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了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正式指控他濫用職權和妨礙國會。從聯邦調查局長科米的“解職門”,到“第一女婿門”和“通俄門”,這些年來,特朗普一次又一次處於政治輿論風暴的中心。關於彈劾他的聲音,也從來沒有斷過。
此次,被眾議院彈劾,特朗普認為:“這並不是說我們真的就被彈劾了。”“這個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做得更好。我們沒有做錯什麼。
特朗普甚至反擊道:“美國人應該投票,讓佩洛西下臺!”隨後,他還在推特上發了一張意味深長的圖,上面寫著“事實上,他們不是在我身後(盯著我),他們是在你們身後(盯著你們)。我只是擋在了路上。”(In reality, they're not after me, they're after you. I'm just in the way.)”
那麼,這一次特朗普會被“絆倒”嗎?事情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這一次彈劾,實際上主要由一份通話記錄引發的。特朗普在同烏克蘭總統通話時提出,以2.5億美元的援助為條件,希望烏方對民主黨大佬、美國前副總統拜登以及其兒子在烏克蘭境內的活動進行調查。沒想到這份通話記錄後來被洩露了出來。
民主黨認為,特朗普的行為屬於為影響2020年大選的走向,濫用職權打擊競爭對手。民主黨把控的眾議院隨即對他進行了彈劾。
(美國眾議院辯論現場,圖源:CNN)
彈劾是美國憲法賦予國會的重要權利。美國憲法第二條第四款明確規定:“總統、副總統以及合眾國所有文職官員,因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和輕罪而受彈劾並被定罪時,應予免職。”
眾議院獲得了憲法授予的提出彈劾案的權利,參議院獲得了審判所有彈劾案的權利。
目前,眾議院已經表決通過了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此後還需要參議院進行審判。參議院的投票環節必須公開進行,而且是挨個挨個進行表態,由主持人點名,被點到的參議員需從座位上起立,說出“有罪”或“無罪”。超過2/3的參議員投票認為他有罪,就能夠罷免總統。
話雖如此,實際操作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參議員共100人,其中必須有超過67人投贊成票才能通過彈劾。但是這百人中有53名是共和黨議員,超過了半數,他們不可能投贊同票,因此特朗普幾乎是沒有可能被彈劾下臺的。
事實上,美國曆史上也從來沒有總統被彈劾下臺的。
在特朗普之前,一共有兩位總統曾經遭受到眾議院彈劾。1868年,約翰遜因違反《官吏任期法案》遭眾院彈劾,但最終在參院以一票之差涉險過關;1998年,最為人所知的克林頓因桃色新聞被正式彈劾,但最終彈劾案在參院遭否決,克林頓雖顏面掃地,卻幹滿了8年任期。
此外,眾所熟知的尼克松總統,於1974年因“水門事件”被眾議院啟動彈劾程式,但是他在眾議院表決通過彈劾案之前即辭去職務,因此不算被彈劾。
如此看來,儘管特朗普彈劾議題近來鬧得沸沸揚揚,實際上與特朗普而言,情況並不算糟糕。
資料圖片:美國總統特朗普(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 攝)
彈劾權作為制憲會議精心設計的監督利器,已經日益變成了兩黨政治鬥爭和權力爭奪的工具了,一切的一切也不過是反應了兩黨為了大選而展開的激烈競爭罷了。
民主黨人心中比我們更清楚,彈劾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敗壞他的名譽,影響他的議程。毫無疑問,彈劾發生後,特朗普需要花大量的努力來爭取民意,減少彈劾帶來的影響。
正如2016年美國大選所顯示的那樣,只要民眾的態度因彈劾案稍有改變,白宮就可能易主。而民主黨“瞄準”的,就是1至2個百分點的搖擺選民。
不過,特朗普顯然不這麼認為。對於已提前寫好結局的“劇本”,美媒稱他想一展身手,先把對手妖魔化,用“叛國”“無賴”“瘋了”“有病”等詞句來形容對方陣營,接著再宣佈凱旋得勝,然後把這種種歷程轉化為競選2020連任的宣傳養分。
在眾議院表決前的最後一刻,特朗普與民主黨仍在進行激烈的互相攻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感嘆,這將是美國最黑暗的一天。這一彈劾已經成為美國民主制衡制度的“終極創傷”,所導致的敵意與分裂將延續多年。
作為美國240多年來第三位被彈劾的總統,特朗普在2020大選中是否會因此丟掉關鍵選票,他的連任之路還會有哪些挑戰,一切等明年揭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