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其實只有你自己。——張德芬

1、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

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正如作家克里斯多福·孟所說:

當我們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你經常會發現自己說的那些特質都是你自己最具備的,這是投射。

我們對別人最不滿意的地方,可能恰恰是我們需求最旺盛的地方。這是我們對自己也同樣不滿意的地方,我們才會大力地去批評別人。

所以我們對整個世界的不滿,甚至都是我們內心,投射的一種表現。

簡單點講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觀眾當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是這個道理。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剔的眼光;

一個內心成熟的人,看什麼都順眼,一個內心匱乏的人,看什麼都容易指責抱怨……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2

作家畢淑敏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整容醫生的手術刀,抵不過天下另外兩把快刀。

一把刀是時間,時間會沖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陽,漸漸融化。

還有一把更尖銳的刀,就是心靈的雕刻。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養出曠日持久的賞心悅目。”

的確,內心若發生改變,我們的精神狀態才會隨之改變。

曾聽說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工匠,因為他很擅長雕刻鬼怪,所以每天他的工作都是雕刻凶神惡煞的夜叉羅剎。

時間一久,他的心境受到這些惡魔的影響,臉慢慢也變得像惡鬼一樣猙獰,人們見了他,紛紛躲著他走。

他很痛苦,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善,於是就到寺廟請求法師開解。

法師說他可以給工匠治病,但需要工匠為他雕刻菩薩作為報酬。只要工匠雕刻的菩薩填滿整個寺院的時候,他就會為工匠治療。

從那以後,工匠開始天天雕刻菩薩。就這樣過了許久,工匠雕刻的菩薩像終於把寺院填滿。

於是,他就又去找法師。

法師看到工匠後微微一笑,只給他一面鏡子,讓他看看自己。

工匠迷惑地拿起鏡子,卻看到鏡中的自己已經恢復正常,而且眉目中還有些許佛性。

原來,他在日積月累的佛像雕刻中,心境已經隨著轉變,那些雕刻魔鬼染上的戾氣,也慢慢消失了。

所以說,想要改變自己的精神面貌,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心境。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一位朋友,初次見她時,我嚇了一跳,還以為她是學校的老師,她穿著十分成熟,看起來十分的嚴肅,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一點都不像二十來歲的大學生,身邊的人都習慣性的離她遠遠地。

多年後,我們在火車站巧遇,她笑著向我迎面走來,大喊我的名字,還熱情地擁抱我,讓我大吃一驚,心想眼前這位時尚的大美女是誰來著?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笑著自我介紹,還解釋說道:“和大學那會兒,變化太大了,認不出來了吧。

我從小家裡窮,家裡又只有我一個女孩子,你知道在農村,家裡只有一個女孩,沒有男孩,是要被笑話的,所以從小我爸媽就告訴我要爭氣,好讓我替他們掙回顏面。

拼命學習,是我唯一的出路,那些年,我時時刻刻咬著牙,提著一口氣活著,我既倔強又自卑,活得太擰巴了。

直到後來,我遇到了我現在的老公,他告訴我:“你可以不必活得那麼累,我給咱爸咱媽當兒子,你做你自己就好。”

朋友說這話時,眼中泛著幸福的淚光,當曾經的苦難能夠笑著說出來的時候,我知道她已經釋懷了,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我仔仔細細地打量著朋友,五官還是那個五官,但她確實是變了,她變得神采奕奕,整個人精神煥發,讓人忍不住想靠近。

《無常經》中的一句佛語:“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

也就是說一個人所表現的外在吉凶相貌、神態,是可以隨著這個人的心念轉變發生變化的。

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只要從心上開始改變,我們的命運依舊掌握我們自己手中。

3

一位名為艾倫·朗格的實驗心理學教授在1979年做過一個實驗:

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修道院中,她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它佈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

而另一組,則是在完全相同的飲食作息條件下,用懷舊的方式回憶和談論1959年發生的事。

實驗的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實驗前,他們幾乎都是家人陪著來的,老態龍鍾、步履蹣跚。

實驗一週後,不僅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步伐、體力都有了明顯改善。

而“活”在20年前的老人們進步更加驚人,他們手腳更加敏捷,智力測驗中得分更高。

甚至局外人,在看到他們實驗前後的照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面對如此結果,直到今天,我們雖然仍難以解釋那一個星期中,這些老人的大腦和身體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互動。

但是,從心理上真正地相信自己年輕了20歲,身體就會做出相應的配合,這已經是確定的事實。

這也證明了,衰老不單單是機體的老化,也來自心理的暗示。生理會引起心理的變化,心念更能導致生理的改變。

諾曼·文森特·皮爾(《態度決定一切》的作者、5屆美國總統顧問曾說道:

你怎樣看待自己,別人也會怎樣看待你”“想最倒黴的事就是最倒黴的人”“想最快樂的事就是最快樂的人”

可以說,我們現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們自己一手創造的。

最後,和大家分享心理學家庫埃博士經常說的一句話:每一天,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巨蟹雙魚的姑娘,即便你非常渴望愛,也請記得先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