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
去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的大火震驚了全世界。所幸的是,當時只有尖塔在大火中坍塌,聖母院的主體結構未遭到嚴重破壞。大家鬆一口氣之餘,也在密切關注著教堂的後續修復工作。“原樣恢復”自然是眾人之期盼。
然而去年12月25日,巴黎聖母院院長帕特里克·肖維(Patrick Chauvet)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巴黎聖母院可能無法完全恢復。
去年的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的重大火災持續燃燒超過12個小時。事後不久,法國文化部表示,成功保住了巴黎聖母院。巴黎檢察院認為,火災系未熄滅的菸頭或電力故障導致。
大火之前巴黎聖母院正在進行修繕,外層搭建了許多腳手架,現在它們已成為修繕的重大障礙。由於沒有更多的屋頂來保持巨大的石頭結構的穩定,正是因為大教堂中倖存的拱頂,整座建築才沒有從上到下完全坍塌,但它們很脆弱。
肖維說,由於在大火之前安裝的腳手架正威脅著這座哥特式紀念碑的穹頂,“現在我們可以說,可能有50%的機會可以挽救教堂。”
火災發生時,約有50,000根腳手架在大廈的後部縱橫交錯,有的已損壞。清除它們而不引起其他問題是清理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之一。
“今天巴黎聖母院仍處於危險之中,”他說,“當我們取出剩餘的腳手架後,它就安全了。但只有50%的概率。”
肖維接著說:“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腳手架也有50%的概率會砸在三個拱頂上。由此可見,這個建築物仍然非常脆弱。”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大火後現已不存),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作為一座天主教教堂,“耶穌荊棘冠”、“聖路易祭服”等珍貴文物也象徵著巴黎聖母院在宗教界的地位。
拿破崙一世的加冕大典便是在這裡舉行,2019年平安夜,聖母院取消了聖誕彌撒活動,這是自法國大革命以來的第一次。臨近的聖日耳曼奧塞爾教堂代替它舉行了聖誕夜彌撒。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法國畫家達雅克·路易·大衛
據教堂官員估計,在節日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200萬人參觀了大教堂。
遊客可以在附近的路堤上拍照,但是他們聽不到教堂的管風琴演奏,也無法近距離觀看石雕和精美絕倫的玫瑰窗。教堂廣闊的前院禁止入內,聖誕樹也已荒蕪。
火災前的巴黎聖母院
2019年11月6日,中法雙方在北京簽署合作檔案,就巴黎聖母院修復開展合作。中國專家將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
根據這份檔案,中法雙方將在2020年確定巴黎聖母院保護修復合作的主題、模式及中方專家人選,儘早選派中國專家與法國團隊共同參與現場修復工作。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2019年4月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後,中法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間多次函件來往,討論合作設想。
除中國外,法國也已正式邀請俄羅斯專家參與修復工作。
除官方組織的修復工作外,一些民間組織也為巴黎聖母院塔尖修復貢獻自己的力量,其中也少不了中國留學生的身影。
2019年8月,由美國一家創意圖書出版公司GoArchitect主辦的“The People's Notre-Dame Cathedral Design Competition(人民的巴黎聖母院設計競賽)”,據該公司官網介紹,獲勝者將獲得1000美元獎金,所有參賽作品將被設計成一本圖書出版。
兩位中國留學生設計的“巴黎心跳”在本次比賽中奪得冠軍,他們分別是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蓓。
這對中國情侶在塔尖設定了一個有趣的裝置,他們利用最新的磁懸浮科技讓頂部脫離了基座,並把它命名為"時間膠囊”。
當然,雖然巴黎聖母院目前還不能近距離參觀。為了安全和方便起見,還是建議大家最近不要靠近巴黎聖母院地區過近,以免遭遇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