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摩羅什曾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教,佛門,佛緣,永遠是莊重而肅穆的詞彙。每一個信仰佛教的出家人都有著自己的世界,雖然他們有別人看不透的人生,卻也享受前所未有的輕鬆與簡單。

有這樣一位佛門中人,他是90後,卻選擇在13歲的時候皈依佛門,遠離世俗紛擾。或許是命中註定的佛門緣分,23歲的時候他成為了佛教的住持,寂源的人生,在平靜中走向輝煌。

佛門之緣

1990年,寂源出生於貴陽市的一個普通的家庭。孩童呱呱墜地原本不是什麼稀奇之事,可寂源卻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他有著大大的耳垂,飽滿的面龐,小小年紀看起來慈眉善目,頗有彌勒佛的風範。眾人紛紛誇讚,寂源將來或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寂源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就不同於常人,新生下來的小孩哭鬧十分正常,而寂源始終安靜,天生的一副笑模樣,看起來十分討人喜歡。隨著寂源的成長,他繼續保持著一副與世無爭的狀態,不參與正常的社交,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寂源的生活有著固定的安排,他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打坐,口中振振有詞,無非就是一些佛門、普渡眾生之類的詞彙。

寂源的父母十分疑惑,他從小沒有接觸過佛門一類的東西,卻對它如此痴迷,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與此同時,寂源的父母們開始恐懼,如此一反常態的孩子,是不是中了邪?

那時候人們並不會想到,出現種種反常行為的寂源,似乎天生就與佛門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寂源看到了一本《佛經》,一開始他只是淺淺地閱讀,然而書中的內容太過吸引人,寂源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這本《佛經》是寂源的佛教啟蒙書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佛教緣分的大門,是寂源親自開啟的,卻也是無師自通的結果。從喜歡上佛教文化開始,寂源就十分虔誠。他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冥想,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

遁入空門

13歲的那一年,寂源已經閱讀了足夠多的佛門書籍,他對佛教近乎痴迷,於是向父母提出了自己要出家的想法。此言一出,寂源的父母大為震驚。

寂源原本出生於普通的人家,父母對他有著殷切的期望,他原本應該成家立業,有著自己正常的生活,而不是遠離紅塵,成為一個清心寡慾的人。

儘管父母百般不情願,但是他們深知寂源的性格,他從小內斂卻又堅韌,一旦自己認定了某一件事情,便絕不回頭。

寂源的父母知道,如果堅決阻止寂源出家,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就這樣,寂源的父母忍痛同意了寂源的出家請求,寂源如願以償,皈依佛門。

起初寂源來到了貴州市的“黔明古寺”,開始系統地修習佛法。那時候的寂源只有13歲,不論是寺廟中的師兄弟還是師父都沒有對他抱有太大的期望,這樣小的年齡,又能夠真正悟出一些什麼呢?出人意料的是,寂源除了十分努力之外,還擁有過人的天賦。

15歲的那一年,寂源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江西佛學院。江西佛學院的門檻極高,只有高階僧侶才能夠進入,由此足可見寂源的佛教水平之高。

在佛學院進修的時候,寂源毫不懈怠,他認真體味佛門文化,看到了別人沒有發現的佛門奧妙。因為寂源對佛教天生的熱愛,他進步的速度極快,這引起了佛門大師佛源和尚的關注。

經過師父的指點,寂源的佛教文化再上一層樓,他終日跟在師父的身後潛心修行,遇到疑惑的問題便虛心請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在佛學院學習了3年之後,寂源再次憑藉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殺出重圍,贏得了所有人羨慕的眼神。寂源的努力和天賦異稟再次吸引了佛教大師一誠長老的關注,他希望可以收寂源為關門弟子。

一誠長老?何許人也?他是佛教學界鼎鼎有名的大師,眾多的佛教愛好者久仰大名,潛心請求拜他為師,然而一誠大師要求極高,期待緣分,縱使求學的人絡繹不絕,卻沒有一個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奇怪的是,寂源偏偏就成為了那個例外。沒有收徒先例的一誠長老主動收寂源為弟子,還是關門弟子,也著實是因為看中了他的天賦與才能。

