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四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動用了除戰爭外的所有選項打壓中國,導致中美關係呈自由落體式下降。無疑,現階段中美關係正處於兩國建交四十年來的最低點,雙方亟待破冰。本月20日,拜登正式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全世界都在觀望他反覆強調的“改變”是什麼,尤其是對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
全球化智庫(CCG)釋出報告《拜登時代的中國與美國:趨勢與應對》稱,拜登時代美國對華政策會有所轉變,中美關係將出現四大變化。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會趨於理性,重新回到建制派所主張的傳統軌道;有望重啟對華貿易談判,但強調與盟友的合作;中美多邊合作領域有望拓寬,如在應對氣候變化、抗擊疫情等涉及雙方共同利益的領域;人文交流預期將恢復,拜登政府會放鬆各類對華交往限制。到目前為止,拜登本人並未就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有過清晰的路線表述,但中方歡迎拜登的上臺能夠給中美關係帶來積極變化,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近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表示,拜登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多次提到美國有太多需要治癒,太多需要恢復,我想中美關係也是如此。顯然,中方已經做好了與美國新政府進行有效接觸的準備,樂見雙邊關係改善,接下來就要看美方是否有足夠的誠意帶來實質性變化。
對於華府的人事變動所帶來的外溢效應,美國傳統盟友均表示歡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更是稱“美國回來了”,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對特朗普時期“美國優先”的憎恨。某種程度上說,拜登倒是不負眾望,上任第一天就一口氣簽署15項行政命令和兩項機構規定,包括重返《巴黎協定》、世衛組織,體現迴歸多邊主義外交路線。但歡呼“美國迴歸”背後,美國的盟友實際上對拜登政府仍舊持謹慎的觀望態度。其中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外交政策及安全事務高階代表博雷利就表示,歐洲無法確保美國的可靠程度,不能因拜登上臺而轉移視線。
美國盟友尚且對拜登上臺“疑神疑鬼”,中國何嘗不是如此。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歡迎美國新政府給中美關係帶來積極變化,但不會一廂情願地押注拜登會給中美關係帶來實質性變化,大國博弈可不是過家家。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早已是美國朝野兩黨共識,作為奧巴馬時期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重要參與者的副總統拜登應該不會如此健忘。換言之,拜登時代美國對華政策基本是換湯不換藥,所謂的變化僅僅是指打法,相較於特朗普會偽裝的紳士一些,可魔鬼始終是魔鬼。
拜登本人對華政策沉默是原因的,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面對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拜登需要時間去恢復美國的元氣,同時安撫疑心重重的盟友,若此時同中國亮牌,拜登將面臨兩線作戰的艱難處境,對華外交暫時休兵不失為上策。當然,這種所謂的休兵建立在特朗普對華政策遺產之上,即不進一步對華施壓。待美國緩過神後,拜登勢必會圖窮匕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藉助拜登的執政核心團隊的一系列任命,對其未來四年的對華政策可以瞭解一個大概。在對外政策上,美國國務卿的人事任命是一個重要風向標,被稱為“美國史上最差國務卿”的蓬佩奧雖然走了,但其繼任者也絕非善類。近日,美國候任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同意特朗普對華強硬政策”,中國是美國的“最大敵人”,彷彿就是蓬佩奧翻版。
此外,“重返亞太”推手坎貝爾將加入拜登政府,出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度太平洋事務協調員,主管亞洲事務,包括對華關係。在敏感的貿易領域,拜登提名華裔戴琦擔任貿易代表,她曾表示應該強硬和有策略地對付中國。不難看出,拜登極為重視對華關係,不排除中美關係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
任爾風吹浪打,我自佁然不動。中國要進一步發展,中美關係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既然躲不掉,就只能狹路相逢勇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