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曾經,在密印寺燒香拜佛、替自己和家人祈福時,遇到了一位得道高僧。高僧已經年過八旬,依然精神矍鑠、炯炯有神。我跟高僧也算是有緣,雖然只是初次見面,但是我們相談甚歡,足足暢聊了近3個小時。期間,我向高僧請教:如何才能識別真正心地善良的人?高僧用手捋了捋自己花白的鬍鬚、思考了好一會,然後微笑著告訴我說:“人若心善,一看便知”,真正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這樣為人處世!

表現一、用自己的慈悲之心去感化他人

高僧說:對於眾生,以慈悲為懷,用自己的慈悲心腸去感化他人,是真正心地善良、道德高尚之人的一致做法。

佛經上說:“我從來沒有看見,也沒有聽說一個有慈悲心的人還會惱害別人。行菩薩道的人,心都慈悲,有憐憫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善行善願,哪裡會障礙、惱害眾生呢?”

高僧指出,這是要求,做人要以慈悲為懷、用自己的慈悲之心去感化他人。

話說李叔同大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始終以慈悲為懷。一次,他在豐子愷家裡,豐子愷請他坐在藤椅上。他先是把藤椅輕輕地搖一搖,然後再慢慢地坐下去,每次都是如此。豐子愷開始不敢問,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斗膽去問弘一法師。大師回答說:“在這椅子裡頭,藤與藤之間,也許有小蟲子,如果突然坐下去,會把它們壓死的。所以先搖動一下,再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能夠躲避。” 對螻蟻尚且還有憐憫惻隱之心,何況人乎?

試問:面對犯錯之人,我們怎樣對待他呢?是嚴厲制裁,還是以慈悲為懷,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呢?

對於犯錯之人,我們應該以慈悲之懷包容他,那麼他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羞愧,就會後悔,在此種情況下,他會對理解他的人心懷感激,從而痛下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好人,行善事。這樣,人世間便少了一個壞人,多了一個好人。有這樣的好事,我們為什麼不去做呢?

表現二、身上有幾分菩薩心腸

高僧說:真正心地善良的人,身上會有幾分菩薩心、敦厚之心,時刻準備著救脫他人出苦境。無疑,這樣的人往往會命好福深!

《道德經》上說: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這句話的意思是: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處於淺薄之禮。立身實在,不處於浮華之禮。所以,應該去除淺薄浮華,只取敦厚實在。

高僧指出,有人可能會認為在這個世界上越是善於玩弄手段的人越能賺到錢、越能“逍遙”,這其實是不對的。人的眼光不應放得如此短淺,只要稍微向遠看,就不難發現這些善於玩弄手段的人,不是妻離子散就是家破人亡,最終都沒有好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機關算盡”者的共同命運通常為:以害人始,以害己終。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以造福天下為目標,以為社會大眾造福為動機,他就有了終生綿綿不盡的奮鬥動力,他就會不辭辛苦,煥發出自身的潛能,創造常人望塵莫及的價值。

每個人都有私心,但私利卻只能透過創造公益來實現。有的人明白這一點,有的人卻不明白。由大公達成大私,是創造偉業的必由之路。一個人無論天賦如何、背景如何、資源如何,只要動機高尚,就像佛祖說的,“根無大小,皆成佛果”。

表現三、行善不求回報

高僧說:真正心地善良的人,他們的行善都是不求回報的。正因為行善無所求,他們反而更有功德!

高僧指出,一個人如果行善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沒有功德,反而會增煩惱。

話說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青年平時很喜歡幫助別人,一次,他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於是就求助那些他曾經幫助過的朋友。但是他的朋友們卻對他的困難置之不理。於是他心裡感到憤憤不平,他生氣地說:“這些傢伙真是忘恩負義,沒有人情味!我以後再也不要跟他們做朋友。”

他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平時他幫助過的那些人在關鍵時候卻沒有幫助他,於是他就去找一代高僧——聖嚴法師傾訴。聖嚴法師聽了青年人的抱怨後,微笑著對他說道:“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

青年人聽了以後更加不解地問道:“為什麼這樣說呢?”

聖嚴法師道:“首先,你沒有看清楚一些人的本質,那些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幫助,然而你卻不分黑白就付出自己的精力。其次,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卻沒有能夠影響到他人也同樣懷有感恩之心,你幫助別人讓別人感覺理所當然,那麼別人也就理所當然地接受你的幫助。最後,你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也許過於功利,你並沒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而是覺得自己在行善,優於別人。你應該想自己只是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相比你而言,有人可能比你更富有愛心。”青年人聽了以後頓有所悟。

所以,我們應該沒有任何私心地幫助別人,把所有的一切都能施捨出去。只有發自內心真誠地幫助別人,才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敬,也更容易獲得意外的回報。生活中,那些真正心地善良的人,往往都是這樣做的。

13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十二星座在戀愛中的道歉速度,雙子座與金牛座反差大