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原先很多人都認為,美國雖然早已失去道義高地,但在中東的處境再糟也不過如此,現在看來是錯誤的。中東這個泥潭,深不見底,白宮出於選舉考量,圖一時之快,除掉了眼中釘蘇萊曼尼,結果很可能是付出巨大的代價。

1、美國在伊朗周邊部署6萬多兵力,反而成為“人質”和軟肋?

儘管美軍不願透露具體駐軍數字和駐軍地點,但外界普遍估計駐伊拉克美軍人數約有6000人左右。而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繼續增加兵力。

在卡達,美軍設有烏代德空軍基地,這是美軍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同時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航空燃料油庫,可貯存379萬升燃油。保守估計美軍在這裡部署了100架戰機,駐軍總人數超過11000人。這個基地距離伊朗海岸線只有300多公里,F-22“猛禽”戰機可以在10分鐘之內進入伊朗境內執行任務。就在2019年12月中旬,伊萬卡在出席多哈論壇時曾經順訪這裡,並在F-22戰機前與美軍士兵合影。

在科威特,美國陸軍第30裝甲旅就駐紮在這裡。科威特還是美軍在中東的倉庫和物流中心,承擔物資和裝備的流轉與分發任務,除一些戰略武器外,還至少封存有400輛坦克。2020年1月3日,3架C-17運輸機把美國陸軍第82空降師首批750名傘兵運到了科威特。目前,駐紮在科威特的美軍人數保守估計約有15000人。

在巴林,美國設有海軍基地供“第五艦隊”駐紮。巴林堅定地反對伊朗,並曾經鎮壓了什葉派起義,美軍在這個只有767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只比關島大了約200平方公里)駐紮了大約7000人。顯然是要力保這個基本盤。

在阿富汗,美國依然保持大約14000人的駐軍規模。白宮方面一直都打算從這裡撤走至少4000人。但前提是能夠與塔利班達成一份和平協議。

在沙特,美國駐軍約有3000人。在阿聯酋,美國部署了大約5000人的兵力,並擁有AlDhafra空軍基地。在敘利亞,美軍人數可能從2019年10月的大約2000人降到現在的大約800人。在靠近霍爾木茲海峽的阿曼,美軍保持了數百人的兵力。

綜上所述,不考慮美國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衝突而臨時增派的軍隊,現在部署到伊朗周邊的美軍兵力已經達到至少62000人。在伊朗的東邊、南邊和西邊,都有美國的重兵。從地圖上看,美國已經對伊朗完成了三面包圍。

不過,當美軍威懾伊朗時,美軍自身也成為伊朗威懾美國的“人質”。伊朗在2018年7月時透露已經擁有2000多枚地對地彈道導彈,其中,“流星三”型彈道導彈射程超過1500千米,把中東所有美軍基地都納入了打擊範圍。新型“霍拉姆沙赫爾”彈道導彈的射程則逼近2000公里。伊朗還在波斯灣首次舉行無人機“蜂群”空襲演習,針對美國駐軍的意味十分濃厚。烏代德基地附近部署了“愛國者”等反導系統,美軍在波斯灣還有一定數量的“盾艦”,不過如果伊朗決心進行飽和攻擊,勢必會對美軍造成大規模殺傷。

美國用一種無賴的方式拒絕從伊拉克撤軍,並不意外。對伊朗來說也是好事。畢竟如果美國人都撤光,也就離得遠了,報復的難度都會提高很多。

2、美國“印太戰略”或將受到衝擊,偏離“大國競爭”主目標

美軍對伊朗的“二號人物”突然進行高調的暗殺,更像是進行武力展示和炫耀。但實際作用卻並不明顯,反而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和後坐力。蘇萊曼尼就像是泥淖邊的一個誘餌,美國餓虎撲羊般衝了過去,固然是除掉了蘇萊曼尼,但也無法避免被拖入中東無休止的衝突和戰事裡。

現在,美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隨時都有可能升級為重大沖突。美方對此不敢掉以輕心,因此在陸續調遣精銳兵力進行防範。這就與白宮方面一直以來試圖“撤出中東”的戰略部署背道而馳。在軍事上,美國被困於中東,自然會影響在其他地區的注意力和資源投入。

怎樣在中東和西太平洋之間進行平衡是華盛頓近20年來都無法解決的難題。美國在這2個地區都有重大利益。小布什時期發動了第二次伊拉克戰爭,被批“在中東過度投入”,反而給了東亞大國一個機遇期。而奧巴馬時期為了搞“亞洲再平衡”,又沒能很好地應對敘利亞危機,並與伊朗簽署了核協議。就在2020年1月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在電視節目上指責奧巴馬對伊朗採取綏靖,試圖用安撫的方法讓德黑蘭保持平靜。

印媒在1月3日則刊文稱,美國觸怒伊朗可能會導致“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提前進入休克狀態,從而減輕對崛起大國的壓力。美伊相互恐嚇對方要進行軍事打擊,使得中東局勢驟然緊張,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勢必會讓白宮分心。

