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關於海難,你能想到什麼?是如泰坦尼克號那樣疏忽大意導致撞擊的悲烈,還是如蘭開斯特號和古斯特洛夫號那樣被敵軍擊沉的壯烈,又或是更多船隻遭遇風暴、觸礁等意外而沉沒的悽慘?

但你可能想不到,一艘滿載2500人的大型客船還沒起航,在離岸僅僅6米的地方傾覆,造成了844人的死亡,其中840人為乘客,僅論遇難乘客人數已經超過了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815人,維基百科統計資料)。

更離奇的是,港口處的水深僅有6米甚至無法讓側翻的大船真正的沉沒。以至於災難發生後,附近工地的工人、附近的拖船、警察都參與了救援,當時的景象都深深地刻在了所有見證者的腦子裡。

可是,這樣一場足以寫入世界海難史的重大事故卻在幾十年後變得鮮有人知曉,當老一輩見證者一個個離去,整座城市似乎患上了選擇性遺忘症。

災難發生在素有“罪惡之城”之名的美國芝加哥,側翻傾覆的船隻名叫伊斯特蘭號,史稱“伊斯特蘭災難”。因為災難發生在大湖區,嚴格來講還不是“海難”,只能算“湖難”。

人們的遺忘並非刻意為之,災難發生在1915年,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面對傷亡動則數以萬計的戰爭,一場數百人死亡的事故又何足掛齒,況且,這844名遇難者中全是無名無望的工人及家屬,就算超過90%都是婦孺也抵不過人們的忘性。

從河裡撈出來的遇難者大多都是女性

災難發生當天,伊斯特蘭號是西電公司(Western Electric)年度野餐活動的第一艘船。

西電公司是二十世紀早期的電氣產品的生產商,至今仍在音響裝置領域有較高的知名度。這家公司原本在芝加哥城區生產,隨著規模的擴大,他們在芝加哥西邊的西塞羅建立大型的工廠。當時西塞羅的居民多數是第一代歐洲移民,以捷克和波蘭人居多。

大量聘用歐洲移民的西電公司管理方式其實我們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由企業建立福利制度,並且提供體育場館、學校、俱樂部、樂隊、餐廳等設施和資源,當然也包括喜聞樂見的“定期團建”。

從1911年開始,這家公司每年都為員工舉辦一次大型野餐活動,但並不是強制參與,而是採用售票的方式。總之,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個年度野餐活動規模越來越大。

西電公司年度野餐的宣傳海報,暗示“打飛的”也要去

要不是芝加哥在密歇根湖邊上,還真找不到船運以外的方式一次效能運送數千人的交通方式。到了1914年,這場年度野餐的規模空前膨脹,除了西電的數千員工,還包括他們的直系親屬,總計超過了6000人。

必須要搞一條大船了,於是“臭名昭著”的伊斯特蘭號加入了佇列,它能搭乘超過2000人。1914年它第一次參與運送西電公司的野餐活動,除了較慢的航速導致在活動的每一站都遲到以外,總體而言還是比較成功的。

1914年,伊斯特蘭號搭載超過2000人蔘加野餐活動

為此,伊斯特蘭號的所屬者聖約瑟夫-芝加哥輪船公司還特地對它進行修理和改造,為了更好地服務來年的野餐活動。

這是災難的前奏。

1915年度的野餐活動出發時間定在7月24日的早晨7:30分,當天很多西電公司的員工們甚至在4:30分就已經起床準備,為了在船上搶到一個好座位,可見他們對這個活動的重視。

在參與者的眼裡,年度野餐並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團建活動“,而是把它視作一場社交盛會。有很多員工都是拖家帶口一同參加,更多的年輕單身男女把這次活動看作是脫單的好機會,女孩們會戴著寬簷帽,穿著長裙、長筒襪、緊身胸衣還有靴子,男孩們也都穿著得體散發出青春的氣息。

在所有人的觀念裡,沒有野餐的夏天就像沒有SME文章的寂寞長夜,是殘缺不全的。

西電公司靚麗的年輕女工們

早上6:30,已經陸續有員工和家屬開始登船。因為去年的龜速表現,伊斯特蘭號今年被定為第一艘出發的船,西電公司的管理者希望它這次能不拖其他船的後腿。人群以大約每分鐘50人的速度登船,幾乎每秒一個,可以說是人頭攢動。

