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上陽賦》正在熱播。有朋友問這部劇的歷史背景是中國古代的什麼時期?如你所想,它的歷史背景是架空的。

但也不難看出江左風流的影子,琅琊王氏風頭正勁,按照歷史順序這應該是東晉南渡之初,但從謝家、桓家與王氏鼎足鬥爭,將來“鳳凰男”蕭綦還要攜妻上位的情勢來看,它又是把整個東晉歷史揉碎了杜撰的。

與前幾年那幾部大女主的戲不同。《上陽賦》裡儘管頗多老戲骨,但真能讓你不拖進度條耐心看下去的,也就是那幾張臉。比如於和偉扮演的王藺。

從舉手投足,步態臺詞,到人物設定,故事推演,於和偉活脫脫的再現了一個士族大家長的複雜與雙標,他有戲。

有戲,你才會忍不住想看。但從嫁女兒的那一刻開始,你可能就已經知道,按照劇情,這老頭兒八成不會有啥好下場,更何況他還弒君。這是一明顯已經被權力異化了的人。

美國人亨利·亞當斯曾經說過“一個掌權的朋友就是一個已經失去了的朋友”,《上陽賦》則告訴你,一個掌權的爹就是一個已經失去了的爹。

這跟爹本身愛不愛你關係不大。因為男人們最愛的永遠是權力,如果你感覺他更愛你,那一定是你的錯覺,或者是因為,他沒有權力。

在權力面前,別談感情,親情也不例外。不必求全責備,大概追過宮鬥劇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生在帝王家與生在百姓家裡最大的不同在於,家族榮耀。

榮耀的背後是責任,所以享受榮耀的同時你必須承擔責任,“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天上不會掉餡餅,有權有勢你也沒啥可嘚瑟的,所有人都不會活的太開心,人類可能是上帝的一個惡作劇,明白這個道理,是不是感覺舒服多了?嗑嗑。

來說說王家。“王與馬,共天下”,提到東晉,就不能不提這幫姓王的。王敦、王導、王羲之,耳熟吧,但他們都不是劇裡的人,卻又與劇中人的關係密不可分。《上陽賦》取材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本來是一幫山東人。漢朝時“博士”(漢朝官職)王吉,由琅琊郡高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即墨市附近,搬家到了琅琊郡臨沂縣,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臨沂市附近,繁衍生息400多年,成了一個大家族,遂以郡望為名,稱“琅琊王氏”。

“八王之亂”以後,西晉在北方混不下去了,在王導、王敦的煽動之下,皇帝司馬睿舉家南遷。王氏家族也跟著衣冠南渡,並且同心協力,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南京,建立了東晉,史稱“晉室中興”。

這幫北方人南渡之後,因為思念故鄉,所以一直都以北方的地名稱呼南方的居所,晉元帝時,皇室特意僑置南琅琊郡,所以東晉王氏,依然稱為琅琊王氏。

人還是那幫人,但地方早已經不是山東了,大概位置在今天江蘇南京的棲霞區。《上陽賦》裡的琅琊王氏明顯是南方人,所以如果嚴格對照歷史,那這段故事至少應該是晉元帝之後的事兒了。

王氏有從龍有功,一直煊赫。在淝水之戰以前,沒有任何一個家族的地位可以與之抗衡。淝水之戰以後,謝家人流芳千古,所以後世一說到名門望族,往往“王謝”並提,劉禹錫的《烏衣巷》大家可能都背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家不是尋常人家。他們和陳郡謝氏、龍亢桓氏、蘭陵蕭氏等大家族一道被稱為“士族”。諸如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詞都是這個“士族”的意思。

說說“士族”。士族的形成主要是從“九品中正制”這一選官制度來的,尋根究底,這玩意跟曹丕有關,他當上皇帝以後,聽取了大臣陳群的建議,制定了一種選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的制度。

大概是龍生龍、鳳生鳳的思路吧。眾所周知,曹丕是曹操的兒子,曹操是太尉曹嵩的兒子,曹嵩是大太監曹騰的養子……這事反正咱也不深究了。一切從丕算起吧。

當上大官以後,當位者自然利益相關,抱團取暖。所以九品中正制有兩個關鍵點,一是“中正官”的設定,二是選官的標準——品評人物。

概而言之,所謂中正官,就是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中正官有大小之分,地方各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個郡中人物的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大中正官由朝廷三公之一司徒來任命。

品評的標準有兩個:其中家世排在第一位。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主要指父祖輩的資歷,包括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的首要參考資料。

其次是行狀,也就是對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大概就是從小到大,你評價表裡填的那些“該生品學兼優、吃苦耐勞”啥的。魏晉時總評用語一般是“天材英博、亮拔不群”,聽上去很牛掰,一點也不像咱那麼樸實。

之後就可以定品,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但這明顯是個幌子。晉朝以後,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出身寒門的,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的,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一時間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這直接導致門閥士族壟斷了政府的重要官職,此後400多年,一直是這情況,妥妥的門閥政治。和莊園經濟一起,士族造就了與西方“封建”一詞意義相同的,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的封建領主時期。

所以於和偉扮演的王氏家主,為啥那麼傾盡全力的維護家族利益,又那麼不遺餘力的與皇帝爭權。野心昭然若揭,卻也並不意外,考察東晉歷史,不難看出,整個東晉皇族,他們的全體注意力都集中在與各大家族爭權這一件事上。

起因不言而喻,一開局權力分配就沒有搞好,這是大多陣列織覆亡的關鍵。權力分配需要流血犧牲,最主要的是需要打臉,承諾給你的,等事兒辦完了不能真給你。

那些好(hào)面的貴族往往幹不好這事兒。說起來簡直是一個悖論,權力需要不要臉,可一旦有了位置就想要面子。位置是面子,權力是裡子。他們倆互相拉扯勢均力敵,好的掌權者、必須虛偽,必須雙標。

當然分配權力需要能力,司馬睿彼時力不從心,也是時勢使然。

甭管怎麼說吧,高人一等,生而不凡,烙印在魏晉士族的血液中。他們佔據鄙視鏈頂端,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於是衍生出了士族和庶族也即寒族(指中小地主)的對立。然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道理顛破不破。

一旦國家面臨危機,士族幹啥啥不行炫富我最能,寒族則憑藉個人實力解決實際問題,漸次從底層爬上高位,一步步走到臺前。

從《帝王業》中蕭綦手握兵權求娶琅琊王儇一事就可見一斑。《上陽賦》裡則改成王藺為拉攏蕭綦,“三顧茅廬”而嫁女,方式不同,意義不變。

誰也不比誰好惹。你不搞我,我就得搞你。越是頂級權力越“邪惡”,它能把好人變成壞人,把壞人變成更壞的人。

總之,熱劇《上陽賦》,士族相爭,寒門崛起,畢竟王藺命運如何,王家又將何去何從,咱們 拭目以待。

偷偷告訴你,從第12集開始,章子怡不再裝嫩,

連發糖都是子怡款的清冷高貴,儀態萬方,

以及,她非常性感。

2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靈域》特效服化道肉眼可見的良心劇,《有翡》被暗諷製作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