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中世紀至今,在歐洲的政治舞臺上,英法兩國一直都從未離開過舞臺的核心,兩國之間近千年的博弈、對抗和合作,可謂是研究地緣政治的絕佳樣本,也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英國脫歐使英法關係再次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而在英法間的複雜關係對世界政治格局造成的諸多影響中,海峽群島也算得上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這個位於英吉利海峽中的小群島,又名諾曼底群島,與距它僅12海里的法國諾曼底大區同名,但在它的主權,卻歸屬於80海里之外的英國。

英法間怎樣的博弈,使得這個近在法國海岸的群島,最終卻歸屬了英國呢?

▲海峽群島在英法的位置

一、北歐人在北法

海峽群島是由一系列島嶼組成的,面積共19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約17萬人,主要集中在群島中澤西島和根西島這兩個大島上。而要了解海峽群島的故事,首先要從它的另一個名字——諾曼底開始說起。

在現代,諾曼底不過是法國本土十三個一級行政區中的一個,而在歷史上,諾曼底則是攪動英法間千年恩怨的始作俑者。正是因為它,兩國才有了遠比其他國家之間更為深刻的聯絡,但它的起源,卻不歸屬於英法的任何一方。

▲今日法國之諾曼底大區

在歐洲歷史上,公元八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又被稱為維京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兇悍的維京人從他們北歐的家鄉出發,駕著長船馳騁在北海上,四處劫掠,其足跡遍佈現代的英國、法國、波蘭、俄羅斯、義大利等地,給當時的歐洲人帶來了巨大的劫難。

▲維京人的足跡

而在同一時期的西法蘭克王國(法國),早在500年前便在現代法國地區定居的法蘭克人,常以先行者的身份自居,稱這些駕著船的北歐人為諾斯人(Norsemen),即“北方人”的意思。這些北方人也毫不客氣,對法蘭克人的領地進行了瘋狂的劫掠,而這些北方人所看中的,除了法蘭克人的糧食和財物之外,還有他們的家園。

▲1130年,諾曼人佔領的地區

自公元9世紀初,不斷有諾斯人開始在法國塞納河的下游地區定居,走出了改變的第一步。定居生活使得這些諾斯人可以與周邊的法蘭克人產生更為頻繁和穩定的交流,開始融合法蘭克文化,在習俗、宗教、語言、文字等方面逐漸與法蘭克人相接近,漸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諾曼人(Norman),他們所聚居的塞納河下游地區也因此而被稱為為諾曼底(Normandie),即諾曼人居住的地方之意。

▲諾曼人裝束

但從“北方人”到與法蘭克人幾乎沒有區別的“諾曼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諾曼人而言,即使已經定居生活,但改掉傳統的劫掠的習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些諾曼人依然時常向周邊地區發動進攻,並沿塞納河逆流而上,威脅巴黎,而當時早已一分為三的法蘭克王國對此無能為力。

▲一分為三的法蘭克王國

最終在公元911年,法蘭克國王與諾曼人首領羅洛在巴黎簽訂城下之盟,將塞納河口的大片土地正式授予諾曼人,建立諾曼底公國,成為法蘭克王國名義下的一個封臣。22年後,法王又將海峽群島贈予了羅洛的繼承者。

▲諾曼底公國的建立與擴張

成為法王封臣的諾曼人自然不再好去攻擊周邊其他同屬法王的地區,於是海峽對面的英格蘭就成為了新的首選的攻擊目標。諾曼人以諾曼底為基地,對英格蘭南部發動了持續性的掠奪,自羅馬帝國覆滅後再一次將海峽兩岸聯絡在了一起,只是現在的諾曼人還不會知道,他們與英格蘭之間還會有更深的羈絆。

二、英法爭奪海峽群島

諾曼底公國建立的前一百年,公國雖並不服從法國國王的統治,但對於諾曼底公爵是屬於法國國王的一個封臣這一點,卻並無多少異議,公爵和法王之間也一直保持著微妙的平衡,直到公元1066年,一件事情打破了這一平衡。