僅僅10分鐘後,可能是因為從右舷登船的人數過多過快,伊斯特蘭號向右側便發生了第一次傾斜,但很快3個月前才上任的輪機長埃裡克森便命令向2號、3號壓載艙注水,試圖恢復平衡。

壓載水艙是現代船隻常見的一種結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裝水來調整船的重心位置和吃水深度,如果船的右舷載重較大,那麼就會向左舷的壓載水艙注水,維持平衡。所以伊斯特蘭號通過調整壓載水艙來保持平衡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

根據資料記載和目擊者的回憶,伊斯特蘭號最開始是恢復了平衡,但是不久後又出現了約7°的左傾,並且不斷惡化,儘管船員們積極調整,但在短短半個小時內,伊斯特蘭號從左傾7°發展到10°、15°、25°、30°,到最後甚至達到45°。

而另一邊,已經登船的乘客還沉浸在興奮與喜悅中。孩子們期待著目的地華盛頓公園的遊樂場,裡面有過山車、旋轉木馬;小兩口們可能期待著向同事顯擺他們精心準備的野外大餐;單身的男男女女們當然更期待碰上對眼的異性。

伊斯特蘭號上的男男女女們,攝於1914年

有些興致高漲的乘客已經湧入舞廳,伴著樂隊的演奏開始跳舞。期間他們感受到了船身的傾斜擺動,但愉悅沖淡了警覺,這些乘客還在用幽默的話語調侃身體擺動與船身傾斜之間的和諧統一。

隨著傾斜加劇,吧檯上的酒瓶和杯子發出令人不安的碰撞聲,傢俱也開始滑動。早上7:28分船身傾斜達到45°,目擊者稱甲板長廊上的一架鋼琴滾動到左舷壁,幾乎砸死了兩位女士,一臺冰箱也把至少一位女士壓在底下不能動彈。

再然後就是災難,由於當時戶外正下雨,大多數婦女和孩子都躲在船艙內,船長命令乘客到右舷去平衡重量,但大部分人並不配合。一些人已經意識到災難來臨,他們爬上右舷跳入水中逃生,導致進一步的不平衡。

7:30,這艘巨大的客船向左徹底傾覆了,在水深6米離岸6米的地方,而伊斯特蘭號的甲板寬度超過11米,這是多麼離奇的一件事啊。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後面的全城大救災。

伊斯特蘭號左舷在下右舷在上地這麼杵在水中,往好了說是給他們生存留下了希望,往壞了說這種漫長的折磨還不如痛快死去。

災難發生後共有超過10000人前來圍觀或參與救援,還沒登船的野餐員工驚慌失措,為野餐準備的餐盒、奶瓶、折凳散落一地,和芝加哥河中的惡臭的汙水交相輝映(那個年代的美國大都市公共衛生環境非常糟糕)。

消防員、警察、海岸警衛隊,潛水員都參與到救援當中來,據說有一個原本打算投河自盡的人目睹了事故也加入了救援隊伍。在岸邊圍觀的市民,會游泳的跳入河中救人,不會游泳的就找身邊可用的漂浮物扔進水中。

岸上是圍觀者焦急關切的議論聲,水中是倖存者斷續“啊嗚哇”的嗆水聲,船舷上附近工地趕來的焊工正在用噴槍切割船體,船裡傳出敲打金屬的求救聲和嘶啞的哭喊聲,但很快全都只剩下死亡的寂靜。

焊工們開啟伊斯特蘭號的金屬船體,功不可沒

早上8時,人們再也救不出活口來了,所有幸存者都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得到了後續的安頓和治療。剩下的就是更為悲痛的屍體打撈,這項工作一直持續了幾天。

志願者進入船內,在惡臭的河水中尋找遇難者的屍體

《芝加哥先驅報》的記者這樣形容當時的場景:“嬰兒像軟木塞一樣漂浮在水面。”伊斯特蘭災難的傷亡是可怕的,已登記的乘客數量達到2572人,其中844人在災難中身亡,約佔三分之一。

