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真理:"你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拼命把它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根據復原戰士的回憶,1996年發生的臺海危機,大陸是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的。他們所屬的部隊,船上裝著改裝過的廢舊飛機發動機,只要一開動就能產生大量的濃煙。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在第一批登陸部隊前到達戰場,不惜一切代價衝到海岸附近,開動煙霧製造器掩護部隊登陸。
在戰前很多解放軍士兵就已經寫好了遺書,足以見得大陸的決心和局面的緊張。可惜美國的航母開來了,停在了海峽邊上,我們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那麼,假如當時事態惡化,我軍又能有幾成勝算呢?
一、美國插手中國內政,臺海危機一觸即發中國人的九零年,是一個屈辱的十年,是一個在無邊黑暗中尋找光明的時代。這十年血與淚的教訓和經歷,深刻地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九十年代的中國,在美國人眼裡,弱小的都不配被提起。
強大的美國不僅肆意插手中國的內政,還一次又一次地羞辱中國。
緊接著便是美軍從1995年7月21日一直持續到1996年3月11日,在臺灣外海域進行的數月軍演。在中國對美國抗議無效之後,3月8日中國解放軍四枚東風15號導彈點火升空,首次穿越臺灣海峽。
這場劍拔弩張的"臨界軍演"讓臺灣當局驚慌失措,展開反制軍事部署,同一時間美國也對此表達強烈關注。
在美國的插手之下,臺海局勢緊張到令人窒息,這場較量最終只能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一觸即發的臺海危機,也在美國航母的耀武揚威羞辱之下,默默被平息。
二、1996年爆發臺海危機,我軍真的有實力戰勝臺軍嗎?曾經1996年的新聞聯播中這樣形容過當時的"臺海危機",即"千軍萬馬渡海峽,萬里驚濤把路開"。然而實際上,當時形勢之嚴峻,遠沒有寥寥數語形容的這般簡單。當年兩岸之間火藥味十分濃烈,其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對峙階段,達到了一觸即發的情勢中。
將時間撥回到1996年,從戰爭後期披露的訊息中可以看出,在大陸方面中國解放軍已經在東南沿海地帶集結了重兵,並且軍方已經明確做出了一系列作戰方案。可惜後來美國海軍的"尼米茲"號和"獨立"號兩個航母戰鬥群抵達臺灣海峽附近後,導致所有的作戰方案都沒有成功實施。
在當年評價這場危機中方行動受挫時,人們通常會把目光聚集在兩個要素上。第一個關鍵要素就是美國插手,將美國航母橫插在臺灣海峽與大陸之間。在當時狡猾的美國人是不可能明確地介入臺海問題,也不會正面的給予臺灣任何軍事上的幫助。只是依靠著兩艘停靠在臺灣海峽的航母戰鬥群,就輕而易舉地化解了當時僵持的局面。
第二個導致中方行動失敗的因素,便是解放軍的高層出現了"賣國賊"。
劉廣智和劉連昆裡通外國的行為,洩露了我軍的作戰計劃,最終導致臺海行動走向失敗。
我們排除這兩個外在因素,覆盤一下當年臺海危機兩岸的實力對比。那麼,在沒有美國的插手和"賣國賊"洩露機密的條件下,大陸就有十足的把握、僅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打贏嗎?答案是:未必。原因如下:
1、 空軍實力方面,中國解放軍略有優勢
從臺軍角度分析來看,雖然臺軍未雨綢繆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訂購了一批F-16和幻影2000並且自制了新的IDF戰機。
但是在1996年臺海危機時,當年外購的一代戰鬥機都還只存在於紙張設計階段,並且真正的三代機,也只有其中效能和戰鬥力最弱的IDF戰鬥機,用來裝備了兩個中隊。
