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預測,2020年,東亞的中國、日本、印度、韓國GDP或將同時進入全球前十名。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同樣是發達國家,北歐國家是高福利高收稅體系,極低貧富差距,北歐各國基尼指數都在 0.2到0.26之間,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都在0.85以上等,而日韓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普遍也都不錯,卻長期處於高壓社會,貧富差距嚴重等。隨著日韓的發展,它們有可能進入北歐模式嗎?
一、現象:日韓代表“東亞模式”與瑞典挪威代表“北歐模式”有何不同?在發達國家當中,日韓算是“東亞模式”的代表,而以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和冰島為主北歐五國就是“北歐模式”的代表,其實兩者之間的模式和特徵區別非常明顯的。
1、人口密度差異:日韓人口密度是北歐的10倍左右
韓國的人口密度為:529.7(人/每平方公里),而日本的人口密度為:347.1(人/每平方公里)
再看看丹麥的人口密度為:138.10(人/每平方公里)、瑞典 的人口密度為:25.00(人/每平方公里)、芬蘭 的人口密度為:18.16(人/每平方公里)、挪威 的人口密度為:14.55(人/每平方公里)、冰島 的人口密度為:03.53(人/每平方公里)
2、人均資源豐富與高度稀缺截然不同
毫無疑問,日韓國家資源高度稀缺是全球公認的,更何況是人均資,而北歐的人均資源極度充裕,以挪威為例,北歐國家均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比如石油和天然等,而且還擁有高度自然化的生活環境。
3、高度“橫向化”與“縱向化”的兩種模式
日本和韓國都是屬於高度人工化的生活環境,相對屬於高度縱向化的社會,重視地位與規矩的“等級社會”在日韓文化當中特別突出,上司總是“更受尊敬,令人敬畏”的角色。而北歐屬於高度橫向化,重視多元與個性的“平等社會”。
4、全球產業鏈的分工等級差距
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東亞日韓的產業屬於中端產業,像汽車電子造船等,都屬於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均密集的行業,而北歐典型的產業是醫藥,航空,核等高階產業,典型的人少錢多。日韓更多的還是人多錢多的產業。
二、本質:同屬出口型發達國家,資料能夠讓我們看得更清晰北歐模式的核心,不是北歐技術好,社會好,而是北歐這些好的基礎是人家有資源賣,在有資源賣的基礎上,沒打仗沒折騰,所以發展的不錯。而日韓和北歐五國相比,它就相當於一個是家裡啥都沒有的打工仔,在大城市打工賺錢過日子。
比如:挪威一年油氣出口賺錢3000億元。挪威一年出口石油接近一億桶、天然氣一千億立方米,按照經常性價格計算:
石油算60美元一桶,天然氣俄羅斯賣給歐洲兩塊五人民幣一立方。石油6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00億元,天然氣2500億元人民幣。加起來三千億元。挪威多少人?500多萬而已。
芬蘭靠砍樹打成紙漿、挖礦賣金屬,一年出口賺錢500億美元。纖維素漿和紙張、金屬和金屬製品、礦產品大概佔到芬蘭出口結構的一半,大概500億美元左右。
當然,以前芬蘭出口量最大的是機電產品,為啥,因為有諾基亞,現在機電產品沒了,以上三種產品的比例更大了,估計現在接近六成了。在以前芬蘭出口的產品中,除了諾基亞和一些運輸裝置之外,主要就是以上的三類產品了。而芬蘭多少人?500多萬人而已。還有,瑞典也是賣礦起家的,瑞典一個國家的鐵礦石曾經煉了全世界5%的鋼,現在鐵礦加砍木頭之類的初級產品加在一起,一年還能賣500多億美元。
其實,北歐模式是無法複製的,日韓的資源稟賦和外部環境根本無法像北歐一樣。高福利、壓力小、氛圍輕鬆....這些跟日韓是註定無緣的。像他們這種資源貧瘠、人口密集的亞洲國家之所以能富裕,全靠對高壓環境下的筋疲力竭,否則便沒有今天。就比如日本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但林業資源開發利用菜得不行,都被俄美加澳進口木材擠壓在國內市場。
三、探究:北歐模式的“高附加價值,低發展速度”並非是最好的你去過北歐嗎?我朋友在北歐呆過三個月,一半時間在芬蘭,另外在丹麥挪威瑞典轉悠,據他說,在北歐的時候一直想著早點回日本或中國。
