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中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然而,相比起人口和工業生產能力而言,中國的資源,尤其是油氣資源,就顯得十分匱乏了。

2017年,中國的原油產量只有1.92億噸,消費量卻達6.1億噸,70%都要依靠進口。這些進口的原油主要產自北邊的俄羅斯,中東的伊朗、沙特等國,還有西非的安哥拉,這麼多的原油是怎麼運到中國來的呢?

這確實是個麻煩事。

(一)中國進口油氣運輸,曾長期受制於馬六甲海峽

與中國接壤的俄羅斯,可以直接修一條輸油管線通到中國,不僅輸送效率高,安全可靠,而且管道一旦建成之後,輸送成本極低,可是從不接壤,進口量又特別大的沙特、伊朗等國運油,就只能靠海運了。

從波斯灣到中國東部港口,中間需要在馬六甲海峽處繞一個大彎,直接拉高了運輸成本不說,還嚴重製約了中國的航運安全。一旦出於政治原因,周邊國家對通行船隻造成一些阻礙,中國的能源供應就會遭到巨大威脅,這樣,中國的能源命脈就總是握在別人的手裡。

曾經,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油氣進口繞不開的咽喉要道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卻始終繞不開馬六甲這個噩夢,不過現在,至少在油氣運輸方面,我們有了一個更好的選擇,這就是中緬油氣管道。

它分輸油和輸氣兩條線路:原油管道的起點位於緬甸西海岸皎漂港東南方的微型小島馬德島,終到廣西貴港;天然氣管道起點在皎漂港,終到重慶。

管線於2010年開工建設,2013年全線貫通,總投資25億美元,緬甸境內長793公里,國內全長1727公里,建成後每年能向國內輸送120億立方米天然氣和2200萬噸原油。

中緬油氣管道

(二)中緬油氣管道到底有多重要?

中緬油氣管道,與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一併組成中國能源的四大油氣進口通道,它們四條戰略大動脈的存在,緩解了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降低海上進口原油的風險。

近年來,中國的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因為距離港口遠,本地石油產量又低,因此一直飽受油荒的困擾。

中緬油氣管道專案建成後,中國西南地區將新增每年2000萬噸的煉油能力,年產成品油1277萬噸,其中汽油310萬噸、柴油840萬噸、煤油127萬噸。配套的乙烯工程還將年產乙烯100萬噸、合成樹脂153萬噸以及基本有機原料177萬噸,我們平時穿的衣服、用的塑料,都來自這些石油產品。

因此,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不僅將填補雲南成品油生產空白,而且也將對雲南省化工、輕工、紡織等產業產生巨大拉動作用,石化工業將成為雲南省新的重要產業。

中緬油氣管道經過雲南多個州市,對推進雲南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緬油氣管道不僅提振了中國西南的工業水平,而且也讓緬甸獲得了實際的利益。

緬甸附近海域出產天然氣,有出口需求,同時國內石油產量又很低,需要從外國進口,這條油氣管道正好滿足了緬甸的這兩點需求,既可以帶動緬甸石化工業的發展,也可以滿足緬甸國內對石油以及石油製品的需求,還為緬甸創造了每年幾十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同時,利用石油管道建設的契機,還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增加就業機會,推動管道沿線的城市化程序。

(三)穿山越嶺的輸油管,如何保證全線安全?

修建輸油管線,本質上與修建公路、鐵路很類似,難免要穿越各種惡劣地質環境,山川與河流,都是要保障一個上千公里的通道全線安全。而中緬輸油管線恰恰就是要穿過地質條件非常惡劣的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

橫斷山,路難行。這裡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層受到二者的擠壓,導致斷裂帶極多,山川和河流密佈。輸油管線被迫穿過多處高山與河流,包括若開山脈、伊洛瓦底江平原和撣邦高原,全線地勢落差大,最高點達1475米。

