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伍德華

(Alphonse Marie Tracey Woodward,簡稱A.M.T.Woodward),1876年出生於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島,後來隨父親遷居日本,並在父親帶動下收集、研究郵票,尤其是日本郵票,很快成為專家。

在這個過程中接觸了中國郵票和機制幣,估計受《日本錢幣與集郵雜誌》的影響不少。1916年遷居中國,直到1930年,期間由郵票收集與研究轉到機制幣的收集與研究。

銀幣之外以銅元為主要內容。1930年全家遷居法國,1937年又回中國清理財產,回法國途中在船上因病去世。

50年代,伍德華收藏的銀元大部分透過拍賣公司出售,銅元則沒有很多拍賣記錄,據說50年代在美國一些地方的大商場可看到全新中國銅元零星出售。

伍德華對中國銅元收藏與研究的貢獻,是開創性的,具有極大的科學價值和很高的歷史地位。

這些貢獻主要表現在他於1922年到1936年之間為《新中國回顧》(New China Review,1922年8月,“中國山東鑄幣”)、《中國科學美術雜誌》(Th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 ,又簡稱《中國雜誌》)撰寫的單篇文章,每篇論述一個省或地區的十文型銅元。

上圖是發表在《中國科學美術雜誌》又稱《中國雜誌》)的第一篇銅元論述(1926年5月)

除了山東省之外,其他各篇寫於1926年到1935年之間,作者用英文寫作。

1936年,所有這些文章在法國巴黎結集出版,書名《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The Minted Ten-Cash Coins of China ,附中文書名“中國鑄造十文銀幣”。這裡“銀幣”為“銅幣”之誤),該書初印僅95冊,1971年美國重印時,錯寫的中文書名未更正。

伍德華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第一次對一個系列的中國機制幣進行分類研究。

這標誌著中國機制幣進入了科學關注,進入了學術範圍。

區分一個成果是否屬於科學的學術成果,一個標誌就是該成果是否對研究物件進行了系統的、有開創性的分類,是否使用或創造了一種符合邏輯要求的理論化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範疇、概念、術語。這篇文章,符合上述三個要求,因此這是中國銅元研究的第一個重大成果。

此書全面整理了中國1936年以前發行的主要省份的十文型銅元。

全國除了吉林、西藏、新疆、蘇維埃、偽政權所發行的銅元之外,所有其他省份均包括在內。

《伍譜》書圖原品江西省造光緒元寶十文

《伍譜》書圖原品丙午"湘"字戶部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

這種以歷史背景考證為依託、以錢幣實物為中心、以版別為目標的整理方式,是全面而且深入的。

該書所整理的部分也就是中國銅元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這次整理的結果,為中國錢幣史儲存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使得後人可以根據這個文獻去繼續進行收集、整理。也使得銅元史的研究有了一個可靠的原始文獻。

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份珍貴史料不至於因為歷史的變遷而散失無考。

可以說,伍德華因其個人的喜好而給中國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貴歷史遺產。

其次,《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創造性地把字母與數字相結合(可以看出受了朱塞佩·羅斯的不少影響)來作為中國銅元的分類編碼,併成功地應用於各省、各個時期的不同種類的十文型銅元。

這種分類方法雖然純粹是西方式的,但無可否認,是最科學、最先進的。

這個方法的基本內容,就是以A、B、C、D等26個字母去掉“I”作為硬幣不同面版的代號,而以數字1、2、3、4等作為不同背版的代號。

透過實物的不同面背搭配,在開頭列出每個面、背的圖片,其後再把每個面、背按照實際情況,以代號互相連線,而不是直接把每種搭配的實物列出。

這樣的方法簡潔實用,方便整理和記憶,又節約了出版成本。

同時在每種搭配之後給出每枚幣實物的重量、直徑、材質和級別(表示存世量的多寡)。級別以字母表示,其餘以數字表示。

近70年來,這個方法被證明是最科學的。

至於照相製版方法的採用,雖說是隨著研究物件的不同而相應改變,但卻是一種全新的、更精確的方法。

第三,《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直接地提高了銅元在中國收藏界的地位,至少受到了重視。40年代興起的錢幣收藏高潮,不少大藏家開始留意銅元,並不是完全沒有來由的。同時該書還透過對中國銅元的分類研究,向世界宣傳了中國文化,儘管這種影響看起來似乎比較微弱,只是到了當代才逐漸為人所知。

作者喜歡並熟悉中國傳統文化,這從每篇開頭所引用的孔子語錄以及書中每每加以強調的鑄幣與文化心理關係的論述等處可以看出。

這是一個熱愛中國文化、刻苦努力的外國專家對中國文化積累所作的傑出貢獻。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於1936年出版的《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幣》一書,是中國一千四、五百年以來,第一部科學、系統的錢幣學專著。

這個歷史地位才是伍德華最應該自豪的成就。

其科學性與系統性已如上述。

在此書之前之後有過多種多樣的錢幣專書,還出現了不少關於金銀幣的著作,可惜都沒有提高到分類學的高度加以整理,比如1949年出版的施嘉幹先生的《中國近代鑄幣匯考》等書。

中國錢幣學的現代科學理論建設,卻由一位外國學者來完成,不能說不是一種令人遺憾的事情。但也不能不歸咎於特殊歷史條件使然。

值得感奮的是,今天的中國專家、收藏家早已不是舊時代可比,正在金幣、銀幣、銅元等各個領域做著前人所無法想象的巨大研究,各種現代科學方法的運用也遠遠地超出了前人的視野和侷限。

2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它不僅使印度貧窮,還對印度的孩子們非常殘酷。它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