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利刃/ZH

12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參加一個會議的時候出了一件"大事",他快走到第一級臺階的時候,摔了一跤,身邊的"工作人員"迅速扶起了他。幸運的是,莫迪沒有在下樓梯的時候摔倒,所以也沒有受傷。本文決不是小題大做,因為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根本就不是普通人,看著那利落的髮型,強健的體格,撘配的深色西服,不難看出這是莫迪的貼身保鏢。專業術語—隨衛!

在貼身保鏢彎腰扶起莫迪的時候,其腰部還露出了一部對講機,應該具備保密通話功能,隱形耳機也是標配。雖然裝備齊全,但這位貼身保鏢的水平非常一般——某大國的此類人,絕對可以在領導還沒摔倒之前就把他扶住,畢竟,堂堂一國總理,任何一點小事都事關國家榮譽。貼身保鏢的職業水準自然也是軍隊的一面鏡子。

縱觀美國曆史上的總統被刺案,貼身保鏢都難辭其咎。1864年4月14日,林肯在華盛頓福特戲院遇刺。凶手約翰· 布思輕易的走到其身後,朝其後腦勺開了一槍,林肯當即倒在包廂中,於次日凌晨逝去。如果當時包廂外有警戒,裡面有貼身保鏢,凶手也不會如此"看著劇就把事辦了"。所以,無論任何時候,重要人物都需要保鏢跟隨,這是最後一道防線!

1881年7月2 日,詹姆士·加菲爾德在華盛頓的一個火車站遇刺,凶器為手槍,凶手是頑固派的擁護者查爾斯·吉託,9月19 日詹姆士不治身亡。1901年9月6日,威廉·麥金萊在紐約州布法羅參加泛美博覽會,同人握手之際,一聲槍響,他倒於血泊中,一週後死去。看來,林肯遇刺被沒有任何警示作用,在公共場合,美國總統不僅沒有貼身保鏢,更沒有與公眾保持足夠的距離。

1963 年11月22日,約翰•肯尼迪前往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城,調解民主黨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矛盾。12點半左右,車隊經過德克薩斯州教科書倉庫時,凶手奧斯瓦爾德從六樓射出了三發子彈,第一顆擊中了肯尼迪的背部,第二顆射中了德州州長康納利,第三顆子彈直接射中肯尼迪的頭部,並導致其死亡。看來,美國特勤局沒有考慮狙擊步槍的射程。

很多人說到上述謀殺案都是陰謀論,都是遇刺的總統威脅了某些人的利益。本文不討論這些,哪怕當時總統的保鏢稍微專業一點,凶手也不會如此輕而易舉,畢竟,一個總統組建一隻得力的安保隊伍,合情合理,讓這隻隊伍忠誠可靠,同樣不太難。這些遇刺案都指向了以下原則:公共場合一定要保持安全距離,必須考慮匕首、手槍和步槍的攻擊距離,以及可能出現的位置。

第二,絕對不要洩露VIP的行蹤,在出發前,一定要規劃好路線,對危險區域進行細緻的排查,必須要考慮槍械、爆照物、高空墜物和重型交通工具可能出現的區域,並進行封鎖。密閉場所更要考慮生化襲擊的可能性,事先進行排查並警戒。對於黑市上狙擊步槍、火箭筒、塑膠炸藥、行動式防空導彈等武器的交易,要做到充分的情報支援。

第三,VIP出發後,準備多種交通工具,隨機換乘,同一種交通工具也要備份,即可以在損壞後快速撤離,要可以讓襲擊者找不到目標。交通工具上面要安裝電磁遮蔽系統,讓遙控炸彈一類的武器失靈,飛機要進行紅外特徵抑制,並且要安裝誘餌投放器,最好安裝鐳射反導系統。對於車輛,防彈材料肯定必不可少。

第四,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深度的情報大資料分析都能夠發現襲擊者的蛛絲馬跡,比如美國特勤局就通過監聽,避免了奧巴馬座駕遭受隱藏的炸彈襲擊。做足這些措施後,最後都防線同樣重要,貼身保鏢應該呈三角型護衛,將VIP罩住,在威脅較大的方位,可以加強1-2人。與群眾之間要建立兩道防線,一道是常見的"人牆",另一道則隱蔽在群眾中,如果人群中有異常舉動,迅速反應。

最新評論
  • 1 #

    聯合國應該判印度總理墓迪戰爭罪,侵略巴基斯坦殺人放火

  • 2 #

    保鏢無辜啊!莫迪摔跤時也不事先說一聲,我怎麼知道他什麼時候摔呀!

  • 3 #

    印度的宗主國的撒切爾夫人 也摔過

  • 4 #

    當年美國總統被射殺,保鏢水平也非常一般,沒能擋住子彈

  • 5 #

    其實好扶住,鬍子那麼長順手就抓住了麼

  • 6 #

    保鏢的主要任務是保證人員的安全,然後保證周圍的安全性,其次才會考慮到。這些問題。

  • 7 #

    保險條款:只保人命,不保摔倒。

  • 8 #

    提前拜個早年,沒必要扶哦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拔智齒等待時間太長,英國男子難忍劇痛上吊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