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前的寧靜比暴風雨本身更令人心悸。
如果未來中東發生大規模戰事,那麼首先發出請柬的就是美國。公然在伊拉克將伊朗一位少將炸成了碎片,五角大樓居然還聲稱是“防衛行動”——目的就是震懾伊朗,令其今後不敢再對美方人員發動襲擊。美國總統在自己的莊園煞有介事地宣佈:打死蘇萊馬尼就是為了終止與德黑蘭可能發生的戰爭,而非開啟新的戰爭。
嗯,殺了對方一位重要將領,然後向對方表示這是“善意”,再來一句“咱們以後可以愉快地玩耍了,因為我掰掉了你的一顆牙”,這種只有霸權國家才能理解的邏輯就這樣堂而皇之地成為美國對外界的正式迴應。然而事實也許是,拔掉了老虎的一顆牙,受傷的老虎只會更凶猛。
無論在戰場、在隱蔽戰線、在遊戲和動漫中,蘇萊馬尼都是伊朗的英雄,是抵制外部威脅、推進中東戰略的民族魂,更是伊朗的“影子國王”和實際上的“二號人物”。美國用一種殘忍的方式將其殺害,連個全屍都不留,等於是向全體伊朗人發出戰爭邀請。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以說,美方的相關宣告就是在火上澆油,是二次侮辱,似乎生怕伊朗不會對美國人進行報復。比利時智庫“國際危機小組”指出:白宮曾經發誓絕不讓美國捲入新的中東戰爭,但襲殺蘇萊馬尼的行為令一切緩解緊張局勢的努力都付之東流,等於向伊朗發出了“宣戰書”。伊朗問題分析專家也表示:美國公民最好全部從中東地區撤出,越快越好。
針對敵方的關鍵人物實施“定點清除”和“肉體消滅”,往往是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前奏。21年前北約干涉和入侵南聯盟,就伴隨著暗殺和爆炸。
美國民主黨表達了憂慮:世界上沒有蘇萊馬尼會變得更美好,但這次導彈襲擊沒有得到國會授權,美國人也不希望與伊朗開戰。美軍已經不得不為幾乎無法避免的局勢升級做好準備。前副總統拜登則批評白宮“往火藥桶裡扔了大量的炸藥”、“令局勢毫無必要地進一步升級”、“中東很可能爆發巨大的衝突。”
現實也正是如此,中東局勢離懸崖邊越來越近。美國採用一種可恥的方式謀害蘇萊馬尼僅僅3個小時之後,伊朗方面就誓言“要為蘇萊馬尼烈士報仇”、“抵抗力量全體成員會猛烈還擊”、“不會放過雙手沾滿烈士鮮血的惡魔”、“殺死蘇萊馬尼的罪犯必將受到嚴厲懲罰”、“美國要為這種冒險行為所帶來的一切後果負責”。在蘇萊馬尼遇害當天中午,他的副手卡阿尼就接任了他的職位,以示絕不屈服。
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拉萬奇1月3日在接受美媒訪問時重申:美國人已經殺死了伊朗最受愛戴的將軍,等於開始了對伊朗的戰爭。伊朗將作出必要的報復,時間和地點由我們來決定!
全球多地都爆發了反美活動,高舉“打倒美國”標語,還焚燒了美國國旗。美方似乎已經有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美國已經決定向中東增派至少3500名士兵,這些兵力將部署至伊拉克、科威特和其他可能遭受攻擊的區域。
紐約發出警告,聲稱該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因為“美國與伊朗已經進入事實上的戰爭狀態”,而且“不知道事態將如何發展”。曾經遭受過意外重創的紐約絲毫不敢大意,擔憂“伊朗方面對那些著名景點感興趣”,一刻都不敢放鬆警惕。
現在警方還未獲得任何針對紐約的具體而可信的威脅,美國人就如臨大敵,把很多資源都部署到容易遭到攻擊的位置上,甚至在美軍刺殺蘇萊馬尼之前就準備好因應措施,不少負責安保的人員都配備了長槍,還發動居民提供可疑情資,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從事實進行判讀,美方其實已經充分預料到此次行動可能帶來的衝擊,並進行了推演。而白宮之所以最終下令襲殺蘇萊馬尼,或許是要達到幾個目的:
1、保護在中東的美國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給中英德3個國家打了電話,通報對中東局勢的立場,主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依然致力於為局勢降溫”,尋找轉圜的空間和餘地。當然,煮熟的鴨子嘴還是硬的,蓬佩奧同時還聲稱“除掉蘇萊馬尼是必要的,但不希望與伊朗開戰,也不會看著美國人處於危險中。”在面對媒體時,蓬佩奧解釋發動突襲的理由:基於情報部門的評估,蘇萊馬尼策劃的一個行動將對至少數十名美國人產生生命危險,除掉他就是為了終止這個計劃,同時降低伊朗代理人的危險性和殺傷力。
多麼冠冕堂皇,多麼充滿“愛心”!顯然,美方不會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只是感覺到這次暗殺沒有取得預想之中的效果,反而隱隱約約感受到巨大的風險正在逼近。美方就像打碎了瓷器的小孩子試圖掩蓋和塗抹事實,以儘可能拖延懲罰的到來。
2、決不許伊朗脫離美國的控制,決不許伊拉克倒向德黑蘭。忙著找其他國家給伊朗帶個話的蓬佩奧不會忘了伊拉克。他對伊拉克總統發出指示:美國希望伊拉克保持獨立。這句“黑話”隱含了深意,最好的翻譯恐怕就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在一個記者會上,奧布萊恩明確表示:若伊拉克議會通過驅逐5000多名駐伊美軍的決議,將令華盛頓方面感到“非常失望”,因為美國為伊拉克投入了無數金錢和鮮血,在支援伊拉克方面非常慷慨,“伊拉克人應該感謝美國保衛他們的主權。”
