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動漫或日劇中,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大和民族的人民,在吃飯前會雙手合十,嘴裡說一句“我開吃了”,(我領受了)然後才會動筷子吃飯。這背後的涵義源於他們從小的教育體系——“食農教育”。小學生參與農耕、蔬菜的種植,是一到三年級的必修課,從而感知食物的起源,感恩食物為生命延續所作的饋贈,因此成為日本從古至今,人人遵守的飯前規矩。

而“食農教育”帶給日本教育的深遠衍生意義,當然遠不止一個默守的動作。早在2005年日本政府就頒佈了“食育基本法”,以家庭、學校、地域等為單位,推行為加強民眾對食物營養、食品安全認知;生物生態與環境的調和;對食物的感恩之心,珍惜的態度等;而衍射教育背景和意義的同時,也的確鍛鍊和激發了青少年的自主、自覺、自省的各種能力。

孩子們可以身體力行,經歷播種、作物發芽、生長、結果等過程,經歷生命的歷程體會生命的可貴;從田間到餐桌的飲食教育,也可以幫助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觀,今後會格外珍惜自己種出的糧食,不再挑食。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日本寸土寸金的土地種的糧食,加上適當的珍惜理念的教育,日本人的餐桌真的很少出現浪費的情況,就連拉麵的湯汁也是被喝的滴水不剩。

不僅僅是吃飯的時候,對食物敬意的表示還體現在作物的種植上。

古時,信奉神道的日本祖先祭神農耕,和收穫一樣視為珍寶的是神聖的種子。在播種的時候要唱插秧歌,是對神靈的讚歌。甚至課本中也會出現插秧歌,同樣對應也有很多祭祀紀念日產生,久而久之就演變為法定節假日,比如海之日、秋之日等。他們相信神靈會保護農業,所以播種召喚神的到來,就要有滿滿的儀式感,就像慶祝節日一樣,穿著也有講究,很能體現日本的和式文化風俗。

轉化繁衍至今,這個風俗被保留,意指後人不能隨便對待辛苦耕作的勞動成果,善待糧食。

或許在我泱泱大國,根本不會考慮到耕地面積,也不愁糧食。但實際上中國的耕地面積也在逐年減少用作開發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即便是現存的耕地也不一定能100%的獲得常規的豐收。平原、丘陵、山地,適合耕種的土地也只有那麼多,不浪費糧食不僅僅是對農民的尊重和感恩,也是對祖國給與的大好河山的感恩,我們有土地面積的優勢,並不代表就可以肆意浪費。

現在,除了垃圾分類,環保不亂扔垃圾有組織的進行街區清掃撿拾垃圾等實踐課程,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幼兒園和小學也都相繼的推行了日本的“食農教育”這項教育課程,讓學生參與簡單易學的農作物種植,父母的反饋也是一致好評,都覺得很有意義。如果正在看的你,家人孩子有受到這項教育的灌溉,那麼你可以告訴那個孩子的家長,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在勞動和認知,更重要的是在培養著長遠的良好習慣和價值觀。

最新評論
  • 1 #

    我開看了,嗯,這篇還行。

  • 2 #

    自主 自覺 自省。說的真好!日本小學生懂得珍惜糧食!敬佩!

  • 3 #

    為什麼韓日國內要人權要自由的新聞不見於世呢

  • 4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5 #

    現在國內這種理念也開始多起來,開始階段還是不被大家認可!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為何印度弄不出好東西,對,全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