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拜登時代在1月20日來臨,如果非要找個形容詞,應該是“幻想偉大”。拜登當天在就職典禮上強調,團結一心才能讓美國完成偉大之事。這不僅體現在美國國內,還延伸到外交。在這一方針指引下,拜登當局將修復與盟友的關係,以自己的力量重新帶領西方世界。

  就像是酒壯慫人膽一樣,拜登就職時喊出的口號讓歐洲議會突然來了勁,同時向2個大國挑釁。用一個段子來形容或許比較貼切:耗子喝了白酒,拿起板磚問:貓在哪?

  當地時間1月21日下午,歐洲議會在全會的最後一日透過一項重要決議:敦促歐盟馬上停止與俄羅斯合作鋪設“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在這份並不具有強制力的決議裡,歐洲議會毫不掩飾對俄羅斯的敵意: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正在不斷惡化,歐盟各成員國必須審視與俄羅斯的合作,包括“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歐洲議會還警示歐盟——不應繼續接納俄羅斯“來路不明”的投資。

  受到歷史悠久的“恐俄”情緒支配,歐洲議會可以輕易找到抹黑、攻擊俄方的理由,這次的藉口就是“俄反對派人士納瓦爾尼回國被抓”。藉助這個由頭,歐洲議會以581票贊成、50票反對、44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否決了“北溪-2號”工程。

  不僅針對俄羅斯,歐洲議會還通過了一份偽善的涉港決議,無視國際關係準則,再次祭出拙劣的雙重標準。此舉理所當然遭到駁斥與反對。

  以高大上的價值觀作為掩護,做卑劣低下的勾當——尤其是干涉別國內政的惡事,歐洲議會原本就是這麼無恥,還自以為掌握了對“正義”的闡釋權。而拜登就職演說中的承諾和規劃,更是讓這些歐洲的議員們亢奮,總而言之,就是飄了起來。

  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的4年,對歐洲而言是“難熬的4年”。“特不靠譜”只認錢,掄起王八拳來連自己人都照打不誤,令歐洲無法左右逢源,一時間無所適從。這也難怪德法等歐洲多國在2020年11月拜登剛宣佈當選就迫不及待地集體祝賀。

  1、歐盟拒絕廢止“北溪2號”工程,即便意味著圍堵俄羅斯的失敗

  “北溪2號”專案離成功僅一步之遙。俄方已經在2021年1月15日正式開始鋪設“北溪2號”專案僅剩的大約120公里的管道。如果一切順利,這條連線歐洲與俄羅斯的管道有望於2021年上半年“通氣”。

  如果全線貫通,俄羅斯對德國的輸氣量會達到每年1100億立方米,超過俄羅斯對歐洲輸氣總量的50%。這無疑將深刻影響俄歐關係。可以預測,歐盟在很多問題上將不會對美國亦步亦趨。正是因為面臨“失去歐盟”,美方才強烈反對“北溪2號”專案,特朗普時代已經制裁一艘參與工程的船隻及其所屬公司。而因為美方的插手,“北溪2號”工程總投資已經升至110億美元,美方現在依然沒有放棄阻止這一工程的企圖和行動。

  2、美歐關係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

  歐洲議員們喝過了頭,腿腳發飄,而真正的掌舵者卻不會迷糊。默克爾在1月21日表態:儘管納瓦爾尼案發生,但不會影響她對“北溪2號”工程的支援。

  作為傑出的政治家,默克爾肯定清楚,歐洲如果真的順了美方的意,將接近完工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廢棄,形同主動閹割。美歐當然是盟友,但歐洲一些國家,如德法,還沒到可以為了美國而自斷一臂的地步。

  德國是歐洲經濟的發動機,想讓發動機提供動力,就必須擁有足夠的能源。而俄羅斯恰好就是德國這臺發動機的主要能源提供者。德國嚴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歐洲也離不開俄羅斯這個能源供應者。美國當然也能提供能源,但價格貴出至少20%以上,讓歐洲諸國吃不消。關鍵是,以現在的實力和境遇,華盛頓既不願也無法像冷戰時期一樣付出巨大成本去補貼盟友。在錢的問題上談不攏,再親也白搭。

  3、歐盟要追求在全球範圍內的定位,必須擺脫美國的陰影

  歐洲議會以為拜登上臺就意味著歐洲可以重回“舒適區”?大錯特錯。在“特朗普時代”之前,歐洲在與其他大國打交道時,總是習慣於躲進美國的身影下,以此來顯示“我背後有人”,進而增加額外的實力加成,獲得更多利益。這種好日子已經徹底終結。

  經歷特朗普4年的折騰與破壞,大國關係徹底重構,美歐關係實際上也永遠無法回到過去。拜登當局會繼承特朗普時代一些強硬措施,更何況美國的內部狀況給拜登留下的調整餘地並不大。

  歐洲應該清醒點,正如默克爾當地時間1月21日提醒美方的那樣——不會在所有事情上都與拜登保持一致……不要認為從明天開始德美關係就會和諧……我們之間依然會有爭論……儘管美國換了總統,但歐洲仍需要在世界範圍內擔負起更多的軍事和外交責任。

  一個唯華盛頓馬首是瞻的歐洲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歐盟會極力避免被美俄的引力撕扯成碎片,並追求在全球範圍內的定位。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必會將東方視作平衡的力量。美歐、俄歐、美俄在協調利益中產生的矛盾,又何嘗不是機會和空間?戰略機遇期並未消失,在加緊發展中,冷靜觀察,等待機會。(完)

12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數字科技」給生活帶來了哪些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