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超
最近一段時期,日本政府一直在為與中東有關的兩件大事奔忙。一是加緊磋商,儘快作出向中東派兵的決策,希望自明年1月起派海上自衛隊赴波斯灣護航,以“保護航行自由”。二是緊鑼密鼓籌備迎接伊朗總統魯哈尼於12月20日-21日的來訪,希望調停美伊日益尖銳的矛盾。長期以來,日本對混亂如麻的中東政治一直不願介入,寧願悶聲發大財,現在卻變得如此高調。日本在中東意欲何為?
自安倍出任首相以來,尤其是2012年第二次上臺執政以來,中東在日本外交中就有了不一樣的地位。2015年,安倍藉助日本人質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殺害事件高調宣佈了新中東政策,加強對中東安全方面的投入。就在美國對中東避之不及之時,安倍政府何以一反常態決意挺進中東?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能源和經貿利益使然。日本的能源消費結構中油氣佔65%,而原油、天然氣進口來自中東的比例分別為80%、25%。沙特、阿聯酋、伊朗、科威特、卡達、阿曼均是日本的主要油氣進口來源國。2018年,日本與中東的雙邊貿易額為1160億美元。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中東日益動盪,引發日本對中東穩定的擔憂加深,安倍將中東安全提高到關乎日本能源安全生命線的高度。
其次,借“船”(中東)出海,推行安倍的新外交理念,利用中東及國際格局的急速演變擴大日本的地區影響力。中東成為日本突破和平憲法限制,讓日本自衛隊走向全球的最佳舞臺和試金石。打擊海盜、反恐、維護航道安全和維和則是最佳藉口。
第三,加強與中國的競爭。隨著中國在中東影響力的持續上升以及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友好合作不斷擴大,日本再也坐不住了。從吉布地到阿曼,從紅海、亞丁灣到阿拉伯海、波斯灣,從印太戰略到東亞支援巴勒斯坦發展會議,日本政府在中東的所作所為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中國的。除了單幹之外,日本還積極聯手美國和印度共同遏制中國。
第四,加強公關,改變長期以來日本在中東“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不佳形象。一是日本增強軟實力,推行文化外交,提供官方發展援助等,比如建立日本學校、援助巴勒斯坦、接受少量敘利亞難民、宣傳日本飲食和文化等。二是兜售積極和平主義理念,參與政治調停,提供公共安全產品,比如提出繁榮與和平走廊倡議、出兵打擊海盜和提供護航。
綜上所述,安倍執意調停美伊矛盾絕非一時心血來潮,派兵護航波斯灣也不是日本自衛隊第一次踏足中東。實際上,這麼多年來,日本在中東已經走得很遠,涉足很深了。不過,雖然東京很努力,日本在中東基本上還是一個“邊緣人”,國際社會以及中東國家對日本在地區安全上能否發揮更大、更積極作用並不看好。安倍6月的德黑蘭之行鎩羽而歸就是一個很好例子。對中國而言,既要高度關注日本在中東的“新政”,尤其是要警惕日本在中東給中國使陰招,下絆子,對日本近年來在中東取得的進展也要加以研究分析,借鑑吸收。▲(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