風景是不錯,建築物是很宏偉,走過森林摘藍莓吃,但天天三文魚加硬麵包,夜生活就是酒吧,便利店裡啥都沒有,晚上10點多太陽還沒下山,其實很多北歐老百姓甚至更向往的國家反而是日本韓國。其實,北歐的支柱產業絕大部分都來自“高附加價值,低發展速度”的行業。我就以丹麥為例,看看那些排名靠前,尤其是出口創匯最多的大公司,就能發現它們幾乎都這種型別,比如:
DSV/馬士基/UST:物流骨幹網
諾和諾德:生物製藥技術
嘉士伯啤酒:農業+快銷渠道
Arla乳業:畜牧業
哥哈毛皮:畜牧業
丹麥皇家集團:有機農業+畜牧業
DLG:飼料技術+畜牧業
ECCO:設計+畜牧業
樂高:設計+基礎化學
這種情況不僅限於在丹麥,在整個北歐,甚至放到整個歐洲,就能發現類似邏輯無處不在。像德國的發動機,義大利北部的液壓產品,法國的工業控制等。
這些行業都有較高附加值,但涉及的核心技術比如基礎材料學和藝術設計,往往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沒更新,這也是北歐能在當今全球競爭加劇環境下,保持高福利的重要基礎。另外,從行業員工角度講,更多的工作不能轉化為效益;從企業的角度講,擴大投資不適用於已經飽和的市場;從政府角度講,手裡就沒有多少需要大量資金的風口行業。
可見,很容易看出,這三者囊括了高福利的底層需求與上層動機,會天然地催生出福利體系。換句話就是,北歐政府和民眾都無處投資自己的產出,乾脆就用來增加社會穩定性了。可見,北歐雖好,但模式也在逐漸顯露疲態,很多地方也不讓人滿意,生活便利性和豐富度,日本韓國遠超北歐,北歐模式發展速度慢,不少地方靠吃老本,技術優勢在喪失,商業活力有限,創新實力並不見得有宣傳中強,競爭力有限,人類社會未來絕對不應該是這種水平。
最後的話:日韓大機率不可能進入北歐模式可見,日韓的“發達”,完全不像北歐那樣,北歐同時擁有技術優勢和資源豐富,而且外部壓力小,國民幸福度極高。日韓的持續發展,最關鍵的還是東亞合作,產業升級,直接搶西方的高階產業,搶西方的隱形殖民地,從外部獲取利益支援內部發展,其實這一切都要靠中國的崛起,否則沒戲。
-
1 #日本基本上就是北歐模式了,韓國不太瞭解
-
2 #各有各的好,亞洲人太累,歐洲人太閒
-
3 #不要說北歐模式,就西歐模式日韓也沒法達到。只要人的思想不一樣
-
4 #這位醉井觀商,對比分析日韓經濟與北歐之間差異很大,於是極力否定,日韓不能進入北歐模式。理由一是北歐人口稀少,二是在高科技長期佔據幾個優勢,三是資源豐富。但世界上資源豐富,人口稀少有俄羅斯,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有一些非洲國家,中東石油輸出國等,卻沒有一個達到北歐發展水平。記住發達不是資源堆起來的。資源豐富只能暫時富有,不能長期富有,更加不能消滅貧困。
-
5 #我們都是歐美國家的打工仔,用襯衫換飛機的模式一直存在
-
6 #在芬蘭呆過一段時間,真是好山好水好無聊。去個遊樂場玩過山車都不用排隊,我連著做了20次,第二天背散架了
-
7 #日本現在的福利已經不錯
-
8 #北歐才幾個人,有一兩個產業發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東亞必須要全面發展,不光要解決國內問題,還要為了全人類而奮鬥。如果人類遇到了大的災難,還要靠大國,北歐能撐得起全人類的興亡嗎,賣石油挪威賣的過沙特嗎,搞電子芬蘭比得過日韓嗎,造汽車瑞典比得過德日嗎,造軍火瑞典比得過美俄嗎。北歐模式只適合人口稀少的北歐,不適合其他任何一個人口多的國家,包括美國和英法德。
-
9 #日韓位於西方白人世界分工的邊緣,只是被納入到西方主導的體系沒有什麼真正的話語權,所以他們無論多麼努力都過得很累,且實際生活水準不高與歐美沒法比,但中國以後可能會改變西方主導世界,所以西方對日韓可以忍,但對中國不行
-
10 #北歐澳洲有資源優勢。。在人口質量差不多的情況下,資源多肯定就輕鬆些。日韓和同樣資源不足的西歐比較起來差不多
-
11 #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下西方發達國家(日本終究和歐美不是一路人)才會比較清閒。將來亞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時候,慢慢的亞洲開始主導世界的時候。歐洲很多國家競爭力是不行,不是每個歐洲國家都像德國英國法國那麼牛。
-
12 #日本從沒把北歐成為目標
-
13 #北歐是不是應該和中東澳洲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