而這844人中,有472名婦女,290名兒童(包括58名嬰兒),他們70%都是未滿25歲的年輕人,平均年齡只有23歲。

一位消防員抱著已經死去的孩子離開船體

屍體被運到軍械所,排成了八十五排,供親屬認領。還有個別無人認領的遇難者,其中一個7歲的小男孩被選為代表,他的父母和9歲的姐姐都在這場災難中去世,人們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有5000多人蔘加。

如此大量的死者讓芝加哥的殯儀館和墓地超負荷運轉,運輸公司提供了39輛卡車作為靈車運送屍體,墓地工人每天工作12小時挖墓穴。根據親歷者回憶,災難發生後每天都有多大數十上百場葬禮,整整持續了一週。

爆滿的教堂和排成排的棺材

事實上,伊斯特蘭災難理應成為芝加哥的城市記憶,它也是芝加哥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災難,可是事與願違,人們不但沒有銘記,甚至選擇了遺忘,這也導致我們很難還原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場災難的責任究竟該如何歸咎?

首先,我們得把目光放在“臭名昭著“的伊斯特蘭號上。之所以這麼形容它,是因為在災難發生以前,它就不止一次發生了側傾的情況。

伊斯特蘭號的身世非常坎坷,它是密歇根輪船公司向詹克斯造船廠訂造的,最初設計是一艘客貨兩用船,是這家造船廠第一艘客船,當然也是最後一艘。

因為當時密歇根輪船公司打算建造一艘快船,可以每天在芝加哥和南黑文(South Haven)這條新航線上往返兩次,建造期間因為造船廠失火,被競爭公司搶走了船名使用“南黑文“的權利,所以取南黑文當地作家的作品《Eastland》作為船名,伊斯特蘭號就這麼來的。

伊斯特蘭號是一艘為速度而造的船,公司也用“大湖區的速度女王“來宣傳。因此為了降低船身的航行阻力,它被設計得又窄又高,船長80米,甲板寬度為11米。

停靠在港口的伊斯特蘭號,攝於1911年前後

船身狹窄意味著穩定性不足,那麼就需要用更大的吃水深度來降低船的重心,所以伊斯特蘭號也裝備了特殊的壓載水系統,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了。

這種設計實際上並不高明,速度、穩定性二者存在矛盾,伊斯特蘭號較大的吃水深度導致它無法達到設計的速度,這一點在1914年它第一次參與西電公司野餐活動時的龜速表現就可以看出。

從它出廠開始,伊斯特蘭號一直不斷出現問題,一開始只是因為吃水過深容易損壞螺旋槳之類的,到1904年,一次載有2370名乘客的航行中,它發生了第一次嚴重側傾,甚至已經有水湧入甲板,但最後經過半個小時的調整最終有驚無險。

從此,伊斯特蘭號就背上了穩定性差的名聲,類似的事件在1912年還發生了一次,傾斜角度達到了30°。由於伊斯特蘭號不好的名聲,它的生意也越來越差,以至於收入不足以支付維修費用。

於是,伊斯特蘭號幾經易手,顛沛流離來到了聖約瑟夫-芝加哥輪船公司,這家公司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它過去穩定性差的問題,還以為撿了便宜。很快,伊斯特蘭號便順利完成了1914年西電公司的野餐任務,除了慢點沒別的問題,但第二年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是船本身的問題,為了應對規模更大的野餐活動,公司對伊斯特蘭號進行了改造,把木頭甲板換成了混凝土。另外受到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啟發的新法案在1915年通過,伊斯特蘭號也按照規定增加了共計可容納776人的救生筏,以及2570件救生衣。

西奧多·羅斯福號,同樣配備了多艘救生艇,幫助救下了大量倖存者

其實多增加的這10餘噸重量並不是大問題,但由於伊斯特蘭號三層甲板的設計,這些重量又進一步提高了船的重心,給災難埋下了隱患。

另外,伊斯特蘭號的人員配置也有問題。1914年任命的新船長經驗豐富,但是卻不熟悉船上的機械裝置和壓載水系統。1915年新聘用的輪機長被指“走後門“通過職稱考試,認證官是他女友的父親,一年後變成了岳父。

