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提到哲學和哲學書籍,許多人都會敬而遠之。腦海中充滿了刻板印象。甚至於我自己也曾懷疑過,研究和思考哲學問題是不是一種精神的逃避,因為面對現實生活,的確很難直接用到。

但我的本心又覺得只有哲學讓我抽象地看待世界,看到表象背後的真實,這極大的開拓了我的思路,也衍生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增加了我對事物洞察能力。

因此,我覺得閱讀哲學是有一定必要性的,然而比起了解眾多的哲學家和哲學觀點,我覺得對思維的錘鍊更為重要。

為什麼要閱讀哲學——完整的人

缺乏哲學閱讀和思考的人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思想矛盾,行為與思想也矛盾。

這些人經常會說出很多有道理的話。你跟他聊天,會覺得他好像什麼都懂,面面俱到。可是越聽越不對勁,很多道理都是相互矛盾,牛唇不對馬尾,類似於“好馬不吃回頭草”和“浪子回頭金不換”,“宰相肚裡能撐船”和“有仇不報非君子”,然後再去看他的行動會讓人更加迷惑,跟講出的話也沒什麼關係。

這是因為他們腦海裡的至理名言都是零碎的,沒有經過思考的加工和熔鑄。當面對具體事件的時候,他們只是把現在的狀況與自己腦海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連線起來,形成了一些看似合理但又矛盾的判斷,而行為則更多的受心理慣性和環境的驅使,與思想脫節。

這背後有很多先天的生理原因,看似完整的自我,其實是多種反饋拼接而成的。每一個人的出廠設定都是這樣,我們個體成長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自我的整合。

沒有進行自我整合的人會遇到很多困境,除了自相矛盾,也可能會過分偏執,也容易產生情緒疾病。

很多人之所以暴躁和失控,最重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方法來處理出現的問題。而究其本質來講,就是根本意識不到問題在哪裡。就比如,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是不一致,會覺得明明按照正確的方式去行動,可結果卻不盡人意。這會導致信仰的崩塌,讓人產生攻擊性或者一蹶不振,頹廢放棄。

適度的哲學閱讀有助於鍛鍊個體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構建解決辦法的能力。這會讓我們更瞭解自己和世界,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讀哲學書的樂趣——構建自己的遊戲

我採購過很多哲學書。很多隻看了幾頁。每當我正襟危坐地想要開始閱讀時,就會昏昏欲睡。然而,最近閱讀的兩本書,孫周興教授的《未來哲學序曲 ——尼采與後形而上學 》和梅洛·龐蒂的《知覺的世界 ——論哲學 文學與藝術 》,卻讓我再次體驗閱讀哲學書的樂趣。

我突然意識到可以把哲學閱讀看作是一場可以自己構建的無限遊戲。

每個人都要構建自己的哲學通天塔。在這座通天寶塔中,每一層都有一扇上鎖的門,需要在上一層尋找一把鑰匙才能開啟。每一層有什麼沒有人知道,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沒有開啟前,沒有人知道里面存在的是什麼。

換句話說每個人的哲學思考路徑都不相同,這不同於自然科學和其他技藝科學。每一層的獲得,也與上一層的積累息息相關。它絕不是一個課本,而是一個可以主動構建的遊戲世界。

就像我閱讀《未來哲學序曲》的鑰匙是“音樂與酒神精神”。去年過年的時候,我曾經將這本書帶回家裡。可是放假那麼久,我甚至連序言都沒有看完,可當我帶著這個迫切的問題去讀的時候,很快地就讀完了半本,理解了尼采大半的思想觀點。而《知覺的世界》一書,是我感受到一種個體情感體驗與科學的矛盾,也可以說是藝術與科學矛盾。比如我畫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原原本本地把它的結構清晰地表述出來,或者畫得跟照片一樣,是不是可以稱為藝術,又是不是滿足了我表達的初始目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觀點。

為什麼哲學書難讀

哲學書難讀是肯定的。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哲學研究者,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者。我覺得去說哲學書不難讀,絕對有一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然而我們也要知道哲學難讀之處,也是它的寶貴之處。

哲學之所以難讀是因為哲學家是在用語言構建一個無懈可擊的抽象邏輯世界。

拿故事做對比,故事是最容易閱讀的文體。閱讀故事的時候,一直有一個引路人吸引著你前行。就像但丁《神曲》中的維吉爾和貝婭特麗絲。他們在你要昏昏欲睡的時候,創造事故;他們向你丟擲懸念,當你快要不耐煩的時候,給你一點答案,但並不是全部;當你感到難以理解的時候,他們會幫你解答人物關係,他們的目的就是帶領你走完這個世界,至於體會和感受則因人而異。

這是最舒服的思考方式,不過要注意有的故事完全沒有留出思考的空間。然而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曾經跟一些長輩看同一部電影,我發現大家看到的和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有些觀點偏頗得讓人震驚。

