重,巴西政府只能透過借債和印錢度日,軍政府坐不住了,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奇謀,“進口替代戰略”。

首先,限制部分初級產品的進口,然後以優惠條件吸引外資到巴西建廠,這樣初級產品就由進口變成了國產;

其次,將外資辦廠的稅收和部分財政收入,投資到國民和本土企業中,增加國民購買力,同時也扶植了本土企業;

最後,把這種模式逐步由初級產業拓展到了中高階產業,從而實現進口替代戰略。

猛一看這個邏輯沒問題,還隱約感受到了一種熟悉的味道,這不就是中國的以市場換髮展的套路嘛?那為啥巴西還是掉進了坑裡呢?

02

巴西政府從1968年開始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在最初的五年裡,巴西每年的GDP增長超過了11%,然而到了七十年代,這個模式玩不下去了。

首先就是外部環境發生了鉅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工業成本大幅上升,這讓巴西的製造業遭受沉重打擊,大量外資也紛紛離場。

其次,巴西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下降,補貼政策進行不下去了。但問題是,巴西老百姓已經習慣了高福利政策,一旦停止發錢,巴西人很容易暴走。2019年,法國政府就是提高了幾塊錢油錢,法國人就穿上“黃馬甲”暴走,所以高福利一旦開啟,就很難停下來。

軍政府為了應對財政赤字,只能玩命印錢,巴西通貨膨脹一下子達到了15%。

更為尷尬的是,當時的本土企業還沒完成轉型,裝置剛剛升級了一半,國家的補貼就沒了,大量工廠開始倒閉。而且這一時期正好是東亞四小龍的黃金年代,儒家文化圈的工人即便宜又耐勞,東亞工廠的生產效率和血汗程度也是巴西不能比的,巴西也因此被亞洲人搶了飯碗,錯過了工業化的歷史視窗。

1985年軍政府下臺,此時的巴西經濟慘不忍睹,年均GDP增長不到3%,人均收入下降了6%,外資佔比也從24%下降到了16%,“進口替代戰略”完敗。

進入90年代,巴西的通貨膨脹一度接近2500%,貨幣也成了廢紙。在這種背景下,激進的改革派上臺,隨後就釋出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時任巴西總統的卡多佐,把自己的經濟理論總結為“信任市場的力量”,

卡多佐的經濟改革和同時代葉利欽的經濟改革非常像,參照的都是西方那套自由市場經濟理論。他降低關稅,賤賣國有資產,大規模私有化,降低補貼,還把貨幣和美元直接掛鉤。

經過卡多佐一頓騷操,巴西的經濟沒看到什麼效果,倒是培養出不少的經濟寡頭,這些人在私有化的程序中和政府官員相互勾結,很快掌握了石油、礦產、電力等躺賺的行業。

而且卡多佐的運氣也不怎麼好,剛看到經濟復甦就遇到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巴西也被波及,因此卡多佐政府的賬面非常難看,卡多佐也在2002年被左翼政黨拉下馬。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左翼總統盧拉上臺後,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解決失業,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存。他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發錢,用撒幣的方式解決過去撒幣的問題。

當年軍政府也是這麼操作的,最後把國家玩壞了,盧拉當然知道這段歷史,他也非常清楚軍政府撒幣存在一個先天缺陷,那就是工業化本質上是密集資本增值的一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要燒掉天量的資金。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一個作坊裡的小老闆如果想要發展成為一家上市公司,那就需要把賺來的錢持續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中,就跟滾雪球一樣,但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一旦遇到外部環境不好,前期積累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當年軍政府一邊補貼企業,一邊補貼老百姓,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國家財政還能勉強支撐,後來遇到石油危機,自己的工業又沒發展起來,最後輸的底褲不剩。

那問題是,怎樣才能投入少,收益高,即能快樂地撒幣,又不會引起財政崩盤呢?

03

盧拉的答案是賣礦。

巴西是家裡真的有礦,三十多種礦藏的儲存量排在世界前列。其中鐵礦石的儲存量是300多億噸,佔世界的9.8%,產量世界第二。所以咱們不進口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最開心的是巴西。

巴西的鈮礦儲量455萬噸,佔世界的90%以上,剩下的還有幾百種叫不上名字的礦藏,反正就是非常豐富。

既然這麼豐富的礦產原料無法補貼自己的工業,那就乾脆拿出來賣吧。

從2005年開始,巴西開始擴大礦產資源出口,光是鐵礦石一項,就增產了45%,出口額超過300億美元。中國是巴西鐵礦的最大買家。

另外,盧拉的人品是真的好,巴西發現了海盆底下的油氣,接著又趕上了石油“牛市”,靠著賣礦和原油出口,巴西政府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不僅緩解了外債和財政赤字,還迅速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

在盧拉8年的任期內,巴西政府瘋狂撒幣,2000萬底層人民迅速脫困,外匯儲備最高時達到了3000億美元。

既然賣資源可以發家,自然就沒人去關心萎縮的製造業了,而巴西老百姓因為享受著高福利,對政府的公開腐敗也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一時期的巴西政府,腐敗問題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在當時的巴西,從議員到縣級公務員,從總統到村官,無人不貪,無人不腐。巴西東北部一座4萬人口的小城市,一位女市長在5年的任期內就從教育和扶貧經費中剋扣了400多萬美元,而由於政黨的庇護,這位女市長只是被罰了款並解除公職,連監獄的大門都沒進。

有媒體統計,巴西每年2萬億美元的GDP中,至少有5%被貪汙或者行賄了。

在石油價格最瘋狂、單桶超過100美元的那幾年,巴西就跟個暴發戶一樣,在南美各國瘋狂輸出資本,從多明尼加的發電站、到安哥拉的水壩、再到委內瑞拉的地鐵線,到處都能看到巴西資本的身影。

因為缺乏經驗,巴西資本閉著眼衝進去,然後又一陣風撤出來,揮一揮衣袖,只帶走一大堆債務合同,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人傻錢多。

2008年之前,巴西的年增長率超過了6%,高盛給巴西貼上了“金磚四國”的標籤。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礦石和石油價格暴跌,巴西再次輸掉了底褲,經濟居然出現了負增長,巴西模式轉瞬間成了反面教材,“金磚四國”也從那時,就不怎麼再提了。

直到2019年,巴西都沒走出08年的陰影,GDP一直徘徊在1%-2%之間。但巴西的政客們仍沒有放棄向民眾承諾高福利政策,只是兌現的次數越來越少。

結語

其實巴西的情況並不是個案,大部分的拉美國家都是這個問題,沒能把握住工業化的歷史視窗,最後淪落到賣資源度日,政黨為了獲得選票,向民眾承諾高福利,遇到市場不好的時候,政府就開動印鈔機,通貨膨脹是常態,政府的信用值早就刷爆了。

這些國家在工業化道路上遇到的坑,中國一個也沒落下,但中國人都咬牙挺過來了,我們今天的成就,其實是用三代人的剩餘價值換來外匯,然後再升級裝置,擴大生產,就這麼一點一點積累出來的。

如果橫向比較,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都倒在了工業化的程序中,只有中國才是那個“另類”。

2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衝擊國會事件給美國提了個醒!有嚴重危害 也有三個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