就在2017年12月18日(美東時間),特朗普釋出了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東方大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聲稱“保護美國人民和國土安全、促進繁榮、以力量求和平、增加美國影響力”是4個核心國家利益,還強調“大國競爭的新時代已經來臨”。現在看來,當白宮下令暗殺蘇萊曼尼的那一刻,就已經偏離了這個目標。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美國與伊朗開戰,那麼白宮方面對大國競爭所做的準備與努力都將白費。

3、贏了戰爭,但輸掉了伊拉克

現在的美國高舉“唯實力論”,毫無道理可言。美國佔用了伊拉克的土地,掠奪了伊拉克的資源,伊拉克不少民眾因為美軍的存在而喪生、而流離失所,現在伊拉克要美軍撤走,白宮方面居然倒打一耙,威脅對伊拉克實施制裁,並索要建設基地的昂貴費用。

美國總統充滿流氓氣的霸道言論,是對整個伊拉克的羞辱。而蓬佩奧居然對媒體表示:相信伊拉克人民會希望美軍繼續留在這個國家。美方的一個女發言人更加直接:敦促伊拉克改變主意!

當伊拉克議會通過終止美軍駐紮的決議時,連續贏下兩場“伊拉克戰爭”的美國其實已經失去了伊拉克的民心。憑藉強力,憑藉“太上皇”的地位,美國人當然不會把伊拉克的決議當一回事,否則白宮也不會如此輕鬆、如此無賴。

只是這已經證明了一點:美國在伊拉克大勢已去。一心想把伊拉克打造成“標杆親美國家”的夢想也就此破滅。此後,沒有溫情脈脈的偽裝,只有蠻橫無理的佔領和侵略。美方為伊朗創造了發展勢力的大好良機,也把群眾基礎拱手讓給了德黑蘭。伊朗可以在正義的旗幟下發動群眾反對美軍的侵略,美軍要付出加倍的成本才能勉強維持在伊拉克的存在。最終,美軍或許只能像狼狽撤出越南那樣上演逃亡。

4、美國執意激怒伊朗,或釋放另外一個“魔鬼”

伊拉克首腦邁赫迪已經證實,蘇萊曼尼是伊拉克的高階客人,他來到巴格達的目的並非是為了鼓動伊拉克議會“趕走美軍”,而是向伊拉克方面遞交一份給沙特的回覆信。但美軍在蘇萊曼尼與邁赫迪會面前幾個小時就發動了暗殺,連伊拉克人民動員軍“二號人物”穆漢迪斯也沒放過。這一說法駁斥了美方的謊言,更加凸顯美軍的襲擊毫無正當性。

對ISIS來說,美軍除掉蘇萊曼尼是一個好訊息。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蘇萊曼尼所組織和帶領的民兵聯盟給予ISIS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使得ISIS日漸式微。而蘇萊曼尼的突然離去勢必讓這個民兵聯盟暫時陷入混亂,ISIS可以得到喘息之機。

更何況,即便這個民兵聯盟恢復正常運轉,恐怕也不會再把打擊ISIS當成主要任務,而是會向美國人發洩怒火,尋找報復的機會。

既然美國先壞了規矩,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勢力與蘇萊曼尼支持者將獲得向美國人進行同等報復的天然權利。另一方面,當美軍與親伊朗武裝的迴圈報復升級,ISIS就獲得了“回血”的良機,相信兩方都會試圖對其拉攏和利用,以打擊對方。

不知付出多少傷亡和艱苦努力,才終於把ISIS暫時關到了盒子裡,但美方的惡行卻把這個“魔鬼”重新釋放。如果美國遭到恐怖襲擊,其實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暗殺了一個錯誤的人,產生了4個連鎖反應,美國終將要為一個無能的選擇付出代價。善戰者死於兵,善泳者溺於水,善射者死於矢。迷信武力,迷信力量可以帶來和平,已經預示一個血色的結局。

最新評論
  • 1 #

    印媒在1月3日則刊文稱,美國觸怒伊朗可能會導致“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提前進入休克狀態,從而減輕對崛起大國的壓力。美伊相互恐嚇對方要進行軍事打擊,使得中東局勢驟然緊張,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勢必會讓白宮分心。

  • 2 #

    美國國內空的,把兵都排出去了怎麼保窩。

  • 3 #

    美帝最終會自食惡果,或許這正是走下坡路無奈的表現。

  • 4 #

    確實美國是世界上恐怖主義頭號國家!堅決打擊!

  • 5 #

    可以說特朗普這一步棋,是一步昏著,也只有特朗普這個沒有政治頭腦的總統,能走的一步棋。接下來全世界都在看這部好戲。

  • 6 #

    伊朗英雄威名遠揚!

  • 7 #

    美國的戰略能力下降的可怕!

  • 8 #

    沒有政治頭腦,眼裡只有錢的總統,美國的悲哀。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一夜之間,美國在中東攪起的風暴開始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