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線上辦公、直播電商等如火如荼,與之相關的監管趨嚴,規範指導意見頻現;健康碼給疫情防控帶來便利的同時,個人資訊保護問題也引發社會關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網際網路產業抓住機遇,不斷尋求突破,但是伴生的新問題也讓整個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近日,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E法論壇聯合釋出《2020網際網路十大法律風險事件》,聚焦網際網路行業的新動態、新風險、新趨勢。其中,直播電商“監管”、個人資訊保護、虛假刷量黑灰產打擊、反壟斷監管等熱點事件入選。
據瞭解,這已是網際網路十大法律風險事件第五次釋出,事件評選按照“法律風險”、“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三個維度進行評選,內容包括“事件概述”和“事件評析”。事件概述主要包括風險事件的事實、傳播影響和法律風險點,而事件評析則從風險事件對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和影響進行解析。
報告指出,疫情下電商直播成行業翹楚,因網路直播營銷產業鏈複雜,存在多重主體,涉及直播平臺責任時,應根據平臺屬性加以區分。個人資訊保護領域,平臺增強透明度勢在必行。為逐漸消除人們對演算法、大資料的誤解,平臺需要在資料收集使用中遵守正當、合理、必要原則,不斷提升透明度;在演算法推薦邏輯中,應考慮人文科技倫理等因素。
資料安全:加強透明度 重視科技倫理
大資料時代,科技的創新發展與資料的挖掘使用讓民眾的生活更加智慧便捷,但是伴生的資料洩露、“大資料殺熟”,使個人資訊保護、資料服務倫理成為民眾與監管關注話題。疫情期間,四川新增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個人資訊被瘋傳、明星的健康寶照片被交易售賣等資訊洩露頻頻發生;“不刷臉不讓進小區”、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無感抓拍”看房者等事件暴露了隨意收集、過度使用個人資訊等問題。
資料使用和個人資訊收集亂象引發人們權利意識覺醒,有關部門也不斷加強監管。2020年7月,四部門針對個人生活特徵資訊收集使用不規範、App濫用敏感許可權等問題開啟新一輪治理專項。10月,《個人資訊保護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涉及一切個人資訊的活動將納入監管。
專家認為,人們已經進入數字化社會,但對資料如何收集、處理、使用等問題卻知之甚少,主要在於使用者與提供產品服務的平臺之間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要消除人們對演算法、大資料的誤解,加強個人資訊保護,平臺需要在資料收集使用遵守正當、合理、必要原則,不斷提升透明度;在演算法推薦邏輯中,理應考慮人文科技倫理等因素。同時,也需要注意到監管層面存在標準不統一、多頭監管、交叉管理等現象,做好保護個人資訊與促進數字經濟合規發展間的平衡。
當然,數字行業的健康發展,也需要重拳出擊虛假刷量、流量造假等網路黑灰產。虛假流量肆虐網路空間,刷量手段層出不窮,平臺攻防不斷升級。6月,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判決群控軟體“資料精靈”構成不正當競爭;9月,深圳中院在“微時空”案中首用證據妨礙排除規則,破題智慧財產權維權“舉證難”;11月,四家“群控”公司被判賠償經濟損失超6400萬……除刑事打擊、技術打擊外,平臺探索的民事打擊路徑也初見成效。
行業監管、政策法規接連出臺,阻擊刷量黑灰產。3月1日,網信辦釋出《網路資訊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施行,劍指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賬號、非法交易賬號、操縱使用者賬號等行為。6月,中國廣告協會發布規範,直指網路直播中的流量造假;市場監管總局加強網路直播監管,將嚴查刷單炒信等違法行為。
但是,必須承認的是,網路黑灰產業的蔓延發展,大大增加了網際網路行業監管和打擊網路犯罪的難度。目前,市面上還存在諸多其他刷量平臺仍在執行,亟待監管部門、電信運營商、網路平臺等積極行動,統一認識、釐清問題、嚴格執法、多管齊下,從根本上剷除這一非法產業存在的根基。
金融合規:落實監管要求 堅守正確價值觀
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經歷“過山車”。11月2日,證監會發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當天晚上,中國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就《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3日,上交所官網釋出公告,決定螞蟻集團暫緩上市。
1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螞蟻集團IPO前夜被叫停,一系列監管配套動作逐步壓實。專家認為,《網路小貸暫行辦法》對網際網路小貸行業嚴監管,意在壓縮擴張規模,控制風險。同時,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的態度更加清晰,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將所有類金融機構和業務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框架;按照歸併同類業務原則,對同類的持牌金融和類金融機構/業務進行整合,防止利用金融與類金融機構的規則差異進行監管套利。
金融機構的發展要合規,金融領域的廣告推廣也不例外。2020年9月,一段空姐和農民宣傳360金融借貸的短影片廣告,引發廣大網友吐槽惡俗、價值觀扭曲。360金融緊急釋出道歉宣告,下架該廣告。10月,螞蟻花唄一張“37歲施工隊長,借花唄給女兒過生日”的廣告引起熱議,網友表示:“花唄在宣揚錯誤價值觀。”12月,一條農民工飛機升艙介紹京東金融的短影片廣告,也被網友評價“三觀盡毀”,京東金融火速下架相關廣告並致歉,隨後京東集團連夜再次致歉。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始瞄向“下沉市場”,情景式的短影片廣告成為宣傳利器,但其中不乏違法違規行為。除上述案例歪,花唄、小米貸款等都拍過類似低成本、小製作,邏輯不通,劇情詭異的短影片廣告。
