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距離美國1月6日國會大廈遇襲事件發生還不到一個月,俄羅斯就在1月23日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而這一次,美國再次擺出了以五十步笑百步、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態度,透過外交部對俄國發出了強烈譴責。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於1月23日晚對外表示:"就美國大使館公佈1月23日俄羅斯各座城市抗議遊行地點的行為,美國外交人員必須做出解釋,俄羅斯絕不允許美國介入俄羅斯內部事務。"顯然,俄國近日發生的暴力事件,給了美國人絕佳的轉移國內視線、抨擊政治對手的機會。一場俄國國內普通的遊行示威,已經演變成了美俄兩國政治外交的博弈。

據多家西方媒體報道稱:"1月23日發生在俄國60多個城市的遊行事件,是俄羅斯民眾無法接受普京總統及其幕後經濟寡頭的'貪腐'而發起的正義活動。他們的政治訴求簡單而公正,一是要求俄羅斯當局立刻釋放'反貪義士'阿列克謝-納瓦爾尼(Alexeï Navalny),二是要求在俄國長期推行'專制統治'的普京大帝快點下臺。"對於西方與國內勢力在此次抗議中的裡應外合,俄羅斯外交部發出警告稱:"美國大使館正在俄羅斯本土煽動暴力,而西方媒體也在趁機造勢。美國的這一連串干涉他國內政的舉動,將對未來俄美關係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雖然拜登總統才在1月20日剛剛入主白宮,並在穩定國內政局、抗擊疫情的問題上忙得不可開交,但俄羅斯普京總統的後院起火,卻讓他找到了足以撼動俄國政治根基的機會。在這一戰略意圖上,法國總理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洲首腦都與其有著極佳的默契。他們一致認為,是普京對納瓦利內的政治迫害導致了國內的怨聲載道,他理應為其付出應有的代價。而最壞的可能,就是在國內各大反對派的"逼宮"中告別政壇。

那麼,阿列克謝-納瓦爾尼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能獲得國內外勢力的巨大聲援呢?事實上,在2009年,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反對者之前,納瓦爾尼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莫斯科人、律師和政治家。後因其不斷批評普京在俄羅斯聯邦政府中的腐敗,並在2010年代初經常使用部落格組織大規模遊行而引起了克格勃(KGB)與西方媒體的注意。去年8月,44歲的納瓦爾尼在乘坐班機從西伯利亞託木斯克(Tomsk)飛往莫斯科途中突然昏迷。在多方治療無效的情況下,被家人轉到德國柏林搶救,後證明納瓦爾尼是遭人投用諾維喬克(Novichok)系列神經毒劑導致,這是一種軍用化學武器。而在2021年1月17日,康復出院的納瓦爾尼剛剛回國,隨即就被俄羅斯警察逮捕。而普京接連兩次針對納瓦爾尼的行動,也成為了1月23日俄國爆發全面混亂的導火索。在莫斯科,數千人聚集在符拉迪沃斯託克(Vladivostok)和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舉著"不要害怕,不要沉默"等標語,高喊著"自由"等口號,組成長隊向著克里姆林宮進發。據今日俄羅斯(RT)報道顯示:俄內政部當日共統計出4000人參與了反腐抗疫。在俄羅斯的防暴部隊逮捕了大約300人,全俄羅斯警方至少逮捕了1,090名示威者。"甚至納瓦爾尼的妻子尤利婭(Yulia Navalnaya)也在Instagram發帖,稱她也遭到了警方的逮捕拘留。

美國國會大廈事件剛過,就嘲笑起了俄羅斯示威遊行。阿列克謝-納瓦爾尼之所以能被西方國家的追捧為"反貪義士",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對扳倒普京有著極高的利用價值。不可否認,在俄國內部像納瓦爾尼這樣的反對派還有很多,但他們並不能從根本上撼動普京在俄羅斯的總統地位。這群抗議最終的結果就像美國1月6日的國會事件一樣以失敗收場,而納瓦爾尼也將在抗議事件後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畢竟在克格勃出身的普京眼裡,這樣的跳樑小醜已經見過很多了。

11
最新評論
  • 1 #
    美國又要在俄羅斯搞事情了。
  • 2 #
    美國太可恨了,普京挺住,俄羅斯挺住!
  • 3 #
    難題很棘手,普京必須慎重處理好,這只是開始,後面帶來的可能是大動盪,甚至世界格局的洗牌。
  • 4 #
    美國真是一個挑事的國家
  • 5 #
    擒賊先擒王,先將目後黑手抓出來
  • 6 #
    以普京大帝的高智商定能穩住局面的!普京加油加油
  • 7 #
    普京夠堅定,應該能穩的住。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山海情》大結局,七大謎團仍未解開,究竟發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