▲諾曼底公國的旗幟

諾曼底公國建立後,諾曼底地區變成了諾曼人及其他維京人掠奪英格蘭的主要基地和銷贓地。面對這一情況,英格蘭王室則試圖透過聯姻的方式與諾曼底公國達成同盟,使公國不再向海盜們提供支援。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之下,公元1002年,時任英王迎娶了第四任諾曼底公爵理查二世的妹妹,兩國順利達成同盟,但在同時也埋下了一個隱患——理查二世的後代可以以此為藉口,宣稱英格蘭的王位。

這一隱患很快便得到了應驗。公元1066年1月,英格蘭國王愛德華死後無嗣,理查二世的孫子、諾曼底公爵威廉便乘機宣稱英格蘭王位,帶兵征服英格蘭,並於同年12月在倫敦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開創了英格蘭的諾曼王朝。

▲諾曼王朝開創者——征服者威廉

威廉加冕很快就帶來了一大問題,現在威廉的身份,究竟是與法王平等的英王,還是法王的封臣諾曼底公爵?法王自然是要求威廉以英格蘭國王的身份向法王效忠,而威廉的迴應則是,帶著諾曼底,從法國獨立,這也是海峽群島第一次屬於英國。

不過,在威廉加冕之後,海峽群島還有過一次短暫的迴歸。1144年,來自法國的金雀花家族依靠武力奪取了諾曼底公爵的頭銜,將整個諾曼底短暫的帶回法國。

但彷彿是歷史給法國人開的一個玩笑,僅僅十年之後,金雀花家族就如同當年的威廉一樣,獲取了英格蘭王位,從法國封臣搖身一變成為了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開創者,而他們從法國帶走的,除了諾曼底之外,還幾乎有法國的半壁江山。

▲金雀花王朝的擴張

因此也不難推斷,法王對此的反應,會比威廉加冕時更加劇烈,只是此時失去了大量封臣和土地的法王暫時還無力與金雀花王朝對抗,而是不斷在國內進行中央集權,收回封臣領地以加強王室力量。至法王腓力二世時期,法國王室實力大大加強,腓力開始著手“收復”諾曼底的事業。

而此時的英格蘭則剛經歷了一場內亂,英王此時也因參加第三次十字軍而不在國內,這給了腓力可趁之機,對英格蘭在大陸上的領地發動了進攻。經過十數年的戰爭,法軍在1204年攻佔了諾曼底全境,英格蘭幾乎失去了在北法的全部領地。

▲1204年法王聯合布列塔尼攻佔了諾曼底全境

只是海峽群島在這時又成為了一個特例,雖然有關海峽群島的史料不多,但從一些史料的隻言片語中可以推斷,這時的法國沒能佔領,至少是沒能全部佔領海峽群島——在1217年法國王子路易和英格蘭貴族簽訂的一份條約中記載,路易承認法國沒能完全佔領海峽群島,並將部分島嶼的控制權交還給英格蘭。

此後的百年間,英法之間又發生了許多摩擦乃至戰爭,但無論誰勝誰負,海峽群島屬於英格蘭,這一事實得到了雙方的承認——1259年英法《巴黎條約》中,英王以放棄諾曼底公爵頭銜和全部北法領土換取了法王對放棄海峽群島的承諾,這也是海峽群島在法理上與諾曼底的正式分離。

而在百年戰爭後雙方訂立的和約中,法國也沒有對海峽群島提出領土要求,海峽群島的歸屬權,也就不曾再變更過。

▲1259年《巴黎條約》

三、塵埃落定

其實嚴格來說,雖然1259年的條約正式確立了海峽群島歸屬英格蘭,但海峽群島從未成為英格蘭的一部分。海峽群島本是屬於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但在1259年的條約中,英王放棄了諾曼底公爵的頭銜,而拿到了諾曼底公國的法王則放棄了海峽群島,這使得海峽群島變成了一個沒有“歸屬”的領地。

而英王也沒有把群島和他其它的領地合併,而是將其變成了兩個(海峽群島分為根西和澤西兩個行政區)直屬於國王的領地,英格蘭國王這一頭銜下所包含的領土,並不包括海峽群島。

▲海峽群島現在依然直屬於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這一切在君主等同於國家的封建時代還好理解,但1689年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後,情況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在君主立憲政體下,君主只是名義上的元首,而國家領土的實際統治者則變成了議會。

