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夏季來臨,無數的餐館和夜市會出現一道靚麗的“身影”,它就是餐飲界的“網紅”,炎炎夏日裡最能挑動吃貨味蕾的美食——小龍蝦,清蒸、十三香、乾煸……,是不是又把你的饞蟲勾起來了。
然而作為中國吃貨的最愛,在日本卻十分不受待見,曾經有報道稱,在日本北海道阿寒湖內,小龍蝦已氾濫成災。這裡的漁民每天能捕到約1000斤小龍蝦,數量多到已成負擔。漁民表示:“怎麼抓都抓不完,非常頭疼”。
為什麼日本人不吃小龍蝦?難道傳言是真的?對於日本人不吃小龍蝦,網上曾有這樣的傳言:侵華日軍生化部隊因處理實驗屍體的需要,將克氏螯蝦經過一系列基因改造,變成了小龍蝦,擔任日軍駐地水體清潔工作。
這種說法是非常荒謬,也經不起推敲的。因為DNA雙螺旋結構發現於1953年,直到上世紀70年代,人類才開始對DNA重組技術進行應用研究,除非當時日軍能穿越時空回到未來,否則基因編輯完全是天方夜譚。
雖然日本人不吃小龍蝦,但是我們現在吃的小龍蝦確實源於日本。1927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20只克氏原螯蝦,目的是為牛蛙繁殖培養飼料。1930年前後,克氏原螯蝦又被引入中國,當時的目的可能與日本相同。從時間上看,小龍蝦與日本侵華戰爭沒有絲毫關係,上面的傳言就不攻自破。
其實小龍蝦沒有得到日本消費者的青睞,很大原因是:日本作為一個海島國家,有著豐富的水產品資源,相比而言,小龍蝦無論肉質還是口感都處於明顯的劣勢。加之缺少像中國“吃貨”這樣的天敵和小龍蝦極強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成為造成其日本氾濫的主要原因。
小龍蝦到底是蟲還是蝦?小龍蝦,學名Procambarus clarkii,又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或淡水小龍蝦,其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 cm,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條紋。
從上面看,小龍蝦其實是名副其實的蝦。我們日常中最常見的是克氏原螯蝦,由於其“技高一籌”,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成為著名的小龍蝦。除此之外,中國也有本土的小龍蝦,分別是東北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史氏擬螯蝦和北韓黑螯蝦。
小龍蝦雖然美味,但卻是外來入侵物種,它性情凶猛、繁殖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對當地物種多樣性,乃至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小龍蝦在日本的泛濫就是很好的例子,這麼說來我們還要感謝中國的廣大“吃貨”。
關於小龍蝦不得不說的那些謠言!小龍蝦專吃垃圾、動物腐屍和排洩物?小龍蝦是雜食動物,主要食物是水底的有機質、水草、水生昆蟲和有機碎屑,有時也吃小魚、小蝦、貝類等活物,在食物極度短缺的情況下,甚至會種族相殘。也正因為這一點,所以小龍蝦的生命力極強,在汙染水體中也能生存。不過由於需求量巨大,目前市場上的小龍蝦多為人工養殖。
水體汙染越嚴重,小龍蝦越喜歡?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小龍蝦多生活在髒兮兮的水溝中,因此想當然的認為小龍蝦喜歡這樣的生存環境。其實不然,有學者為此專門做過實驗,結論是小龍蝦更傾向於清潔水體。
只不過由於小龍蝦抵抗力較強,加之汙染水體中缺少競爭物種,所以小龍蝦看上在這種環境中活的比較“愜意”。但是小龍蝦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某種限值,將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生長髮育和繁殖。
小龍蝦會富集水體中重金屬,長期食用對人體有害?小龍蝦,特別是汙染嚴重環境中的小龍蝦,確實會從外界環境中攝入重金屬,但是其中大部分被轉移到了蝦殼,隨著小龍蝦的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元素被重新排出體外,因此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未必超標。
同時有研究資料表明,除了蝦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多集中在蝦鰓和內臟中,我們平時食用的尾部重金屬並不高,況且現在的小龍蝦大部分多為人工養殖。2011年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共抽檢一萬多噸出口的小龍蝦,檢測專案包括微生物、重金屬殘留等,批次檢測合格率高達99.8%以上。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挑選小龍蝦?古代醫生看病,通常採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小龍蝦的選擇也可以借鑑之。
望——看形狀、顏色正規渠道養殖的健康小龍蝦,形狀完整、個頭均勻、顏色紅亮、腹毛乾淨、腹白;受汙染的小龍蝦,大小不勻、顏色褐紅或鐵紅、關節處較髒、腹部毛髒,頭部有汙物。
聞——聞味道好水養殖的小龍蝦,無腐敗、重金屬等異味,味道為自然水腥味;受汙染的小龍蝦,有一股重金屬或腐臭味。
結語小龍蝦並沒有傳言的那麼“恐怖”,“吃貨”們大可放心食用。但是小龍蝦雖美味,但不能貪多。外出就餐時,要儘量選擇環境、衛生狀況好的正規餐廳。自己烹飪時,一定要燒熟,燒透。食用小龍蝦時,最好棄去頭部,以免造成重金屬積累和寄生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