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尼羅河——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長度達到6670公里,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羅河上共擁有5大瀑布,由於水流湍急,是建設水利工程的絕佳地點,不過由於資金短缺以及技術有限,蘇丹當地反而缺少電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中國即將到來。

蘇丹是非洲面積第三大國,國內主要以農牧業為主,工業落後,在中國幫其建設水電站前,當地富人則依靠發電機發電,而窮人只能點蠟燭度過漫漫長夜。電力對他們是一個近乎奢望的夢想。

近年來,中國幫助非洲建設了多個大型基建工程,位於尼羅河巷的麥洛維大壩便是其中之一,麥洛維大壩位於蘇丹首都喀土穆以北約350公里處,壩體全長9.8公里,相當於4個三峽,總裝機容量1250兆瓦。此外,大壩上方還建設了一個超大型水庫,蓄水量超過125億立方米,該水庫面積是三峽蓄水面積的3倍多。這些資料都表明了麥洛維大壩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超級工程,而且不能出任何一點差錯,否則將會造成嚴重災難。

麥洛維大壩在建設時,沙特等中東國家提供了一定貸款援助,中國則提供人力與技術,不過大壩建設總預算只有100多億元,比三峽少7倍多,除了有限的資金外,麥洛維大壩壩體實在太長,因而不得不針對不同的需求採用了特殊結構設計。

9.8公里的壩體上共設計了5種壩型,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黏土心牆石壩,混凝土重力壩,土壩,合閘壩,可以說幾乎覆蓋了所有河川樞紐壩型。其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是整個大壩的主體,總長度5.8公里,面板總面積21.5萬平方米,創下了世介面板壩之最。

除了壩體外,6670公里的尼羅河也為中國施工隊帶來了難題,麥洛維大壩建設的水深較淺,河流兩側坡度極緩,要想建設大壩,首先要把尼羅河水位抬高到一個適宜發電的高度,這也是上游水庫蓄水量驚人的原因之一。雖然談不上技術難度,但工程量卻非常龐大,最高峰時有5000多名中非人員進行施工。麥洛維大壩處於半沙漠地區,施工條件十分惡劣,作為一個超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受到外界環境氣溫影響,使得壩體在澆築時容易發生開裂問題,對此工程師將國內大壩施工經驗帶到了麥洛維大壩中,大壩澆築時,工程師進行系統的計算機壓力模擬實驗和保溫養護,並在裂縫產生時及時處理,最終度過了大壩開裂的險關。在整個大壩建設的5年裡,麥洛維大壩施工品質始終處於受控狀態。

在平均氣溫40度的高溫地區,該大壩也創造了多項世界奇蹟,要想修建這樣一座龐然大物,除了技術資金人力外,還需要大量鋼筋水泥以及機械裝置。蘇丹當地工業基礎薄弱,物資極度匱乏,大部分材料與機械都需要進口,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從中國直接採購。但這些施工材料又如何從中國運輸到施工地點?當地交通非常落後,從港口到工地只有一條800公里,卻建於100多年前的米軌鐵路,該鐵路最大運輸能力每月不超過1萬噸,而且鐵路經常發生中斷問題,貨物僅是從港口運送到施工現場,最長等3個多月,最短也得1個星期,按這種運輸速度,麥洛維大壩工期至少需要20年以上。

對此專案部進行了統一嚴格的物資保障體系,把這些物資以緊急程度排序,分別進行普通海運和緊急空運計劃。此外,還在蘇丹港口設立辦事處,監督每一步清關運輸計劃,最終從中國到蘇丹的物資流量最高,達到每月4萬噸,有效解決了物資供應保障問題。

經過5年艱苦建設,麥洛維大壩順利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是蘇丹全國所有裝機容量的兩倍以上,惠及400多萬蘇丹人民,讓當地窮人也一樣用得起電。此外,麥洛維大壩還能進行農田灌溉,覆蓋面積100多萬畝,人們也把麥洛維大壩親切地稱為非洲三峽。

其實,近年來中國對蘇丹的投資不只是一座大壩,更幫不丹建立起了全面的工業體系。中國上百家公司都對蘇丹進行過大量投資援建,涉及石油水利建築醫療等等,除了工業投資外,還幫其建設了完善的門店體系,中國農業專家從中國引進了棉花玉米等優良品種,在蘇丹通過選定並獲得大面積推廣。

自2005年之後,蘇丹國內經濟開始飛速發展,西方國家曾把中國現行做法視為非洲殖民,而現在看到這樣的成績,不知他們又會作何感想呢?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緬甸貧富差距大,富人每天享受,窮人家的小姑娘只能每天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