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19年行將落幕,在過去的一年你的身邊發生了哪些變化?什麼讓你至今難忘?從本期開始小藝君將推出“請回答2019”系列,回顧藝術圈的那些變化。本期,小藝君先來盤點一下讓人類文化遺產遭受重創的5場大火。

巴黎聖母院,法國

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有著856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令全世界為之震驚。雖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頂已經蕩然無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標誌性的哥特式塔尖,玫瑰花窗也是岌岌可危。

大火中的巴黎聖母院

大火中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遊客可以在開放時間內自由進出,自由欣賞。想必不少來自中國的遊客都因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慕名而來吧。

巴黎聖母院內部

玫瑰玻璃窗

沖繩首裡城,日本

10月31日,日本沖繩首裡城發生大火,6棟建築已然被完全燒燬:正殿、北殿、南殿、書院-鎖之間、黃金御殿、二階殿,無一倖免,燒燬面積超過4200平方米。當地警方和消防部門在調查後發現,起火原因可能是因為正殿內的電路系統短路。

燃燒中的首裡城

首裡城於沖繩,正如故宮於我們一樣,很大程度上還是當地人的精神支柱。450餘年間,首裡城一直是琉球的都城所在,也是琉球政治、經濟、文化、對外貿易的中心。首裡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基本被毀,但在1992年進行了大規模修復,並作為日本國家公園重新開放,2000年首裡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焚燬前的首裡城

作為沖繩島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有鮮明的琉球風格,並且糅合了中國和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宮殿的主色呈硃紅色,和日本宮殿建築差異巨大,是典型的中國風。數百年的交往、貿易和移民,給琉球留下了大量的中國文化和習俗。但這一次,連存放在正殿的珍貴史料也一併燒燬。在各種文物檔案盡失的情況下,重建雖有可能,但完全恢復歷史原貌,已基本不可能....

焚燬前的首裡城

平遙古城武廟,中國

2019年5月30日,位於平遙古城內正在修復的武廟(關帝廟)發生火災事故,正殿坍塌。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平遙縣,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

正在修繕中的武廟

武廟又稱關帝廟,位於平遙古城內書院街西口路北,具體建築年代已不可考,應不晚於元代。清乾隆、道光、同治間曾反覆修葺,主要建築有戲樓、鐘鼓樓、獻殿、中殿、後殿等,屋頂均為琉璃瓦獸裝飾。因為舊時廟內供奉蜀漢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民間百姓也稱呼其為“五虎廟”,現僅倖存戲樓和正殿。

清光緒八年《平遙縣誌》版

實際上,全國各地的供奉關羽的武廟並不少見,但平遙的這座武廟卻十分珍貴,這不僅僅因為其修建年代久遠,更重要的是,它堪稱“牌坊式山門”的傑作。所謂牌坊式山門,指的是入口山門採用牌坊形式,山門屋頂分為三段,山洞以上的中央部分比較高,兩側屋頂比較低。武廟山門三屋的寶頂、屋脊、屋瓦、獸吻等全部都是由琉璃燒製,十分雍容華貴,主入口的兩側有垛牆,牆面上附有盤龍琉璃雕飾,生動逼真,在其下方還有出水孔洞,可見設計之細膩。

哈爾施塔特小鎮,奧地利

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奧地利哈爾施塔特(Hallstatt)小鎮發生火災,至少四棟房屋嚴重受損。

火災後的哈爾施塔特小鎮

火災後的哈爾施塔特小鎮

哈爾施塔特鎮是奧地利上奧地利州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的一個村莊,位於哈爾施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米。2005年12月有923名居民,直至2015年已有1221名居民。哈爾施塔特的“Hall”可能源自於古克爾特語的“鹽”,得名於村莊附近的鹽礦,歷史上這一地區就因鹽而致富。因此這裡又被稱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鎮”或“世界最古老的鹽都”。這裡曾被發現有大量的史前古墓遺蹟———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著名的哈爾施塔特史前文明古蹟了。

1997年哈爾施塔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裡的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的文物十分珍貴,包括從原來的鹽礦挖掘出的衣服及採鹽工具、鐵器時代的生活用具以及最早的蒸汽船模型等。

都靈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義大利

10月21日,一處位於義大利的世界遺產——都靈的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The Cavallerizza Reale)受到了火災的侵擾。火勢蔓延了約2小時,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但建築物的部分屋頂塌陷,恐怕很難再復原。這座歷史古蹟已經有將近280年曆史,被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該建築從1740年開始建造,是當地重要的歷史古蹟,也是薩沃伊家族(Savoy family)於17到18世紀統治該地區時,著名的地標之一。

災後的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

災後的皇家馬廄與馬術學院

大火造成的文化價值損失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即使復建也很難體現建築的原真性和歷史性。在許多熱愛建築藝術的人看來,這些不啻為人類文明的巨大損失。此前已經有多個世界文化遺產毀於火災。古建防火難題下數字技術成了文物的“方舟”。事實上,在今天,利用數字技術記錄與呈現歷史建築、文物,並非孤例。

2016年,敦煌研究院將首次向全球釋出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及全景漫遊節目。而目前,敦煌研究院完成了150個洞窟的數字化資訊採集,已有30個洞窟能在“數字敦煌”網站上免費三維立體呈現。

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

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導致這座有著200多年曆史的博物館內的2000多萬件藏品被燒燬。由谷歌藝術與文化平臺(Google Arts & Culture)推出的虛擬訪問博物館計劃利用其街景技術,將博物館中曾經的展品和展廳呈現在人們眼前。平臺專案經理錢斯科夫努爾(Chance Coughenour)寫道,“即使影象無法取代失去的東西,但技術至少提供了一種途徑讓我們去記憶。”

雖然今天的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技術保留更多的文物古蹟資訊、細節,但文物本體本身的價值終究不是數字化技術可以完全替代的,數字化重構很難復刻歷史全部資訊。

圖/網路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狐狸終究是狐狸!在美國佔領敘利亞油田的背後,還有第二層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