一誠長老是中國佛學協會的會長,跟隨他學習,寂源接觸到了之前從未觸及的知識和領域,看到了不一樣的佛學風景。

在一誠長老的教誨之下,寂源漸漸意識到,他人之於佛門,不僅只有崇敬和熱愛,還有責任。自此,寂源將普渡眾生、宣揚佛法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下定決心用一生守護。

2013年的時候,寂源來到了西來庵。這是一座明朝就已經建立了的寺廟,然而因為戰爭的影響,西來庵已經滿目瘡痍,殘破不堪。

選擇在這裡立足的時候,眾多人都十分不理解寂源,他有著百年難得一遇的天賦,一生與佛門結下不解之緣,他的生活原本應該坐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高高在上向眾多虔誠的信徒傳遞佛法,而不是在一個滿目荒涼、無人問津的小小寺廟之中,荒度餘生。

面對眾人的質疑,寂源只是笑笑,在他看來,那些香火鼎盛的大寺廟雖然好,卻始終不屬於自己。他希望將更多的佛教知識傳遞到佛教文化未曾到達的地方,正如西來庵。既然已經選擇了佛教這條路,寂源就已經做好了孤獨、淒涼、艱苦的準備。

如今想來,選擇在西來庵紮下根來,又何嘗不是寂源的責任呢?事實證明,寂源的選擇沒有錯。在當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援下,西來庵擺脫了殘破不堪的場面,建築加固,油漆粉刷,那個經過戰爭破壞的西來庵,似乎又恢復了明朝時代的輝煌。

那年,23歲的寂源成為了西來庵的主持,這裡香火鼎盛,朝拜的人絡繹不絕,而那個精通佛法的寂源大師,也成為了眾多人追捧的物件。

這位年輕的90後,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厚重的佛教文化的造詣,僅僅10年的時間,寂源憑藉一己之力,真正走進了佛門。

愛你所愛

或許在某些人看來,寂源這樣的行為太傻,繁華的世界原本就存在著太多未知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探索,遁入空門之後,他終日與青燈古佛為伴,冷冷清清,在最應該揮灑青春的年紀,寂源就已經失去了所有的熱情,這樣的人生,既無趣也沒有價值。

事實真的如此嗎?正如古人說的那樣:“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沒有人能夠完全感受寂源的人生,更沒有人能夠體會到寂源的快樂與痛苦。

在外人看來,寂源的佛門生活孤苦無依,沒有消遣,永遠只有日復一日的佛經、打坐、懺悔。人們並沒有想到,在寂源的人生之中,這一切才是最讓人迷戀的事情。

在這個人人追求功名利祿的時代,太多的人身不由己,他們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著,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心靈歸屬。

與那些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相比,寂源是優越的,他真正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為之不懈奮鬥。或許人生本應該如此,不畏懼外界的眼光,向著新的方向。吾心安處,即是吾鄉。

人們經常說,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寂源便真正地用一生詮釋了這個句話。13歲出家,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90後卻一心向佛,23歲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佛教的住持,站在了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到達的高度,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寂源的佛教能力的基礎上的。

他所有的能力,都是熱愛與奮鬥的結果。淺喜如蒼狗,鍾愛如長風,10年的時間,熱愛兩個字教會了太多人堅守,也幫助無數的人走上了世界的巔峰。

電影《無問西東》中曾經有著這樣一句話:他們的愛與風華,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敢,無問西東。生命是一場註定孤獨的旅程,我們總會相遇,也終究需要面臨離別的苦難。

皈依佛門的人只是看淡了生死,卻並不代表他們無畏人世間的苦難,不論如何,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生活,雖然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不盡如人意,但這也是每個人的責任,亦是宿命。

每個用心追求自己熱愛事物的人都是生活的勇者,他們或許會受到外界的質疑,或許會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或許與自己從前的生活漸行漸遠。

然而那又怎麼樣呢?來時行色匆匆,離去時兩手空空,人生原本就留不住什麼,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享受當下,無懼未來。

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上陽賦》和《甄嬛傳》哪裡像?4點很相似,王儇甄嬛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