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美國和伊朗就較上了勁,預示接下來的10年裡中東仍將處於不穩定狀態。
2019年12月29日,美軍接連3次轟炸了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旅”,這是對當月27日伊拉克石油重鎮基爾庫克一處軍事基地遭遇襲擊的迴應。在那次襲擊中,1名美國商人身亡,4名美軍士兵受傷。戰況沒有懸念,在美國強大武力的打擊下,相關武裝組織至少25死55傷。
應該感到委屈的是沙特。2019年9月14日,沙特東部核心產油區的2處石油設施遭到無人機和巡航導彈襲擊,美方也很快將矛頭對準伊朗,認為是伊朗支援的武裝組織所為,但卻沒有采取軍事手段教訓伊朗。所以說,美國在中東的所有承諾里,除了保護以色列這一條,其餘都成疑問。
伊拉克方面對美軍在本國領土上的肆意妄為和惡性報復十分不滿,甚至發出宣告“考慮不再配合美國一起打擊IS”。
但在美方看來,膽敢襲擊美國人就要付出10倍乃至100倍的代價,這是理所當然。對付襲擊就要用更加血腥和猛烈地報復作為迴應。這就是最先進工業國對單純能源輸出國的碾壓。
然而不同以往的是,美軍這次行動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可以說,前面的襲擊只是虛招,後面的才是實招。美國或許以為親伊朗勢力的動作也不過爾爾,可接下來卻捱了“當頭一棒”。從2019年12月31日開始,數以千計的什葉派組織成員和支持者穿過“綠區”檢查站來到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門口。而負責保護美國使館的伊拉克安全人員則上演一出“我家大門常開啟”,沒有阻止這些人進入“綠區”。由此可見人心所向。強烈的反美情緒正在伊拉克爆發。
這麼多人把美國大使館包圍起來,喊著反美口號,焚燒星條旗,並燒燬了一些大使館所屬建築。而美國使館的安全人員則毫無顧忌地向人群發射用於驅散的刺激性溶劑。美方還加派約1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而美國大使則率先逃之夭夭。
鑑於形勢危急,美國防長埃斯珀被迫宣佈“將增派更多兵力來解救使館人員”,會在未來幾天內派遣750名士兵協助防衛。
當地時間1月1日,在美國決定向其位於巴格達的大使館增派軍事力量後,衝進大使館的伊拉克人也明白“好漢不吃眼前虧”,在盡情用石塊問候美國人的主體建築後,相繼撤走。外媒報道稱,示威者是在收到什葉派民兵組織的通知之後才開始撤離,似乎有見好就收的意味。
在巴格達,又險些上演另一出“逃離德黑蘭”。幸虧持續時間短、烈度相對較低,這次針對美國大使館的圍攻並未導致美方人員的傷亡。但無論如何,敵意螺旋在持續升高。
白宮方面則在1月1日明確把這次事件歸咎於伊朗,認定德黑蘭方面要對美國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負全責,還威脅伊朗“會付出巨大代價”。不過另一方面,白宮又對媒體表示“不會選擇與伊朗進行戰爭”。
大棒高高舉起,卻只對空氣惡狠狠地揮動了幾下,然後就悄悄收了回去,白宮就這樣忍氣吞聲?既然認定德黑蘭方面所操控的“什葉派之弧”發揮了作用,為何不對伊朗進行必要的懲罰?這樣虎頭蛇尾很不美國。更何況,伊拉克內部的“親美”與“親伊朗”勢力在進行激烈爭奪,經此一事,“親伊朗”勢力無疑將取得上風。
無論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還是超強遏制,其背後隱藏的一個事實是美國不願用戰爭方式來解決伊朗問題,更何況,戰爭只能取得暫時的效果,卻會造成長期的惡性影響。伊拉克多數是什葉派,而薩達姆屬於遜尼派。美國推翻了薩達姆,實際上給伊朗做了嫁衣。美國在戰術上取得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利,同時也讓自己在中東這個“泥潭”裡陷得越來越深。
現在在伊朗問題上,美國就面臨這兩難:打,是應該,不打,是悲哀。騎虎難下。在白宮的計劃裡,中東地區已經不是美軍佈防的主要方向,甚至提出了“撤出中東”。
美國防長埃斯珀不止一次強調,美軍要把戰略重心轉移到對抗大國上。為此,五角大樓開始調整美軍在全球部署的側重點。首先就是要把美軍從非洲大規模撤出,基本放棄在西非的存在。接著,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的艱苦談判也似乎見到了曙光,或將在2020年簽署一份和平協議。收縮駐非洲美軍和駐阿美軍無疑是一個訊號,意味著美國試圖終結延續近19年的反恐戰略,轉而重新配置軍力資源。
可2019年底到2020年初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卻牽制了美國,讓美國不得不回頭收拾一下殘局。目前美軍在伊拉克還駐紮約5000多人,在這次事件發生後,有訊息稱美國還將增派4000多人到伊拉克。
伊朗存在的重要意義在於,打破了白宮的如意算盤,打亂了美國調整全球部署側重點的計劃。美國想甩手,想撇開爛攤子,沒那麼容易。意外和衝突會一直持續,要讓美國的資源儘可能多地消耗在中東這個無底洞裡。
就像相聲段子所說的那樣——“有一種失敗叫正眼看你一眼就算我輸”。可現在美國雖然內心裡覺得伊朗無足輕重,可還是忍不住用正眼去瞪、去盯、去恐嚇,無形中也賦予伊朗一種“大國地位”。話說回來,伊朗死死揪住美國的褲腳,用最低的成本消耗美國最多的資源,讓其無法從“中東泥潭”抽身,當然值得派遣6000多噸的052D型驅逐艦為其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