大多數人都是把自己的底層邏輯帶入故事的,一部反戰電影,在一些人眼裡可能是對戰爭的支援。很明顯,越善良的人會越善良,而越偏執的人則會更偏執。

這顯然不利於個體的發展,作為日常娛樂也許並沒有問題,但當很多人完全依靠故事思考時,則會貽害無窮。

哲學則完全不會留下這樣的發揮餘地,他們清晰冷酷、辯證,所有反對觀點和特殊場合都被思考透徹。

哲學像是一個飛速旋轉的陀螺。體系嚴謹,沒有縫隙。更沒有人帶領你前行,除了思考別無他法。而想要走入這個飛速旋轉的世界,就要跟上他的頻率,找到他的節奏,這要腦力瘋狂運轉。

讀哲學除了累腦子外,有的時候還很痛苦。閱讀哲學就好像在你現有的思維裡面,硬生生的開拓出一個全新的邏輯體系,彷彿在你腦袋裡面開出一個洞。這對於很多非常固執和思維僵化的人來講,更是異常痛苦的。

總結下來,哲學書之所以難讀,是因為它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來吸引你的注意,也沒有情節和人物來幫助你建立感性認知,並且想要切入需要深刻的思考和廣闊的知識面。

哲學書雖然難啃,但掌握一定的方法也許會幫助我們接近這個世界。這裡重點聊一下如何選哲學書和閱讀順序問題。

如何挑選哲學書?

並不是所有哲學書都值得我們去讀的。有一些特別專業化的書籍是給專業人士去閱讀的。他們的關注點並不是探討哲學問題,也就是那些從蘇格拉底開始就被不停詢問的問題,那些小朋友經常問出的問題。而是去研究千百年來人們給出的答案,以及對這些答案的描述方法。後者並不適合作為日常閱讀。

接著在挑選哲學書籍的時候,要注意它所探討的領域方向,這關乎閱讀目的。哲學領域有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以思辨為主,一個是以規範為主。像尼采、黑格爾這些都是以思辨為主的。而像對幸福、倫理的討論,比如陳嘉映的《何為良好的生活》等書則是偏向於規範研究的。前者是研究事物的本質,後者則研究我們要追求的統一的目標。前者更多的在講為什麼,後者更多的在講我們應該怎麼做。

除了哲學家的原著,也可以挑選一些解說類的書籍,像我現在閱讀的這本《未來哲學序曲》就是對尼采的精彩解讀。作者不是生硬地將尼采的觀點條理分明地羅列出來,而是用問題牽引讀者去思考。這樣的書要自己多去挖掘尋找,有的時候可遇不可求。我自己的選書原則概括下來就是:三分自己喜好,三分名家大師,三分解決問題,一分隨機湊單

閱讀層次與閱讀方法

最後聊一下自己閱讀哲學書籍的小心得。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介紹了書籍閱讀的4個閱讀層次。

第1個層次 基礎閱讀

第2個層次 檢視閱讀

第3個層次 分析閱讀

第4個層次 主題閱讀

這4個閱讀層次也是大多數人在閱讀時候的順序。我們可能會一開始先通讀全文,接著透過問題和想法來檢視內容,查缺補漏,做一些讀書筆記。接著根據自己的目的做閱讀分析,最後結合很多書籍的內容做主題閱讀和寫作。

但這樣的閱讀層次和順序並不適合哲學書的閱讀,尤其是不適合日常愛好者的閱讀。

我自己的閱讀方法是以小見大

第二步 大卸八塊

順著這把鑰匙,我們挑選出一些書籍。這個時候切記不要拿出陣勢來,從頭開始閱讀,立起了多少天閱讀完成的flag,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失敗。當然這裡不包括專業的哲學研究者。

當你遇到一本哲學書的時候。首先就是把它大卸八塊。這時鑰匙就變成了一把刀,就像拆快遞時一樣。每一把鑰匙可能都會把它切割出一部分,很多很多把鑰匙,他就被拆解開來了。

這時你會發現有一些部分是你關注的,而有一些部分是你暫時不關心或者是還不能夠理解的。這一步比較接近閱讀層次的第2和第3階段,也就是檢視和分析的階段。

第三步 回覆原樣

當你能夠理解這本書的2/3以上的時候,就可以迴歸這本書的本體了。這個時候就比較接近於第1個層次的閱讀-基礎閱讀。你要開始瞭解作者的觀點和想法。可以略過已經比較瞭解的部分,重點去閱讀那些你不關心或者是暫時不能理解的部分,這時那些原來你不懂的問題可能會得到解答,這也是你獲得新思想的重要步驟。

到這個時候你對整本書的理解就已經比較透徹了。而你的哲學通天塔會隨著理解的積累而越建越高,而你也將站在塔上,輕鬆的面對世界。

1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最有吸引力的星座女,不在於外貌多好看,而在於內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