專家評議,按照法律規定和監管要求,在廣告領域,不能編造假故事。靠假故事當噱頭的“表演式借貸廣告”符合虛假廣告的特徵,欺騙、誤導消費者,同時,借貸廣告誘導人們負債消費、過度消費也涉嫌違背社會良好風尚。作為一種新型廣告形式,短影片廣告理應堅守價值觀,監管部門已加強對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的整治,互金平臺更需珍視自己的羽毛。
平臺發展:完善商業模式 探索治理新思路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內容、外賣、租房等平臺的興起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模式,平臺的穩定健康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
作為內容開放平臺,閱文集團的“合同風波”,推動多方探索平臺與使用者權益平衡的新思路。4月27日,閱文集團管理層更迭,平臺與網文作者圍繞合同條款引發“合同風波”。 新舊合同背後的核心問題是利益分配,即如何平衡網文平臺和作者之間的著作權益。6月,閱文推出“單本可選新合同”,根據合同匹配作家不同的發展需求,取消單一格式合同,推出了基礎協議、授權協議、深度協議,滿足不同作家的發展訴求。
專家認為,閱文集團“合同風波”背後反應出網路文學已經進入作者與平臺共生共榮時代,與傳統時代作者投稿出版社發生很多變化。平臺為打造一個成功的IP需要花費諸多資源,配置各種技術性條件,不宜把平臺和作者做二元對立式的解讀,而要有分層管理機制,平臺從管理上、權益分割上要更加細緻,注意到每個作者是不一樣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更加妥當的權益分配模式,也有利於調動作者的積極性,實現多方共贏。
疫情爆發衝擊諸多行業,長租公寓也未能倖免,蛋殼公寓暴雷讓租房平臺的商業模式問題浮出水面。6月蛋殼公寓創始人兼CEO高靖被帶走調查,外部融資全驟停,蛋殼資金鍊斷裂。11月上旬,大批租戶、供應商、保潔員聚集在蛋殼公寓總部進行維權。與此同時,全國範圍內,房東斷水、斷電、換鎖,驅趕租客的案例此起彼伏,不少地方政府部門介入。
業內專家認為,蛋殼公寓暴雷根源在於利用“現金貸”構建脆弱的商業模式,一方面“現金貸”激化市場競爭,壓縮長租公寓平臺的利潤空間,使其盈利能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現金貸”使長租公寓快速擴張的同時形成粗放、不穩定的發展模式,增大平臺經營風險。反觀長租公寓商業模式,的確可以解決租房中的諸多痛點,但需要警醒的是:如何強化資金監管和對平臺的管理,避免租金貸異化為長租公寓平臺加槓桿非理性擴張的工具。
商業模式、資金管理、權益平衡,企業發展除面臨這些因素的挑戰外,政治關係也讓企業的市場機會存在更多不確定性。6月以來,印度連續三次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對有中國背景的App採取禁用,中國出海網際網路公司幾乎無一倖免。美國政府也對中國科技企業步步緊逼,中國科技企業出海受阻。
中國科技企業出海遭遇逆全球化的浪潮,不僅要直面海外企業競爭,還要應對不同國家的政府行政手段干預。專家建議,出海企業不僅要做大做強技術實力,還要建立完善的內部合規審查制度,密切關注不同國家的法規變動,適時作出調整。在多重複雜因素影響下,出海企業需要重估海外市場的機會和風險,尋找新的生存模式。
監管趨勢:聚焦直播電商、反壟斷 強化法治化思路
疫情暴發重創線下零售業,直播電商成為行業翹楚。商務部資料顯示,前11個月,電商直播超2000萬場。伴隨直播電商的崛起,假貨、刷單、虛假宣傳、售後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湧現。5月,羅永浩直播賣花遭大面積投訴;11月,辛巴直播間售“假燕窩”遭曝光、調查。
為推動直播電商規範發展,與之相關的行業標準逐步落地,監管不斷趨嚴。6月,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網路直播營銷行為規範》,對從事網路直播營銷活動的主體提供行為指南。11月,網信辦、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分別針對直播營銷資訊內容、直播營銷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以及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內容價值觀等細化監管。
行業專家認為,因網路直播營銷產業鏈複雜,存在多重主體,需要釐清主播和平臺的責任。主播帶貨是一種廣告推廣行為,但主播的責任認定也應當區分“自營商品宣傳”和“為其他商家宣傳”。涉及直播平臺責任時,也應根據平臺屬性加以區分。比如,電商平臺應根據《電子商務法》承擔和履行相應的管理和監督責任;短影片等非電商平臺也應根據其業務調整而納入《電子商務法》;小程式等僅提供網路技術服務的直播平臺承擔相應責任。
2020年11月,伴隨著市場監管總局釋出《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反壟斷監管大幕升起。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豐巢收購中郵智遞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調查,分別處以50萬元的行政處罰。24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此外,各大會議也將反壟斷列為工作重點。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八大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2日,銀保監會黨委擴大會議要求,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24日,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強化交通運輸領域反壟斷。
專家認為,連續出臺的反壟斷政策,密集召開的高層會議,再加上反壟斷行政處罰,預示著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到來。但反壟斷不應只有一種聲音,而應在法治化軌道上強化監管和實施反壟斷措施。監管思路需要凝聚共識,反壟斷不是把傳統工業化時代的反壟斷經驗應用到數字經濟時代,理應充分考慮數字經濟特點和資料規模經營的發展趨勢,鼓勵企業基於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的科技創新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