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對土耳其的施壓有增無減。美國國會最新批准的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明確提出制裁土耳其,包括禁止土耳其繼續參與F—35戰機專案,除非土方放棄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這引發土耳其方面強烈不滿。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近日稱,土耳其可能關閉位於該國的美軍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以迴應美國對土耳其實施制裁的威脅。
當前美土關係趨於緊張,雙方糾葛不斷,在土購買S—400系統、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等問題上分歧難消,雙邊關係短期內恐難回暖。
步步緊逼,對土製裁行動不斷加碼美國——
美國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多項內容旨在強化對土耳其的制裁。法案明確禁止向土耳其交付F—35戰鬥機,禁止提供該戰鬥機的零件與維修服務,並將土耳其排除出F—35戰機專案,除非土方放棄S—400系統。
法案還決定取消對塞普勒斯已經實施了30多年的武器禁運,並計劃推動塞普勒斯加入北約。美國此舉被認為是改變了此前的“中立態度”,在希臘、塞普勒斯、土耳其三方關係中倒向希臘和塞普勒斯,以此“懲罰”土耳其。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羅伯特·梅嫩德斯說,解除對塞普勒斯武器禁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法案還對連線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能源管道“土耳其溪”專案實施制裁。
此外,美國眾議院、參議院先後通過法案,要求土耳其為“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負責。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也通過了有關法案,要求政府依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對土耳其購買S—400系統的行為進行制裁。該法案規定,與俄羅斯軍方有業務往來的國家或地區應受到經濟制裁。
近幾個月來,美國與土耳其關係一路走低。一方面,土耳其不顧美國和北約反對購買部署了S—400系統。另一方面,美國與土耳其在庫爾德武裝問題上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美國出於中東戰略考慮,扶持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而土耳其將庫爾德人視為分裂國家的心腹大患,今年10月出兵打擊敘北部庫爾德武裝。
無懼威脅,擬與俄羅斯聯合生產S—400系統部件土耳其——
面對美國的制裁威脅,土耳其外交部迴應稱,“美國做出的決定不尊重土耳其作為主權國家享有的權利。我們再次強調,威脅和制裁行為不會阻礙土耳其堅決保衛國家安全的行動……土耳其一定會採取必要的反擊措施”。
埃爾多安近日表示將對美國實施的制裁進行反制。他說,S—400系統將在2020年4月徹底部署完畢。土耳其可能關閉位於該國的美軍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和庫雷吉克基地,以迴應美國對土耳其實施制裁的威脅。
始建於1955年的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位於土耳其南部,是美國在中東地區主要空軍基地之一,用於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庫雷吉克基地位於土耳其東部,部署有北約反導系統預警雷達。
土方無懼美國威脅,仍然大踏步加強與俄羅斯合作。土耳其國防工業局局長伊斯梅爾·德米爾最近宣佈,土耳其和俄羅斯即將就增購S—400系統事宜達成協議,“協議的簽署已為期不遠”。德米爾同時證實,安卡拉和莫斯科準備簽署關於聯合生產S—400系統部件的協議。德米爾還透露,俄羅斯還提議向土方出售蘇—35戰機並提出了報價。
對於美國將土俄合作建設的“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專案納入制裁範圍,埃爾多安怒斥這是“對土耳其權益的侵犯”。據了解,“土耳其溪”專案將通過一條經由黑海連線土耳其的海底管道,從俄羅斯的阿納帕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總供應能力為315億立方米,土耳其將獲得157.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餘的將流向歐洲東南部。該專案計劃於明年初啟用。
鬥而不破,雙邊關係短期內恐難回暖專家——
近年來,美土關係糾葛不斷,並時常出現緊張局面。輿論普遍認為,土購買S—400系統是雙方緊張關係升級的一大導火索。在美歐國家看來,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如此高調“親俄”,從軍事與地緣政治安全上來說,均難以容忍。此外,土越境打擊敘庫爾德武裝問題也引發美國國會極大不滿。
從土方表態來看,在購買S—400系統或是打擊敘庫爾德武裝問題上,不論是來自北約的壓力或是美國可能實施的制裁,都很難讓土耳其回心轉意。
土耳其政治經濟與社會基金會主席布林漢丁·杜蘭認為,在國家利益面前,土耳其絕不接受扮演“被動盟友”的角色,土美關係或將步入新的冰凍期。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階研究員史蒂文·庫克認為,現在美土戰略合作關係似乎名存實亡,美土關係“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
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任巴什認為,土耳其所扮演的地緣政治角色十分重要,美國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失去土耳其這樣一個北約盟友不符合美國利益。在目前情況下,除非美國方面能在有關制裁問題上改弦易轍,否則失去土耳其可能會變成現實。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政治室主任、研究員唐志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美土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反映出雙方政策分歧日益擴大,也反映了美土在國際和地區格局鉅變背景下,對各自國家身份和全球作用的重新認知和戰略定位。
唐志超認為,美土在許多問題上分歧難消,雙邊關係短期內恐難回暖,但也不會徹底破裂,彼此將繼續維護盟友關係。從長遠看,美土關係在動盪中調整恐將是未來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