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逃避婚姻,他選擇出家,因為心有先生!
因為他的內心渴望與先生結合,希望有一位特別愛他的先生,讓他在世間再無漂泊流浪。可是由於世俗的偏見和家庭不接受他選擇先生的壓力,導致他心灰意冷,進而選擇在一家寺廟出家!他不想做出走紅塵以外偉大的王,也不想成為西津西路上最美的情郎,只為超度自己,救贖自己。
2021年1月24日,中午的蘭州降起了鵝毛大雪,而我為了消食散步在馬路上,走著走著就到了一家寺廟門口,我想著既然到了也算是佛渡有緣人,我就進入了。寺廟裡面令我震驚的不是來自於大雄寶殿佛陀的莊嚴,也不是那經殿的香菸渺渺,更不是來自於不怒自威的金剛,而是來自於那個掃雪的青年僧人。
我主動和他交談,也幫他掃雪清理。透過交流以後發現,他是最近才出家的一名僧人。年紀不大,才29歲,未婚,研究生學歷,是一名普通的甘肅人,之前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由於內心渴望和先生結合,得不到世俗的認可,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援,他選擇了遁入空門,了去紅塵,自我救贖,求的內心的安寧。
聽完以後,我出了震撼以外,更多的覺得是悲哀和可憐,是怎麼樣的一種感情讓他義無反顧地要和他喜歡的男生走在一起,又是怎麼樣的傷心絕望讓他選擇了遁入空門,追求自我救贖?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正常男女愛情中,總有一個是用情至深的,可卻到頭來也是受傷害最重的一個,更何況是我們世俗不被承認的夫夫愛情呢?他選擇出家的原因再沒有多說,我想只有做不到“斷舍離”的時候,才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解脫吧?
安得與君相決絕?唯有遁入空門,了卻一切!可是愛情真的能夠如此決絕嗎?我記得倉央嘉措在坐床之前已經年滿15週歲,有了自己喜歡的情人,可是在無奈中還是做了雪域之王,不得不放棄他拉薩街頭情郎的身份!出家也許只是一種自我心靈的救贖,也是一種不可妥協的最終結果。因為家人不支援他成為夫夫中的一員,哪怕他們的兒子出家,也總比被他人戳脊梁骨來的好一點!
在我淺薄的知識儲備中,我記憶中關於出家的文化作家比較深刻有兩個人:
其一是弘一法師,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首歌曲《送別》的作者李叔同先生。沒有人知道李叔同先生為什麼會選擇出家,就連他的妻子也不知道李叔同為什麼選擇出家。在外界眾說紛紜中,唯有他的弟子豐子愷的解釋比較準確,他說人的生活分為三層,分別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有的人做人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還必須去探求人生的究竟。
我想這種文化大師是真的探究人生的意義,而不是去逃避什麼,因為他已經擺脫了世俗的誘惑。畢竟在李叔同做弘一法師以前,他已經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比如他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等領域都有成績!而這位選擇出家的年輕人,不是因為他滿足了“物質欲”,恰恰是他沒有滿足“物質欲”,才以此方式追求自我解放,最終達到精神和肉體的和諧,實現自我救贖!
其二是被譽為“史上賣書最多的中國人”的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他最後選擇在少林寺落髮出家。我查了相關資料,在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中,享譽全球的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自幼就立志選擇從事漫畫家。蔡志忠鑽研佛經、道教、儒家文化與物理學,並且出版了有關佛教與儒家文化的漫畫集,在我國非常暢銷,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代對佛教和儒家文化的認識,對我國佛教和儒家文化復興產生了極大的作用!
我想蔡志忠之所以選擇出家,他應該是滿足“物質欲”而去追求“精神欲”,實現精神上的自我富足,甚至是精神上的自我自由!也許正是因為他從事研究佛教和道教及儒家文化,才讓他對“天人合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去探究人生的意義吧!這比這名29歲的年輕小夥子選擇出家高明多了!畢竟他選擇出家僅僅只是為了逃避那份不被世俗接受的愛情而已,最終探究的僅僅只是自我救贖和自我活著的意義!
另外比較熟悉的文化作家並沒有選擇出家,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選擇自我救贖,比如海明威,比如康端川成等等,我想他們以另外一種極端的方式選擇自我救贖,也僅僅只是追求精神的自我解放而已!
國內有“夫夫傾向”的群體高達4000萬,這是一個不小的數量,他們生活在黑暗中,壓抑著自己,選擇負重前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夫夫”。但是也應該多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不是用世俗的眼光和家人的不理解,讓他們內心煎熬,甚至選擇用“出家”的方式來對抗這種世俗,可以說是代價有點大!
又有多少人能夠像白先勇和王國祥一樣呢?他們都在尋尋覓覓,可是諾大的世界,最終卻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所以,他們也就不得不選擇結婚,為了給世俗一個交代,為了給家人一個交代,卻要偽裝成自己討厭的模樣,傷害一個無辜的女性!
愛情最是沒有道理可言!因為一旦愛了,那也就開始了自我痛苦的刑法中去了,畢竟沒有明文規定來緩刑他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