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992年,陳賡將軍的夫人傅涯已經74歲高齡。這個年紀的她本該安享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但是她卻選擇自身前往中國臺灣,只為實現心中的願望,到底是怎樣的願望讓她長埋幾十年不肯忘記,以至於這個年紀的她,不顧身體強行前往海峽兩岸?

傅涯1918年出生於江西省景德鎮,父親是紹興師爺,媽媽是蘇州的大家閨秀,這樣的家庭條件,使得她進入了南京私立東方中學接受良好的教育。抗戰爆發後,傅涯跟隨同學上街遊行,為前線抗日將士捐款捐物。1938年,她收到大哥傅森的一份來信,動員她來延安參加革命,同年4月傅涯前往延安。

到達延安後,傅涯進入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畢業後進入抗大總政文工團工作,在參軍前她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接觸過表演,在進入到文工團後,話劇、京劇等什麼劇都演,表演的都是主角。漸漸地在延安也算是個名人。傅涯也就是在這裡認識的陳賡。1940年,在八路軍總部山西武鄉縣養傷的陳賡,前往好友王智濤家中串門。剛好他的夫人吳靜和傅涯是同學並帶其來家中玩,就這樣碰上了。一來二去後兩人就認識了,陳賡憑藉著幽默的談吐和豁達的性格,吸引了傅涯的注意,在後來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最終於1943年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由於戰亂的原因,兩人一直聚少離多但始終沒有影響兩人的關係,反而使得兩人情感更加深厚。直到新中國成立,一家人的生活終於穩定下來。

那時的新中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時候,急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國家,陳賡也被國家委以重任。為了祖國的建設陳賡大將沒日沒夜地工作,於1957年曾因心肌梗塞突發住院,病情剛剛好轉的他又繼續投入到工作當中。最終於1961年積勞成疾的陳賡大將,因病於在上海逝世,享年58歲。

陳賡作為傅涯精神支柱,他的去世對其打擊很大,但她知道她不能倒下,身邊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她去做。那就是照顧自己年幼的孩子,撫養他們長大成人。同時傅涯整理陳賡的遺物,但主要還是他所留下的日記,在工作之餘她抓緊時間,研究陳賡日記,寫回憶文章。最終在她的整理下於1982年,《陳賡日記》得以出版,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除了這件事情外,就是傅涯一直堅持給陳賡的前妻王根英的母親寄生活費,直到老人家1981年去世。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都已經參軍入伍,併成家立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讓她很是欣慰。可現在的傅涯看似無牽無掛,但心中還有一個埋藏幾十年的心願,那就是渴望與親人團聚。

當時,傅涯來到延安後怕連累自己的家人,便與父母斷了聯絡。直到1949年她跟隨軍隊南下廣州探查家人訊息,在透過南方局的同志打聽下,得知家人為了躲避戰亂去了臺灣。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允許傅涯前往臺灣看望二老的。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她也沒能和走失的親人有任何聯絡。

這一切直到1980年才發生了改變,這一年傅涯收到了一封信,是她在美國定居的小妹寫來的。信上說:父母都以離世,要求把骨灰帶回大陸葬在故鄉。家中親人大多數都居住在臺灣,有一少部分居住在美國。在得知父母都以離世後,她卻沒有見到二老最後一面。傅涯的眼淚再也止不住的掉落下來。1986年,小妹從美國歸來,帶著父母的骨灰從臺灣返回大陸。在兩人的商量下,把父母合葬在杭州的西子湖畔。

雖然知道了家人的情況,但傅涯還是渴望與他們見上一面,直到1992年74歲的她不顧眾人的反對,在妹妹的陪伴下前往臺灣,下了飛機後見到了前來迎接自己的弟弟妹妹。在看到那些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後,傅涯流下激動的眼淚,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見到了離別30多年的親人。

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沒錯!美國的制裁名單,就是我們的頒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