在油氣管道穿越的百色、昆明、大理一帶,坡面型泥石流災害多發,在突然發生大量降水的情況下,斜坡表層土體會被水裹挾向下傾瀉。

雲南的泥石流具有規模小、分佈廣、成災快、防範難的特點,加之坡面型泥石流不易研究,這給山地油氣管道的建設造成了很大阻礙。當泥石流發生時,由於泥石流的衝擊和土體本身的變形,會對管道造成破壞。

泥石流衝擊管道

為了維護油氣管道的安全,工程師們想出了很多辦法。

首先是管道本身的強度要足夠高。在中國的新疆哈密市,有全亞洲第一個管道斷裂控制試驗場,對各種管徑的管道進行爆破試驗,進而研究高壓輸氣、高鋼級管道全尺寸斷裂行為以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有了這個試驗基地,中國就可以自行生產研發高標準的輸油、輸氣管道。

外徑1422毫米、X80鋼級、12兆帕天然氣管道全尺寸爆破試驗進行中。PS:知道為什麼試驗場要選在戈壁灘上了吧

其次,是佈設管道的選線。管道和公路、鐵路一樣,要選擇地質條件比較穩定、自然災害較小的線路進行架設,在必要時也要為它修建橋樑和隧道。

專門為管道修建的橋樑

雲南地區有許多溶洞,岩溶坍塌時會對管道造成破壞,因此必須探明溶洞的發育情況,以保證管道的安全通過。

工程師們採用了一種叫做地質雷達的裝置,對油氣管道沿線的地質環境進行勘察。

它是基於高頻電磁波的原理,在地面基點利用發射天線向大地發射主頻為數兆至上千兆赫茲的高頻電磁波,電磁波在地下傳播過程中碰到介質分介面後反射回地面,由接收天線接受。根據接收訊號及電磁波在地層介質中的傳播時間和速度便可判斷介質分介面的位置和埋深,進而確定地形。

採用這種方式,可以高效率地避開岩溶塌陷區。對於實在無法繞避的塌陷溶洞,採用現場調查和地質雷達相結合的方法,相互驗證和補充,能夠有效地查明溶洞發育情況,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勘探測試線路的平面圖

在全線的建設中,最大的難點就是2條河流和6條海溝的定向鑽穿越,每條都需進行管徑1016毫米氣管線、管徑813毫米油管線及光纜管3次穿越,地質十分複雜,施工難度極大。經過詳細的研究,搭配優良的裝備與極為嚴格的現場精細管理,施工隊順利地完成了穿越任務。

最後,在管道修建完成之後,還要進行持續不斷的資料採集和監控,以在局部發生微小故障時及時排除。除了監控管道外,還要採用遙感系統對周邊的地質環境進行監測,進而在地質災害到來之前做出預警,採取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四)互利雙贏,中緬輸油管道的社會價值

中緬輸油管道是中緬兩國互利雙贏的通道。

在建設中,中方大量招聘並培養了當地員工,員工屬地化程度高達78%。截至2017年底,油氣管道專案累計為緬甸獲得路權費、稅收、投資分紅等直接經濟收益一億五千萬美元,僅需三年就能夠收回投資。在這條管道上,緬甸搭上了中國高速發展的快車。

此外,中方還在緬甸積極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為當地居民解決居民飲用水困難,修建公路、學校、醫院,建設通訊基站,改善電力供應。中方出資2400萬美元,援建了208項社會經濟援助專案,為沿線居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彰顯兩國“胞波”情誼。

緬甸是一個農業國,農業生產對緬甸的經濟十分重要。藉助油氣管道建設的契機,沿線的交通得到發展,人口聚集,農業也得到了發展。從2012-2015年,輸油管線沿岸的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草地的開墾度也得到了提高。

可以說,這條輸油管線對經濟的促進是全方位的。

結語

今後,每年將有120億立方米天然氣造福緬甸和中國西南地區,從此結束中國雲貴高原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使上億民眾受益。這些天然氣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多萬噸,工程建設帶動沿線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元。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土耳其已經掌控敘北部,大興土木建設防禦陣地:俄軍已確定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