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國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很多傳統習俗也被代代傳承下來,那些優秀文化被繼承併發揚,糟粕反而被時代所遺忘。反而,有關喪葬禮俗方面,很多農村依舊沿襲古代傳承下來的一套理念。

農村還有“棺材下葬時不能落地”的說法,從棺材抬到安葬的地方全程不能落地,不然對子孫後代不太好。

在古代有“落地為墳,入土為安”的講究,逝者下葬途中,棺材如果不小心在一個地方觸地,那這個地方就是他的心歸之地,大家需要在此地挖墳才行,將死者葬在其中,這樣子孫後人才能萬事大吉。

如果棺材落地後並沒有在原地安葬,而是將棺材放在原先指定的地方,屍體將會佈滿戾氣成為兇屍。

為了避免棺材落地,古人也想了多個辦法,比如說在出殯時,大家會將棺材放在長板凳上,等親人和逝者告別後,就會找青壯年抬棺,一路上不能停歇,一直抬到墓穴中。但棺材比較重,人的體力是有限的,如果路途遠,那中途可能要換人或休息一會,古人就會將板凳放在棺材下面,這樣就能避免棺材落地。

三國時,諸葛亮死前為避免有人盜墓,留下遺言,讓四個人抬著棺材向西走,中間棺材不能落地,再累也不能接觸地面,直到繩子斷了就是棺材入土之地,其實這個遺言就是“棺材不落地”的最好詮釋。

從今天的思維觀念來看,這顯然是一種迷信,無法用科學去闡述。但在農村,依舊有“棺材不能落地”的說法,當然如今已改為“火葬”,很多地方禁止再大操大辦,一律安葬在公墓內。如此一來,“棺材不落地”也就成了過去式。

其實,從今天的科學角度分析,棺材比較重,如果中途人沒力氣的話,棺材必然會落地。但體能消耗後不補充能量,就算休息也沒太多力氣,執意抬棺可能就會造成“摔棺”的局面,這在古人看來就是不好的寓意。

如今火葬已在各地執行,過去的複雜習俗和講究也逐步取消,但依舊有一些地方不願火葬,堅持要“入土為安”,大家怎麼看待這種行為?

3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普京68歲跳入冰水中紀念東正教主顯節,以闢謠關於他的健康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