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從哪裡來?
作家的寫作靈感、產品設計師的設計靈感,是因為他們天賦異稟才思如泉湧嗎?
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靈感是經過長期探索和積累之後,突然獲得問題解決的一種思維狀態。靈感思維具有高度的創造力量,它使你驟然掙脫陳腐觀念而產生新穎的設想。”
有很多作家和從事設計工作的人都有類似的觀點:靈感從來都會從天而降,也不會從你的腦海裡跳出來,它是創造者長期辛苦勞動的結果,是長時間積累、思考後,在某個瞬間新想法突然的迸發。
《寫出我心》一書的作者在提到作家如何寫出好的作品時提到了一個特別的概念:“堆肥”。
作家要保持每天自由的書寫,不去思考文字是不是完美,就是一直不停地寫,隨心而發的把自己當下的感受、想法等任何想要表達的東西都寫下來。這些文字可能永遠都不會發表,回頭看有時也會覺得是一堆廢物。但是,它們就是好作品的肥料,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後,就會慢慢發酵,最終形成好的作品。
她曾經寫過很多篇關於父親離世的文章,都不滿意。但是,她就是一直在這個素材上不斷地寫,突然有一天創作的靈感迸發,一篇讓她非常滿意的文章就在透過筆尖躍然紙上。
“堆肥”就是為自己的靈感積累素材,為自己的靈感迸發創造條件。
為了寫一篇好文章,創造一個新產品,我們是否投入了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我們是否經歷過冥思苦想後找不到答案的痛苦?我們是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深度地探索它的邊際?
回到愛迪生對天才的定義:“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來的重要。”
天才=99%汗水+1%靈感
有人說: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從不放棄的人。失敗是那些付出了99%的努力而沒有堅持再付出最後的1%。
如此說來,我們之所以沒有成為天才,就是沒有堅持到最後,沒有等到靈感的迸發就放棄了。
“堅持” 在成為天才或者跨界的路上扮演了什麼角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