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禪語

無論我們做什麼,雖然要盡力而為,但也要量力而行。因為一個人無論如何強大,在能力上都會有個“底線”。被稱為“美國戰神”的巴頓將軍說過:“有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故事

在一座深山中藏著一座千年古剎,有一位高僧隱居在此。聽到他的名聲,人們都千里迢迢來尋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師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師學些武功秘籍。

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谷裡挑水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裡的水都沒有裝滿

按他們的想象,大師應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

他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眾人越發不解。大師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谷裡打了兩滿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更少嗎?”大師說。那麼大師,請問具體挑多少,怎麼估計呢?”

在深淺之間權宜做人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望去,桶裡畫了一條線。

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在能力上都會有一個底線,如果超過了這個底線,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那麼再強健的人也要摔跤。

解讀

人貴有自知之明,難得真正瞭解自己、戰勝自己駕馭自己。自以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為了解自己是大多數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瞭解自己是少數人的明智。人生如秤,對自己的評價秤輕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準了,才能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

自知無知才求知,自知無畏才拼搏。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自知度愈高,求知慾愈強。學然後知不足,知然後更求知。掌握的東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學識的淺薄。知無止境學無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動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昇華。自知之明透過求知改變自己的無知無識,也是使自己達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進而自立自強、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礎。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俗話說:“兩頰無肉不當友”,接下來一句最經典,可你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