但在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時,並沒有收回君主名下所有土地的土地權,而是為君主保留了三塊私人領地——澤西、根西以及位於英格蘭和愛爾蘭之間的馬恩島。

時至今日,這三塊土地依然屬於英國王室所有,由女王委派官員進行統治,被稱為皇室領地。英國議會所透過的法律和決策無法在皇室領地通行,皇室領地在國際上也擁有與英國所不同的國際車輛註冊碼和網際網路域名,並不屬於英國的一部分。

只是在已經普遍廢除了封建君主制的現在,國際上無法很好地表達這種國家與君主私人領地的關係,因此各國普遍將英國的皇室領地也視作是英國的一部分。

▲英國王室的三大皇室領地

而對於法國人而言,面對海峽群島這樣一塊臨近自己的“敵國”領土,即使是在法國最為強盛的太陽王時代和拿破崙時代,法國人也總表現得缺乏興趣。這看似奇怪,但細察之下也有著他的道理。

與島國英格蘭不同,法國從法蘭克人建國之初便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大陸國家,其經濟以農業為基礎,軍事上更注重陸軍,主要敵人也來自陸地之上。因此,在法國的傳統戰略中,海洋和島嶼,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澤西島街頭的德國士兵,二戰時海峽群島被佔領

而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的海軍力量幾乎被摧毀殆盡,在之後與英國的對抗中,法國海軍也在絕大多數時間內處於絕對的劣勢。

因此海峽群島對於法國而言,雖然近在咫尺,但確實是力不能及,二戰時的經過也可以驗證這一點,納粹德國依靠強大的空軍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海洋上的不足(海峽群島是德軍在二戰中唯一佔領的英國領土),在法國戰役後佔領了海峽群島,但缺少制海權使得德國控制下的群島立刻陷入了英國的封鎖之中。

▲德佔時期德軍修築的堡壘

同時,海峽群島自身也不算是一個富有吸引力的目標(即使對英國人而言也是如此,否則在資產階級革命時,也不可能讓群島成為國王的私人領地)。群島本身面積狹小且難以耕種;位置太過靠近大陸無法為作為進一步控制英吉利海峽的橋頭堡(納粹德國佔領海峽群島也沒有對他們進攻英國本土起到任何幫助);加之時刻處在英國海軍的威脅之下,這樣的一塊領土,自然無法引起法國太多的關注。

既然都是要對抗幾個大國、付出相應的代價,為何不去尋找一塊在歐洲大陸上面積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土地作為目標,而要去費盡心機奪取幾個小島呢?

▲極盛的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5),法國的主要戰略方向依然是歐洲大陸

當然,從古至今,也沒有幾個國家會嫌自己的領土太多。在軍事手段代價過高的情況下,法國也曾嘗試過以外交手段為自己爭取群島中兩組無人小島的主權,即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法國對群島中兩組沒有明確劃界的小島的主權歸屬提出了異議,但也沒有什麼實質上的進展。

而在臨近二戰結束時,法國又以海峽群島屬於法國戰區為由想爭取群島的歸屬權,但最終在英美的雙重壓力下放棄。最終兩國在1950年將關於兩組小島歸屬的爭議提交到了國際法院,而國際法院以有效控制原則判定島嶼主權屬於英國,正式劃定了海峽群島與法國之間的邊界。

▲海峽群島的專屬經濟海域

或許正是因為它太不重要了,海峽群島才能以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式存在至今。不過這樣一塊不重要的地方卻也曾得到貴人相助,使群島在進入現代以後在一個意想不到的領域發揮了它的重要作用——英王查理二世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流亡澤西,為報答澤西居民,查理二世將澤西的稅率定為了0,這一稅率也同樣延續至今。

這使得海峽群島從上世紀中葉開始,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避稅天堂,金融業也逐漸成為了群島的支柱產業。或許對英法兩國政府而言海峽群島並不算多麼重要的地方,但對於那些不想繳納過多稅款的人來說,這裡比任何地方都更具意義。

▲以農業為主的澤西島,其每平方英里土地卻擁有近50億美元的資產

長期作者|晚曙

長安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在讀

責任編輯|Thomas

—(全文完)—

5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朋友圈摺疊,外鏈被遮蔽,2021年社群營銷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