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炙手可熱的軍方人物、曾立下顯赫戰功的蘇萊曼尼少將被美國"斬首"後,中東局勢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截至目前,伊朗已經轟炸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和部分軍事基地,在火藥桶被逐漸點燃的情況下,歐盟各國都感到如履薄冰。
讓外界始料未及的是,就在美國和伊朗喊打喊殺之際,英國卻做出了"火上澆油"的舉動。據俄新社1月5日報道,英國於日前出動兩艘軍艦趕赴波斯灣。倫敦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英國民眾安全,英國外交部強調,希望英國民眾這段時間不要去伊朗和伊拉克。
英國國防大臣表示,英國將盡一切可能去保障英國民眾和船隻的安全。在出兵之前,英國軍方和美國防長埃斯珀進行了具體討論,就目前來看,英美很可能達成了某種"神祕"協議。
在英國出兵波斯灣之前,伊朗對德國發出了強硬警告。伊朗認為,德國對蘇萊曼尼被炸身亡的宣告不符合實際,從某種意義上說,德國是美國發起"斬首行動"的助攻者。伊朗強調,蘇萊曼尼對打擊恐怖分子、維護歐洲穩定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德國卻有意無意地支援美國,顯然就是和美國沆瀣一氣。
伊朗的突然叫板,讓德國感擔非常擔憂。德國在4日喊話德黑蘭,稱德國將積極尋求和伊朗的直接對話,德國會致力於緩解緊張局勢,並在聯合國努力調停衝突。為了安撫伊朗,德國還刻意強調,柏林並沒有增兵伊拉克的打算,不過是過去還是未來,任何打擊極端分子的行為都是幫助德國。
德國的言下之意無非就是:柏林沒有出兵力挺美國的傾向,請伊朗切勿兵行險招針對德國,此外,在清除恐怖分子、解決歐盟後顧之憂方面,蘇萊曼尼將軍確實付出甚多。很顯然,德國並不願意和伊朗正面硬剛。
英德態度之所以會如此天差地別,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英國擁有寬闊海域作為天然屏障,且地理位置距離伊朗很遠,退一萬步說,即使德黑蘭想要報復英國,但以伊朗目前的實力,要想將彈道導彈發射到英國本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但德國卻不同,一旦伊朗決定對德國動武,那數千枚導彈必然會讓德國吃不了兜著走。因此,德國絕不願意當美國的馬前卒。
第二,中東如果發生大規模戰爭,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伊朗和以色列,但隨後遭重的就會是德法——蜂擁而至的難民會讓德法不堪重負。在這個時候,萬里之外的英美一定會選擇坐視不理。對美國而言,只要德法被難民危機拖住,歐盟在短時間內就無力繼續挑戰美元霸權,與此同時,白宮還可藉機讓德法牽制伊朗火力,一舉多得,何樂不為?
第三,相比較於德法,英美的關係要更"鐵"。無論是執意"脫歐"、還是約翰遜贏得英國大選,倫敦種種決定的背後,都有美國在為其助威。放眼全球,英國、以色列是對美國最"忠心耿耿"的小弟。約翰遜很清楚,只要英國幫美國拿下伊朗,倫敦就可借對外戰爭這個機會去加強對蘇格蘭的控制,同時還可在中東與白宮分一杯羹。這種趁火打劫的好機會,英國豈能錯過?
第四,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戰爭有著強烈的牴觸。實際上,在經濟持續低迷、難民危機捲土重來的情況下,德國的民粹主義已呈現愈發猖獗之勢,柏林的親美勢力也迫切想要倒向白宮。在後默克爾時代,德國政壇變得越來越風雲激盪,當下,美國正在不斷制裁德國經濟、拉攏德國政客。在德國政壇,與默克爾意見相左的勢力越來越強(明裡暗裡表態支援美國炸死蘇萊曼尼就是最好的例子,默克爾絕不會公然發表這種宣告)。如何擺脫美國束縛,是讓默克爾倍感頭疼的難題。
可以肯定的是,在美伊衝突中佔據主動權的仍然是美國,白宮想要的,是將歐盟和北約全部拉入這場角逐,最後由美國完成"收割"(就像二戰一樣),從而達到穩固美元霸權的最終目標。美國不會輕易動手,可一旦美國發動攻勢,就意味著白宮對這場佈局已經勝券在握。
-
1 #
-
2 #
這個世界上有正義嗎?有的只是弱肉強食,看看過去侵略我們國家的人,都是殺戮利益,人命一文不直!
-
3 #
德國不會好戰了。德國學校的課本和社會教育,都把德國曆史往最壞的壞蛋來描述,怎麼黑就怎麼來描述。德國非常的害怕戰爭,而且深刻反省戰爭對世界人民和本國人民的嚴重傷害。所以德國全國都反戰爭。
-
4 #
美國對伊朗開戰時,我們就藉機統一臺灣
-
5 #
德國是不應摻和進去
-
6 #
伊朗把戰線拉得太長了,其實沒好處的。軍備競賽比的就是資金實力和軍人素質,難道伊朗能有什麼優勢?日本當年戰線拉得太長,樹敵太多,又討到什麼好處?
-
7 #
但願世界和平,沒有更多難民。地球也到了無法承載之重的時刻了。願美伊英等國保守理智。
-
8 #
英國跟著攪和啥。?唯恐天下不亂。
-
9 #
美元作通用貨幣很不公正就是霸道強竊,全世界擁有無限的美元,如美伊開戰美國會加班加點開足印鈔機無限印美元,買飛機✈️大炮坦克,實質是全世界各國都在幫
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土耳其,連起把美國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