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西線無戰事》劇照

我們這一代人對於戰爭的瞭解,大部分都來自於歷史課本。近幾年,經常會看到電視裡播放著各種抗戰神劇,讓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的一代人,也瞭解到些許戰爭的狀況。

曾經有一部堪稱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的影片《西線無戰事》,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影片,榮獲1930年第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這部影片改編自德國作家埃裡希·瑪麗亞·雷馬克的同名小說《西線無戰事》。

《西線無戰事》實拍

《西線無戰事》是雷馬克在1927年僅用6周時間就完成的自傳體小說,1929年一出版,就引起了轟動,被翻譯成26種語言,出版的第一年僅在德國就銷售過百萬冊。

由於作者雷馬克在《西線無戰事》中,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描述過於真實,而1930年還處於納粹統治初期,所以雷馬克被流放,這本書一度成為禁書被焚燒。

《西線無戰事》的主人公保羅·博伊默爾的原型就是作者雷馬克本人。

埃裡希·瑪麗亞·雷馬克

01 熱血青年懵懂出發

保羅18歲時,正在讀高中,學校裡經常宣傳上戰場是愛國,學生們腦海裡認為去打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老師假意答應保羅他們,如果去了戰場,接下來的考試給他們優待。

保羅和同學們都是熱血青年,沒有發現老師匆忙趕他們去戰場的意圖,簡單地相信只去幾周就能回來。經過老師的鼓動,保羅和同學們憧憬著為國而戰的榮耀,他們懵懵懂懂地踏上了去戰場的列車。

《西線無戰事》劇照

這並不是幾周就能結束的"閃電戰",這一打就是幾年,是歷時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保羅和同學們到了戰場上才發現,眼裡的一切和學校宣傳的完全不一樣,沒有榮耀等待著他們,他們眼前只有硝煙瀰漫、屍橫遍野,他們沒有時間思考,他們隨時面臨著槍林彈雨和毒氣的威脅,他們隨時面臨生死。

《西線無戰事》劇照

02 戰爭殘酷,但人性可貴

保羅他們上戰場以後,每天都會看到戰友由於中彈傷勢嚴重被截肢,甚至死去。醫生護士們忙著收治源源不斷送來的傷員,顧不上照顧傷員的情緒,時不時地到離死亡不遠的傷員前張望,以便第一時間空出床位收治新傷員。

保羅他們自己還是孩子,面對傷亡慘重的場景,內心充滿恐懼,但是當看著自己的朋友躺在病床上時,他們做不到無情對待。

有一個朋友雖然已經截肢,但還是無法挽回生命,在彌留之際,保羅他們希望朋友最後一刻的心情是美好的。保羅他們沒有告訴朋友已經被截肢了,他們還把朋友的靴子擦亮放在床邊,告訴朋友馬上就能恢復下地走路了。

《西線無戰事》劇照

為了抵禦戰火,保羅他們修築了防禦工事,在戰壕里長期窩著,人的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會出現狂躁。當人狂躁爆發的時候,行動無法自控,會拼命衝出戰壕,不管外面的槍林彈雨,只為了出去透口氣、跑一跑。

隨著戰爭一天天的繼續,保羅他們有了在戰場上生存的小經驗,當有新兵到來時,他們察覺新兵有異樣時,馬上及時阻止悲劇的發生。

《西線無戰事》劇照

保羅他們在撤退過程中,絕不會落下戰友,把受傷的戰友揹回戰壕。其中有一個戰友被炸成殘疾,身受重傷無法動彈,保羅他們只能聽到他的聲音。但由於戰友是臉朝下發出的聲音,無法辨清方向,他們不斷摸索,在槍炮中匍匐找了三天,終於把戰友帶回了戰壕

在自己都身處險境的情況下,保羅他們還對戰友不拋棄、不放棄,這份真情讓人淚目。

《西線無戰事》劇照

03 和平年代,為何還熱衷戰爭題材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

雖然現在是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有時候商場和職場上的戰鬥也不容小覷,有些人會為了一些利益做出出格的事。

保羅他們身處殘酷的戰爭之中,這不是他們能選擇的,但這一切也沒有抹滅他們的人性,在生死關頭,他們絕對不會只考慮自己,他們還保持著一份善良有愛的心,時刻為他人著想,這份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味。

透過殘酷的戰爭更折射出和平的美好,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知足常樂。在和平年代,不會有生命危險,害人之心更不可有,更應該保有善良和愛心,充滿人情味。

-END-

#博書文化#

10
最新評論
  • 美國"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背後的故事與挑戰
  • 胡錫進是個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