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於一群中,有感而發。
人最大的煩惱就是向外求。修行是向內求的。
大家來群裡打字,各有各的因緣。明白自己的因緣,就是明心。明心就能得利,也是一種明心見性的近似。
所以吵與不吵,爭與不爭,罵與不罵,都是平等一體。
我現在寫這幾個字,就是有感而發,發出來,則從模糊到清晰,從無邏輯的感受到有邏輯的語言。
我寫出來的因緣在此。
至於有人看到了我寫的字,而產生爭辯。因為我明確我的因緣是讓自己的感受變成思考。所以我就不會同他去爭辯。
如果,我是以來教別人的心態寫字,當有人否定我,與我爭論時,我就會動怒而與之爭辯。這也是因緣所致。
以什麼因緣來打字,在於你的心。即所謂,一切唯心造。
一個小群,就是一個世界。每一個人來到群中,都有一個緣,這個緣就是你的心。進入這個群之後,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豐富的言論,有你所旁觀的,有你所參與的。慢慢的,你就忘記了你當初為什麼來這個群的初心。最後你一點一點剝離掉那些非真心之後,找回來真心,明心之後。就能見性,而回歸本體。到那個時候,就不再言語。
我加了許許多多的群,假設在某一個群,找到了初心,那麼所有的群皆找到初心。在某一個群明心見性,則在所有群明心見性。這即是一體同觀分。
你有一個念頭,而產生一個緣,因為這個緣,而加群。這是一體生一相。但是你肯定會加許許多多的群,這便是一體生無窮多相。
在某一個群中,說了一些管理員不喜歡的言論,被踢了。這便是一相的生滅。一相雖然生滅了,對於找回初心,卻是有幫助。
這便是,群,非群,名群。
明心才能見性,如何明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家都記得這句話,卻不記得這句話之前的句子。“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六根生的心,非真心,非初心,非投身於人的那個緣。不住六根才能找到最初的那個心。即所謂,應物所住而生其心。
怎麼斷六根,閉眼斷色。與心便接近一分。
閉眼即修行,無錯否?
眼容易閉,色容易斷。聲呢?聲就不容易。所以可以說聲是境界。說應無所住是境界,可以。
然而,金剛經告訴我們,法,非法,名法
斷聲音的境界是法。
戴一個大耳機,是非法
法,非法,才名法。
戴個大耳機,一樣斷聲。
以聲斷聲,亦是斷聲。
等等,諸如此類。
最近看了劉豐教授,王德峰教授的影片。
他們各自從科學和哲學的角度來詮釋金剛經,來詮釋佛法。
這也是,法,非法,名法
金剛經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劉豐教授說法,王德峰教授說法,夢參老和尚說法,你說法,我說法,諸法皆不斷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有大善心,有大善心者,方便眾生,方便眾生者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