左:船長哈利·佩德森,右:輪機長約瑟夫·M·埃裡克森

儘管問題多多,但也並不能單純地把責任歸咎於船員。

伊斯特蘭號第一次發生傾斜是因為大量乘客從右舷登船,重量集中在右側,所以發生了右傾,隨後輪機長命令向壓載水艙注水也不存在過失。

至於平衡後的第二次傾斜則沒有過多的記錄,但研究者猜測可能是因為壓載水艙的注水較慢,沒有能夠很好地配合甲板上的情況。

7:05,輪機長髮動了引擎,乘客們湧向右舷與親友告別,隨後逐漸進入船艙內,情況變成了左舷滿載的壓載水艙更重,所以反而“矯枉過正“向左傾斜,並最終傾覆。

從巨集觀的角度看,伊斯特蘭災難是由眾多的問題共同導致的:狹窄的設計、重心偏高、改造帶來的額外重量,船長輪機長可能不完美的應急處理……

憤怒的芝加哥市民聯合起訴了包括造船廠Quattroporte、船長、輪機長三人犯了過失殺人罪,但造船廠認為伊斯特蘭號最初設計為客貨兩用,運水果的同時只要求載客500人,和後來載2500人的用途不符,法庭也認定證據不足。

伊斯特蘭災難調查組

最終,經過長達20年的審判,法庭只認定輪機長埃裡克森有過失罪,但他本人已經在幾年前因心臟病而去世了。換言之,在這場災難中,沒有人真正受到了處罰。

但這其實並不是最讓人感到不適的。

伊斯特蘭災難發生後三個月,其殘骸被打撈,之後賣給了伊利諾伊州作為海軍儲備。海軍修復並改裝成了炮艦,並重新命名為維爾米特號,它在大湖區又服役了32年,在1947年才變成廢鐵。

1915年8月14日,伊斯特蘭號被撈起,即將迎來它的第二春

而那場災難也並沒有被人銘記,很多幸存者的後代甚至從未聽長輩提起過,或許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談論過去的悲傷,有的也只是在自己的晚年才談起,他們的後代也沒有太多機會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另一方面,由於遇難者幾乎都是工廠的職工,沒有名流貴族,商業媒體可能認為民眾關注度很快會下降。有資料指出,災難發生的一週後,密歇根州百萬富翁嫁女的新聞就比災難的報道更受關注,更別提那些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新聞了。

或許,一場災難是否能被銘記不在於它有多慘烈,而在於災難中是否我們想要看到的勁爆內容。

Caitlyn Perry Dial. Only the River Remains: History and Memory of the Eastland Disaster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1915 – 2015,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Ph.d Dissertation, 2016.

Mick Dumke. The Eastland disaster: Not just an accident but 'one of the great injustices of the 20th century' .Chicago Reader, APRIL 17, 2015.

Christopher Klein. Chicago’s Deadliest Day. History, JUL 24, 2015.

Edward Mcclelland. A New Documentary Revisits the Eastland Disaster. Chicago Politics & City Life. JULY 23, 2019.

Rick Kogan. New film remembers the SS Eastland and the day 844 died in the Chicago River. Chicago Tribune, JUL 17, 2019.

Susan Q. Stranahan. The Eastland Disaster Killed More Passengers Than the Titanic and the Lusitania. Why Has It Been Forgotten? SMITHSONIANMAG.OCTOBER 27, 2014.

Alan Bellows. The Fall of the Eastland. Damn Interesting, 29 March 2007.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astland disaster. Britannica, JUL 25, 2019.

Erin Kelly. The Overlooked Story Of The SS Eastland Disaster. All that's Interesting,January 16, 2018.

Eastland Disaster History Scociety.(特別感謝,該組織致力於收集記錄有關伊斯特蘭災難的所有資訊,文章大量配圖均來源於此)

最新評論
  • 1 #

    幾年前的長江輪船傾覆有誰提起?

  • 2 #

    1915年我們的生活是怎樣?

  • 3 #

    重心上移穩定性下降。

  • 4 #

    偏7度船長還不趕緊要求人員下船避險還等45度?偏7度已經很嚇人了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柬埔寨工廠迎來“倒閉潮”?“世界工廠夢”還未實現,就已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