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教育應該是全面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僅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同時也有義務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念。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求父母同樣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否則不僅不能教好孩子,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成為“壞榜樣”。

大家都聽過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句話,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變化,這時候孩子們需要更多的個人空間。

但有一些家長卻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孩子之間的尺度。在娛樂圈中,吳宗憲對自己女兒的一次舉動就成了網友們議論親子關係的焦點。

吳宗憲是中國臺灣的綜藝大咖,為了捧紅自己的女兒,他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各種節目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帶上女兒。

不過有一次吳宗憲和女兒過分親密的鏡頭卻引發了網友熱議。在一個父女兩人共同參加的活動中,女兒的禮服因為不合身,抹胸裙的領口一直往下掉。

這時候吳宗憲居然直接上手幫女兒從胸前的位置往上提裙子。當著鏡頭吳宗憲這樣的動作讓人有些尷尬。

很多人認為:二人雖然是父女關係沒錯,但女兒已經長大成人,已經不是小女孩了,父親這樣的行為是不太合適的。

其實除此之外,在很多節目中,吳宗憲和女兒之間的某些舉動都顯得有些過分親密了,比如父女倆一起跳熱舞、在節目中親吻等等。

吳宗憲的女兒吳姍儒長相不差,膚白貌美,父親一心想扶她進入娛樂圈,奈何觀眾們不買賬。

所以有些網友覺得,這其中不排除父女倆有靠親密舉動博關注的嫌疑。為此網友直呼:吳宗憲要“注意分寸”。

怎麼看待父母和孩子間的親密舉動?

1、過分親密對孩子是種“冒犯”

在生活中,大多數家庭會讓子女在長大以後開始分房睡,這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是顧及到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客觀情況。

孩子長大之後,已經不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所以繼續和父母睡就不合適了。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後,家長就應該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告訴孩子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父母對孩子過分親密的舉動,對青春期以及成年子女而言也是一種“冒犯”。

2、保持距離是對子女的尊重

父母和孩子之間雖然有血緣羈絆,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該得到尊重。

一些父母在教育和生活中會產生錯覺,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相處,是否過分親近都是自己的權利,但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孩子慢慢長大後,會更迫切地想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父母的過分親暱只會給孩子帶來困擾。

父母怎麼愛孩子才是恰當的?

1、坦然接受孩子走向獨立

大多孩子在小時候都對父母十分依賴,但長大後親密關係會漸漸發生改變,這時候一些父母就會患得患失,覺得孩子和自己不親近了。

其實換位思考,自己當初和父母相處時也是這樣變化的,當人走向獨立後,對別人的依賴就會減少,如果子女長大後依舊粘著父母,事事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才更應該讓人擔心。

所以,面對孩子走向獨立的過程,父母們應該坦然地接受,畢竟孩子總有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一天。

2、切忌“以愛之名”裹挾孩子

很多家長對孩子管教習慣“以愛之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無非就是父母口中最常見的:“我都是為了你好”。

這樣的愛會讓孩子感到壓抑,情感綁架在親子關係中也是最大忌諱。這部分父母看不到“以愛之名”背後的不妥,錯認為自己所做是理所應當,而子女接受是天經地義。

子女開始反抗,家庭矛盾加劇的情形往往是從父母“以愛之名”裹挾孩子開始的。教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大挑戰,家長們同樣需要好好摸索。

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涉嫌專利侵權,小米生態創米被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