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人間觀察員
“這個設計我不懂” “不懂就對了”楊笠在《脫口秀大會》上說,男人越喜歡什麼,我偏不長什麼,時尚就是這種態度。
很多時候我都懷疑,時尚之所以稱之為時尚,就是因為這是普通人窮極一生都不可能理解的難題。
也許,不是我不懂時尚,是時尚不讓我懂。
當三和大神決定提桶跑路,如果一個桶裝不下他的行囊,他一定會選擇這樣一個編織袋。
LV有一個同樣的手提袋,打眼一看,這和你媽我媽去菜場買菜背的袋子有什麼區別?和異鄉人春節回家裝鋪蓋的袋子又有什麼區別?甚至走線還不如10塊錢的編織袋精緻。
這款LV手提袋的實用性,永遠無法和10塊錢的編織袋比擬,當後者經過歲月的包漿,被自然而然地做舊,那種美感是獨一無二的。
聖羅蘭1499歐元的碎花裙,和村口老奶奶11.5歐的碎花裙,有什麼區別呢?奶奶們正在以一己之力,悄無聲息地殺死時尚界。
HBA雙頭鞋一定可以擊敗眾多奇葩,拿下奇葩奢侈品界的冠軍。
別說普通人,模特穿了也只能走出魔鬼的步伐。
Moncler的羽絨服,穿上非常莊嚴肅穆,宛如一棵聖誕樹。
如果不知道穿闊腿褲好還是緊身褲好,那就pick 它!
看不出和普通夾子有什麼區別的耳環,因為染了騷氣的亮橙色,就敢定價400美元。
不知道比9塊9包郵的木夾高貴在哪了。
據說Off-Whiite這款回形針項鍊,耗時三年才設計出來。
這個品牌,除了回形針項鍊,還推出了長尾夾配飾和螺絲釘戒指。比普通的長尾夾和螺絲釘多出了Logo,就敢豪氣沖天地定價幾百美元。
這個破碎的生雞蛋耳環,完全get不到美感在哪裡。
穿上這個淡黃的長裙,你會不自覺地跳躍。
下面這款拖鞋實用得多,手機插進去就可以實現用腳自拍的功能。以後再有人調侃你“照片拍得這麼差,是用腳拍的嗎?”就可以一本正經地告訴他,“還真是。”
不過上面這些,在這個兼具連體褲功能的鞋子面前都不值一提,這絕對是我見過的最牛的褲子和鞋子。就是穿起來得花點時間。
華夫餅褲子,餓了能拆一塊下來充飢嗎?
買了這件衛衣,即使喝豆漿撒出來也不怕啦。
穿上之後全是腿的連體服。
如果你想要一條穿到脖子的褲子,可以考慮下這個。
過於逼真的魷魚絲襪。
最浮誇的是這款包包,生動詮釋什麼叫“提頭來見”,每次拉開拉鍊,都是在掀起你的頭蓋骨。
又能坐又能裝的行李箱,兼顧審醜和不便攜,一舉兩得。
有多少建築,向大自然借靈感?時尚界之外,建築界的奇葩設計一點也沒少。
柳州雙魚匯,據說這個建築以兩條立勢躍起的巨型鯉魚為外觀造型,旨在打造地標性建築。只是普通人並不具備這樣的審美意識,紛紛吐槽像“兩個夜壺”。
四川的清水河大橋,據說最初是按川劇臉譜抽象設計的,奈何跟夫妻肺片太相似而醜出圈。
廣西南寧迪拜七星級酒店,每一磚一瓦都在用實力證明自己的高貴。就是迪拜本地也不會出現這麼招搖的建築吧?
蘇州的東方之門,被稱為“中國結構最複雜的超高層建築”,但因長相酷似秋褲,也被稱為“秋褲樓”。
同樣位於蘇州的“超級大閘蟹”,蟹腿上每一根毛髮都清晰可見,是栩栩如生四個字無法表達的驚歎。
合肥的鳳陽花鼓樓,以“鳳陽花鼓”為原型設計的鼓型建築,還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大的鼓型建築”稱號。
坐落在河北邯鄲元寶公園的大元寶,不論外觀還是顏色,都在360度無死角地透露著“我很有錢”的氣勢。
合肥美術館,像是一隻不會搭巢的雛鳥胡亂壘起來的毛窩,又像是生火前壘起來的一個木材堆。有網友說它是中國最“失敗”的建築,模仿鳥巢卻成“雞窩”。我恨不得把那一根根柱子給它擺正。
上海LV大廈,原名上海虹橋尚嘉中心。官方聲稱:建築物流線外形從上而下,順著天窗帶到裙房之上,宛如一位身穿白色禮服的優雅貴婦。
不過群眾並不買賬,認為這明明就是個大“靴子”,“靴子樓”的名號也不脛而走。後來業主方也放棄治療,索性自稱“靴子樓”,畢竟“XX中心”遍地都是,還是叫“靴子樓”更讓人印象深刻。
巴塞隆納奧林匹克魚亭,金色鋼鐵在地中海陽光照射下更加光彩四溢。只是這個外形,和柳州雙魚匯的夜壺有點相似。
魚亭的設計師弗蘭克·蓋裡,被稱為“加州壞男孩”,他的其他作品只會更天馬行空。而他的設計圖紙,在別人眼裡就是一頁廢棄的草稿紙。
《辛普森一家》有一集就曾公然調侃過蓋裡的作品,暗諷他是在垃圾堆裡找靈感。
這樣的建築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深圳華潤大廈也曾因外形和倫敦“小黃瓜”相似,而被網友嘲諷。
如果你看見的是便池,那你就看懂了英國女孩Taz Adam在倫敦發起過一場惡搞“藝術”,騙了不少人,還把自己的“行騙”經歷拍成影片放在網上......
起因是侄女發了一張在展廳裡看到的畫作給她,Taz看到的時候心想,這不就是一塊紅布?中間加了塊小白點?如果這也是藝術,那我也可以!
於是她在倫敦找了家美術館,辦了場“假”畫展,畫展上的所有作品都出自她及她的親戚朋友之手。
然而展覽上,不少人都對這些素人作者的畫,煞有介事地進行點評。
這樣的行為藝術,歷史上也曾屢見不鮮。
杜尚在商店隨手買來一個小便池,簽上自己的化名,並取名《泉》,匿名送往展覽。
當時展覽組委會的大多數成員都認為那只是一個小便池,不能成為一件作品。
面對非議,杜尚如此解釋:如果把小便池只當成小便池,那它永遠只是一件生活用品,但如果從另一個維度來審視它,它也能成為藝術品。
其實杜尚的小便池一開始就是藝術家的一次惡搞而已,並沒有多麼深刻的內涵。所以,如果你看見的是便池,那你就看懂了。
不過後來小便池的藝術價值逐漸被接受,杜尚傳記作者馬奎斯指出,“他作品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它們的美,而來自否定美。”
如果說安格爾的《泉》代表美,那杜尚的《泉》代表的也許正是“美”的對立面。
小便池被接受,代表著“如今我們也能欣賞髒亂差了”。
他們之所以只看到了這隻雞,因為整部片子裡,雞是他們唯一熟悉的事物。
知識結構決定了我們會看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