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價值百萬的文物來說,哪一件不是被小心翼翼地伺候著或是在博物館裡被絡繹不絕的人們觀瞻欣賞?然而,有一件清朝文物,明明也是身價百萬,卻要在戶外忍受風吹雨打默默"幹活"。
2015年的時候,有工作人員在重慶嘉陵江附近檢查鐵軌,無意間發現有一些鐵軌被刻上了"1902漢陽鐵廠造"等字樣。鐵軌上被刻字,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所以工作人員便立即上報了。之後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鑑定,發現這些這些鐵軌均出自漢陽鐵廠。要知道,漢陽鐵廠可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一手操辦起來的,而且還是清朝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這些鐵軌要是流通到市面上,根本都是價值百萬的文物。
說起漢陽鐵廠,建立的過程也是充滿了坎坷。1890年,張之洞在湖北龜山開設鋼鐵廠,全廠又大大小小囊括了10個廠。由於計劃不周,歷時三年才建成完工,前後花費了500萬兩,遠遠超過最初246萬兩的預算而且很多原料和裝置也無法即使投入到生產中去,於是張之洞向德國貸款,購入當時最好的冶煉裝置。又跟日本簽訂合約,以大冶礦山為抵押並借大量貸款從日本那裡解決了原料問題。在之後直至清朝結束,漢陽鐵廠每年都能提供大約8萬噸生鐵、鋼軌2萬多噸。但是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漢陽鐵廠也在連天的炮火當中被拆除。
如今被發現的這段鐵軌所在的寶成鐵路,在1952年的時候才開始修建當時新中國剛成立沒多久,物資有限,也沒有規模比較大的鋼鐵廠,於是便使用了漢陽鐵廠鑄造的鐵軌。如今,寶成鐵路全長有669千米,北起陝西省寶雞市,南抵天府之國四川省成都市,交通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而那些刻了字的鐵軌也被評為了國家二級保護文物。
短短一個世紀,我國的鐵路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運輸路線四通八達,中國高鐵成為中國最亮眼的名片,各項技術都擁有了比肩西方國家的資格,甚至超越西方大國。而追溯中國鐵路歷史,這背後是離不開每一代國人的辛勤建設與對祖國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