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些新聞咱們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就是一些囤大蔥的人本想著到年底價格暴漲能狠賺一筆,結果砸手裡了,哭天喊地的求助。說起來很可憐,卻又讓人恨。
這說起來,不怨別人,只怪自己。出現這種情況,一是短視,二是認知不足,三是別有用心者的挑唆。
大蔥算不上是蔬菜,可以把它當做是一種調味品。炒菜下面的時候熗個鍋,提提味。大蔥炒雞蛋雖然好吃,不過如果太貴的話,青椒炒雞蛋、圓蔥炒雞蛋味道也不錯。
大蔥短期內可以炒作一番,但是不能作為一個長線產品。當然了,有一部分人確實賺到了,關鍵在於他們能夠及時出手。從幾毛錢,漲到幾塊錢,再到十多塊,利潤大的時候當然風險也會高,普通的菜農是看不到這點的。菜農畢竟沒辦法直接到達終端渠道,多數還要靠中間商。所以有的地方,就是中間商告訴菜農價格還要漲,不要賣。價格漲上去之後,他們再來收購。菜農就聽信了他們的話。但是對於中間商來說,很多時候他們是沒有成本的,不承擔風險,只是中間倒了幾手。最後如果達不到他們預想的價格,就不會收菜,最終受損的還是普通菜農。還有就是,如果價格太高,國家也會出手調控,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國家不會讓它亂起來。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建立基層組織來進行統一調控就顯得有必要了。一方面可以直接對接市場,使市場資訊能準確、及時的到達農戶手裡。二是可以合理的制定出指導價格,保證農產品價格不會太低也不會太高,消費者和農戶雙方都能有獲益。三是能實現規模化和標準化,面對一些超級終端,有助於提高農產品的價格,保障農民的收益。
所以簡單的進行市場囤貨,確實能提升自己的收益,但是超過一定的度,吃虧的機率還是會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