在2019年的最後2個月,美軍駐伊拉克的基地遭到11次襲擊,12月27日更是遭到31枚火箭彈的“洗禮”。作為報復,美軍12月29日空襲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5處親伊朗武裝的地面設施。但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隨即包圍了美國在巴格達的大使館。美軍親自培訓的伊拉克精英武裝放任抗議者湧向美國大使館,已經表明人心所向。美國在伊拉克投入再多資源,也無法獲得多數人的擁護。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比想象的還要大,伊拉克議會表決的結果很可能是驅逐美軍!這恐怕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白宮方面認為伊拉克的大勢已經掌握在伊朗手裡。如果不來一次讓對方痛徹心扉的打擊,美方就只能“忍無可忍從頭再忍”,然後灰溜溜撤走。
如果要為白宮找到謀害蘇萊馬尼的理由,這算一個。蘇萊馬尼之所以百密一疏,死於美國人的3顆導彈突襲之中,就是要到伊拉克活動,促使伊拉克議會最終做出驅逐美軍的決定。而現在伊拉克議會的前兩大黨派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基本取得了一致。
美國在用一種血腥而狠厲的方式警告伊朗,更是在警告伊拉克人。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到現在已經陣亡近4900人,負傷人員超過6萬,超過50名承包商被殺。在伊拉克,美國先後付出了3萬多億美元,還不包括照顧傷殘軍人的長期開支。
從這一層面來看,伊朗實際上已經碰觸了白宮的“要害”。美方已經給伊朗劃出了一道紅線——伊拉克絕不能倒向伊朗,否則中東就將開啟與美國脫鉤的程序。
3、美國政客為了選舉利益而命令美軍採取行動。殺掉蘇萊馬尼,不是陰謀,而是陽謀。據外媒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時一致認為,美方襲殺蘇萊馬尼令中東地區的形勢“極度惡化”。俄方指出,美方創造了一個惡劣先例,即一國在第三國悍然殺害另一國的軍事人員,這將成為日後的亂源。莫斯科方面還強調,美國政客出於選舉考量而命令美軍策劃和實施了這次暗殺。
可以說,伊拉克問題、伊朗問題已經與美國大選牢牢綁在一起。白宮甚至並不在乎美國人的生命,否則也不會讓大兵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伊拉克等地為一個虛妄的“霸權”而流血喪生。白宮真正在乎的只有選票,為了選票就必須拿出亮眼的成績。
在伊拉克,美國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都沒能令伊拉克人歸心,也沒能取得最終的完全勝利,如果美軍還被伊拉克通過合法手段趕出去,這將意味著“大統領”可以不用參加總統大選,直接宣佈失敗即可。
美方在進行軍事冒險之時,從未考慮過遵守什麼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在加劇動盪與達到目的之間,美方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軍事手段和極限施壓固然無法治本,但白宮也沒追求過治本。寧肯遭受國際社會的指責,美國也要動用武力將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這是一個“全球帝國”的實力與底氣所在。
當然,為了穩住中東的秩序,美方也有失分。其中最大的一項恐怕就是在客觀上也幫了德黑蘭一把。在嚴厲制裁下伊朗的日子並不好過,本來內部各種派別正在爭吵不休,分歧極難彌合,社會上也產生了一些動盪,但美軍的轟炸聲和蘇萊馬尼的慘烈之死讓各派放下了爭執,伊朗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白宮下達的空襲命令意外幫助德黑蘭掃清了很多障礙,強硬派和保守派在危機和國恥面前又站在了一起。
現在的情形就是,伊朗吃了悶虧,指著美國喊“你等著!”美國嘴上說“我等著,你放馬過來!”其實美方心裡還是比較憂懼。等著另一隻靴子落地的過程是痛苦的,而自作自受的美國只能體驗這種焦慮。一句話,這事兒沒完。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哪顆火星就會引爆這個充滿甲烷的氣球。
-
1 #
-
2 #
伊朗的報復行動越多越好!
-
3 #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
4 #
美國這下攤上事了,攤上大事兒了,看伊朗怎麼收拾你報復你。
-
5 #
這好比一個沒有爆炸的炸彈隨時準備著!
-
6 #
世界沒有美國會更好
這是美國對待中東的長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