對比當年的中國解放軍來講,中軍的空戰利器蘇-27的數量其實也並不多,空軍作戰的主要戰鬥力是最初的24架交貨。這也是海峽兩岸唯一一種當時就已經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戰鬥機。
而臺軍的殺手鐧則是剛剛裝配空軍一年的E-2T預警機,不僅是臺軍戰鬥力的倍增器,而且還具備著解放軍所沒有的優勢。
因此,總體來講,兩岸的空軍技術含量都不是很高,實力的對比還是體現在飛行員的技藝和數量上。雖然臺軍在飛行員技能上具備優勢,但是解放軍在數量上的優勢更大。因此對比之下,解放軍的空軍戰鬥力則是更勝一籌。
2、 海峽地形和軍事裝置的限制,臺軍比解放軍更擅長海上作戰
雖然解放軍在空中作戰中略佔優勢,但是就海上的形勢而言,明顯是臺軍更加樂觀。
首先,儘管臺軍在艦艇數量上並不具備優勢,但是結合臺灣海峽的狹窄地勢來看,解放軍缺少在這樣的海面形勢上作戰的經驗,並且也無法像臺軍一樣將全軍投入到奪取制海權的作戰當中去。因此,兩岸在海軍戰鬥力上實際上是旗鼓相當的。
其次,解放軍當年的軍事艦艇戰鬥實力不容樂觀。很大一部分的解放軍海軍的艦艇在當年仍然裝備著技術落後的"海鷹"系列反艦導彈,較為先進的"鷹擊-8"反艦導彈才剛剛開始為部隊裝配。對比效能落後的解放軍艦艇裝備,臺軍的軍事裝置優勢就十分突出了。
此時的臺軍雖然才開始更換二代艦艇,但即使是臺軍沒來得及更換的老化"陽字號"驅逐艦,戰鬥力也比當時解放軍的主力艦艇先進很多。再加上新裝配的"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以及先進的近防火炮、反潛魚雷,使得臺軍在反艦、防空和反潛三個方面都對解放軍形成壓制之勢。
因此兩相比較之下,臺軍在海上作戰方面顯然佔據了優勢,對解放軍的登陸艦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3、 陸軍作戰解放軍受重武器數量和裝配的影響,臺軍更加佔據優勢
很多人談論臺海危機時總是聚焦在解放軍空軍和海軍的問題上,往往忽略了實力更加落後的陸軍作戰部隊。
在1996年的廣州軍區和南京軍區,中國解放軍沒有任何一個師級單位實現機械化。同樣的,兩個軍區也沒有一輛步兵戰車。那麼根據解放軍擁有重武器的數量可以判斷出,當年臺海危機時派出的南京和廣州兩軍區的PLA步兵隊伍,摩托化率不超過百分之六十,只有兩個步兵師具備坦克團,甚至還有一半的步兵師沒有高兵團。
同時,解放軍所有能裝配的坦克只有1155輛,而且坦克還存在著效能配置較低和型號偏老的致命問題。
反觀臺軍當時的狀況,1996年的臺軍就已經具備了兩個獨立的坦克群和六個獨立的裝甲旅。
不僅都是旅級單位,而且每個單位裝備坦克138輛,每個裝甲旅還各自配備了42輛步營裝甲車。
除了重武器先進和數量種類齊全的優勢之外,臺軍的步兵機械化程度很高,僅有兩個的輕裝步兵師也是完全摩托化。而且每個臺灣軍團都有兩到三個預備師,編制規整的基礎之上動員時間也極快,基本不會超過一週的時間。
這樣鮮明的客觀實力對比,也足以見得解放軍登陸的壓力十分巨大。重武器的數量和軍隊的編制訓練,臺軍都比解放軍更加具備優勢,因此客觀上講,臺軍在陸軍作戰方面更勝一籌。
這樣看來,即使臺海危機真的發生,解放軍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戰勝,甚至從裝備角度來看,甚至大機率會以失敗而告終。
3、 中國實力今非昔比,國人盼望臺灣問題和平解決
回看1996年臺海危機的屈辱,今天的中國,已經強大而不可侵犯。九十年代的中國在軍事力量上十分的弱小,不要說與美國相比較,就算是和臺灣也是稍顯遜色。因此,美國可以憑藉著強大的實力插手中國的臺灣問題。
最終,臺海危機成為了中國人民軍隊遺憾終身的損失和錯失的的戰略機遇。經歷了當年事件的每個中國人都在心裡想:要是我們也有航母編隊就好了。
因此,無數中國人都銘記著當年的屈辱,並且不懈地努力著。經歷了無數的磨難,我們也擁有了自己的航母艦隊,規整的編制,先進的武器,還有屬於中國自己的GPS定位系統。
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輕視中國,就算是美國,也再也不能明目張膽的插手中國的內政問題。臺灣問題是我們的底線,臺灣問題和平解決是每個大陸人的心願。沒有人願意真的看到"戰火一開,伏屍百萬"的場景,因為我們永遠是"一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